美国口语专家罗斯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听的方面占的比重最大(听、说、读、写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2%、32%、15%、11%)。听是一个人获得信息、摄取知识和以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人社交技能高低的重要标志。
语文教学中加强听的训练,有各种途径和方法。我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听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小音乐家杨科》时,我安排的第一个教学环节,就是学生不看书,专心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配上相关的背景音乐),要求学生听完以后能回答:扬科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这个环节训练学生听得认真,听得专心,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同时,训练他们所获的语言信息进行初步的整理、加工,并作出反馈,这就是要回答老师的问题:扬科是怎样的一个孩子?教师从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理解程度。这时候,学生的理解一般还比较粗浅,较多的学生注意到扬科“热爱音乐”、“命运悲惨”,往往忽视他的“家境贫寒”。于是,我再指名一个学生朗读课文第一、二节,其余学生仍旧不看书,专心听;听后回答:扬科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从哪里听出来的?以此进行强化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理解,而且注意到句子与句子之间、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字面的理解逐步向深层的理解——推测作者的意图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也随之得到发展。
第二教时,在分析了两个例句以后,我又学生听写段话。听写的方法是:我先把要听写的内容完整地读一遍,这时学生不动笔,专心听,以获得整体的印象。第二遍,我念一句,学生就写一句。我只念一遍,绝不重复。这时,老师发出的是连续的语言信号,要求学生全神贯注,思想开不得一点小差。同时,要求他们迅速写下来。这对于他们熟练掌握常用词,形成句子概念,是大有裨益的。
听写的一段话是:“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呀!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这段听写的内容,就是要分析的重点。这样设计,听的训练成了讲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绝非外加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