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飞夺泸定桥》综合资料之一

[db:作者]  2022-02-27 00:00:00  互联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奔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文章导读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了北上抗日的红军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经过,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课题中的“飞”“夺”两字,把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神速、险奇形象地概括出来了。“飞夺”既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又集中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简要的介绍了事情的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渡过大渡河;只有“夺取”惟一通道泸定桥才可以通过。
  第二部分(2)写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红四团接受命令,要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第三部分(3-5)写红四团飞速前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这部分内容紧紧围绕“飞”进行描写:为什么“飞”?怎样“飞”?
  第四部分(6-8)写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夺下了泸定桥。这部分内容紧紧围绕“夺”展开:夺的困难——夺的经过——取得胜利。夺桥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第五部分(9)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教法建议
  重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充分发挥想象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课文。本文通过对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重点描写,突出地反映了红军战士克服困难,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因此对“飞”与“夺”内容的感知是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基础。可以先请学生整体默读课文,动笔画一画哪部分内容与“飞”有关?哪部分内容与“夺”有关?然后自己小声读一读相关内容。这是学生独立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默读、朗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中解决疑惑。阅读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头脑中能展开画面。比如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红军战士怎样的艰难赶路?结合课文描述的情景,启发学生把自己的感受、想象读给大家听。也可适时地播放录像,使学生进入情境。在学生朗读、评读中,使学生深切地感悟到,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着红军能否继续北上抗,关系着红军生死存亡,关系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从而更好的感悟红军战士大智大勇,勇往直前的精神。
  注意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了解时代背景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自主的理解、感知课文。学生对长征途中的故事可能有一些了解、感知课文。

  词语注释
  高山峻岭:峻,山高而且陡峭。高山峻岭指又高又陡的山岭。近义词:崇山峻岭。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用来支援。
  诡计:阴险狡猾的计策。近义词:阴谋、奸计。
  关键:指事物中起转折关联作用的部分,或者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本课指对夺取战斗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击溃:打垮,打散。课文中是把敌人打垮、打败的意思。
  索性:干脆,直截了当。
  心惊胆寒:心里非常害怕。
  震耳欲聋:声音很大,就像要把耳朵震聋似的。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为三十斤。发,指头发。千钧。(三万斤)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形势万分危急。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惜生命安全。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这里指敌人遭到惨败的样子。
  浩浩荡荡:原意是水势盛大的样子,课文中指队伍雄壮,气势浩大。
  天险:天然形成的险要地方。
  工事:作战时,军队为了发挥火力,保护自己而修建的建筑物。
  水流湍急:水流得很急。
  奔赴:紧赶急跑。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诡计——奸计  索性——干脆  阻拦——阻挡
  疲劳——疲倦  击溃——击败  霎时——刹那
  奔赴——奔向  高山峻岭——崇山峻岭
  反义词:
  密集——稀疏  胜利——失败  疑心——相信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句段赏析
  l.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国民党反动派已调了两个旅赶去泸定桥增援,如果红军不能赶在他们前边到达泸定桥,援兵和原来防守泸定桥的敌人汇合,红军要夺桥和渡河就更困难了。所以抢时间是战胜敌人的关键环节。
  2.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这句话突出表现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为了夺取战斗的胜利,可以不顾饥劳,夜以继日地行军与作战。
  3.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同样的天气,同样的漆黑,类似的泥路,敌人“只好停下来宿营”,我军“仍旧摸黑冒雨前进”。最后终于把敌人抛在后面。这个“抛”字,突出了红军的神速,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说明红军在跟敌人抢时间的关键一仗中取得了胜利。
  4.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这几句话写出了泸定桥的“险”。“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指的是桥面上铺木板时的情况,现在敌人把木板抽掉了,过桥的困难就更难以想象了。
  5.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千钧一发”,犹如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势万分危急。这时,战士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冲过熊熊烈火……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6.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凭着”是依靠、借助的意思。“凭着天险”是说敌人把天险泸定桥作为坚实的后盾。“飞过来”从侧面突出了泸定桥的险要,说明红军无法通过泸定桥。这句话一方面写敌人的嚣张气焰,他们企图借助天险泸定桥,阻止红军前进;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泸定桥是险要之地。全句表现英勇的红军无坚不摧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7.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红军能否夺下泸定桥,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所以说夺下了泸定桥是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课后题解
  2、课文讲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1)红军决心夺下泸定桥;(2)红四团接到夺取泸定桥的命令;(3)红军提前到达泸定桥;(4)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5)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3、课文对抢时间的经过写得比较详细,因为时间是这场战斗的关键。课文对攻天险写得最为详细,从两个方面突出“飞夺”:一是夺桥的困难;二是夺桥的经过。这样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文章结构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北上抗日的红军要夺取泸定桥。
  第二段:(第2自然段)我军命令红四团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第三段:(第3至5自然段)写红四团与敌人援兵“赛跑”,像飞一样行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
  第四段:(第6至8自然段)红四团英勇战斗,夺下泸定桥。
  第五段:(第9自然段)写红军主力渡过了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写作特点
  1.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作者先交代了要北上抗日,就要夺取泸定桥的原因,然后从两个方面叙述了飞夺泸定桥的经过,最后点出了我军胜利渡河,继续北上抗日这个必然的结果。全文中心明确,层次分明。
  2.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详细叙述的是红军如何跟敌人抢时间、攻无险、夺取泸定桥,开头(原因)和结尾(结果)部分则略写。

  学习要点
  1.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战斗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培养自己热爱红军、向红军战士学习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英勇夺下泸定桥的战斗经过,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5/2022-02-28/11510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