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将相和》教材理解

[db:作者]  2019-04-15 00:00:00  互联网


  ● 重点生字
  璧:bì
  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古代在典礼时用作礼器,亦可作饰物。美玉的通称:璧人(即“玉人”,指容貌秀美的人)。璧日(像璧玉一样圆而亮的太阳)。璧月。
  笔画数:18;部首:玉;
  笔顺编号:513251414311211214
  造句::“和氏璧”是传说中的无价之宝。
  臣:chén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臣子。臣服。君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古人谦称自己。古代指男性奴隶:臣仆。臣虏。君
  笔画数:6;部首:臣;
  笔顺编号:125125
  造句:这位英名的君主臣服了周边虎视耽耽的异族。
  诺:(諾)nuò
  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唯唯诺诺。答应,允许:诺言。许诺。承诺。一诺千金。
  笔画数:10;部首:讠;
  笔顺编号:4512213251
  造句:他是个极重承诺的人。
  廉:lián
  堂屋的侧边:廉隅(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气节)。不贪污:廉洁。廉正。廉明。便(pi俷)宜,价钱低:物美价廉。察考,访查:“且廉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姓。
  笔画数:13;部首:广;
  笔顺编号:4134315112234
  造句:包大人公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
  颇:(頗)pō
  偏,不正:偏颇。颇覆。颇僻。很,相当地;颇为(w唅)。颇佳。颇久。颇以为然。姓。
  笔画数:11;部首:页;
  笔顺编号:53254132534
  造句:她的儿童作品颇受欢迎。
  御:(禦)yù
  驾驶车马:御车。御者。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治理,统治:“百官御事”。御下。御众。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御用。御览。御旨。御赐。御驾亲征。抵挡:防御。御敌。御寒。
  笔画数:12;部首:彳;
  笔顺编号:332311212152
  造句:他们是封建君主的御用文人。
  侮:wǔ
  欺负,轻慢: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侮蔑(轻视,轻蔑)。欺侮。不可侮。古代奴婢的贱称。
  笔画数:9;部首:亻;
  笔顺编号:323155414
  造句:他的行为侮辱了别人的人格。
  辱:rǔ
  羞耻:羞辱。耻辱。使受到羞耻:辱骂。侮辱。折辱。谦辞,表示承蒙:辱承。辱赐。玷污,辜负:辱没(m?)。辱命。玷辱。宠荣
  笔画数:10;部首:辰;
  笔顺编号:1311534124
  造句:任何侮辱他人的行为都是可耻的。
  袍:páo
  中式长衣:袍子。长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旧时军人相称)。袍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谊”、“袍袍故旧”)。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袍”。
  笔画数:10;部首:衤;
  笔顺编号:4523435515
  造句:孔乙己身上的长袍满是布丁。
  荆:jīng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姓。
  笔画数:9;部首:艹;
  笔顺编号:122113222
  造句:即使前路布满荆棘,她也不会放弃希望。

  ● 重点词语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诚意:真心。
  绝口: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抵御:抵挡,抵抗。
  推辞:谦让不干。
  理屈: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屈,理亏。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制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推让的好品质,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从三个小故事中任选一个演一演。
  5.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6.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 课文重点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因此,“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可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铺垫。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教师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课前几分钟里,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为顺利地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二、理清脉络,分清因果。
  1.初读感知,设疑激趣
  遵照大纲中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通读全文,在读准、读通的前提下,预习,带问题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最后通过讨论,初步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
  2.分清因果,突破重点
  《将相和》一文篇幅较长,三个故事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可以重点段“完璧归赵”为主,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或思路,然后发挥群体优势,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学后两个故事
  三、品读欣赏,领悟方法。
  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课文中心的,从中学习表达方法。如《将相和》一文,作者构思巧妙,虽然因果关系错综复杂,但却表达得非常清晰。为了让学生加深认识,可设问: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另外,作者在写人物特点方面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其性格特点,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可找出有关句段品读、体会、欣赏。也可以让学生谈体会: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让其各抒己见,说明理由。如:前两个故事中几次用到“只好”“只得”这两个词语,可抓住它们来深究事情的前因后果,在事情的因果关系中体会出蔺相如的智与勇,从中品析出作者用词之巧妙。

  ● 相关知识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2005-04-09]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5/2019-04-15/1109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