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更要逐步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特点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不断地使他们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认识、有所提高。
【案例描述】
我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鲁本的秘密》时,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并了解本文的叙述顺序,然后学生对本文的内容进行质疑,学生提出:鲁本为妈妈买胸针用了多长的时间?捡了多少个麻袋?鲁本在买胸针的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努力?鲁本为什么要给妈妈买胸针等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我发现,学生如果能解决买胸针的时间和捡了多少个麻袋,那么文章的主要要解决的问题:鲁本为妈妈买胸针所付出怎样的努力也迎刃而解。学生首先提出从文章中“转眼夏季来临”这里证明鲁本为准备该妈妈买礼物时是春天。“明媚的春天终于来了。”这里证明鲁本为妈妈买胸针做了一年的努力。我紧紧抓住学生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鲁本为给妈妈买胸针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在这一年里,变化会很大,也许一点小事就可以让人放弃它,可是鲁本却始终如一地坚持,是一种爱在让他坚持。学生又通过“他找到两个麻袋,拿到锯木厂装钉工人那儿,换回了两个5美分的硬币”和“还差20美分”“终于找到了四个麻袋”这里知道,一个麻袋只能卖5美分,要筹足5美元,必须捡到100个麻袋。我发现学生只要在这个问题深沉下去,课文重点便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于是我让学生找一找鲁本捡麻袋遇到了什么,学生很快地找到捡麻袋没有固定的地方,没有固定的时间,他捡了100个麻袋却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许多时候,虽然挨饿受累,却往往空手而回。因此,他每天“在街头游荡,努力地寻找对于他来说无异于珍宝的麻袋”鲁本卖麻袋的地方是相当远的,“鲁本一直跑了两公里”,而且是来回跑,不止一次地跑,可见他是多么辛苦和劳累。此外,平时鲁本要上学,捡麻袋只能在“放学”后,还得在“做完家务事后”。放假了,他很高兴,不是因为可以玩,而是“因为有更多的时间来实现心中的愿望”。而暑假,也只能在“锄草、砍柴、挑水、浇水之外”去做这件事。而且他还到妈妈的误解,“母亲这时候总会看着他的脸,摇摇头──这孩子真贪玩”贪玩是很伤妈妈的心的,可鲁本并不是因为贪玩,所以他很委屈,可他又不能明说,这使鲁本非常痛苦。这一系列的答案让我了解到学生对文章已经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教学感悟】
在课堂上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起思索,触发想像,唤起学生的潜在意识,进而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训练如果能坚持长久,我相信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必然会向实际发展水平转化。
古人云:“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让学生会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我们现实的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敢干提问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成绩好的或者是成绩差的,而大多数学生却保持沉默。不是他们不能发现问题,而是没有提出问题的勇气。如何让班上的学生动起来,教师不仅要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持肯定态度,不否认,不讥讽,而且要善于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乐于提问。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趣。作为教师,还要注意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方法很多比如,就文题提问,就重点段提问,就重点词句提问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