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题目标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1.《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
2.《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3.《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
4.《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
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语言重点训练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结合相关资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
2.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21 圆明园的毁灭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路点睛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从中心词“举世闻名”切入,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体会作者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细读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体会作者对帝国主义滔天罪行的无比痛恨之情;返读“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之概写,抓住两个“不可估量”体会“痛”,深化“恨”;讨论题目,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精妙。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精华、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奇珍异宝”等词语,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词素分析法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祖国文化、对侵略者的情感。领悟课文特殊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案 |
教案 |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查阅工具书等方法理解目标1中带点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按“概写→辉煌→毁灭”把文章分成三段,抓住二、三段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3.自读第二自然段。(1)圆明园是一座()的皇家园林。它由()()()组成,许多小园分布在()三面。(2)“众星拱月”里“拱”的意思是(),词语的本意是(),这里指();说明圆明园的布局()。
4.自读第三自然段。建筑艺术有()(),还有()……园林艺术有()(),还有()……说明圆明园是()。漫步园中,有如();仿佛()。
5.默读第四自然段。圆明园收藏的珍贵文物,上至(),下至(),历时();收藏了()。说明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
6.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从圆明园的布局()建筑()文物(),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古代文化()之情。
7.自读第五自然段。(1)勾画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动作,你从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中体会到了什么?(2)能不能把课文中“闯进”换成“进入”?能否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连”这些词去掉?为什么?(3)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废墟旁,你想说什么?
8.讨论: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生字正音:损、宏、侵、烬
(2)难字书写:剔、侵、瑶、瑰
(3)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4)抓段与段的联系分段。
二、从中心词“举世闻名”切入,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体会作者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
1.布局精巧→众星拱月(切入圆明园布局的资料)
2.建筑辉煌──圆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1)初读,找出文中的几个“有”,说说圆明园都有那些辉煌的景观。
切入圆明园辉煌的资料、图片,教会学生用资料介绍平湖秋月、雷锋夕照、安澜园、狮子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
(2)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圆明园还有那些辉煌的景观。(课文还有多少个有,从文中那些地方看出来)
(3)指导感情朗读。再现圆明园的辉煌。把对圆明园的爱浸润在学生心田。
(4)谈感受,读作者感受“漫步院内,有如漫步在天南海北……”在朗读中享受爱、内化爱。
(5)小结:圆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文物珍贵→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切入“圆明园内珍藏的无数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资料、图片,联系文中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作者对圆明园古代文化的热爱)
(总结:以学习提纲第六题为凭借总结圆明园的特点,深化热爱古代文化之情感。)
三、细读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体会作者对帝国主义滔天罪行的无比痛恨之情。
(1)自读、句画,批注体会。
(2)换词、增删后,与原文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恰当,体会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无比痛恨之情。
(3)切入英发联军毁灭圆明园的历史资料,指导感情朗读,深化对帝国主义的无比痛恨之情。
四、返读“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之概写,抓住两个“不可估量”体会“痛”,深化“恨”。
五、讨论题目,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精妙。
先“辉煌”,后“毁灭”,一美一毁,爱恨交织。 |
练习提纲
1.听生字、新词,用“举世闻名、瑰宝、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词语,缩写文章内容。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学写读后感:读《圆明园的毁灭》后 |
六、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
22.狼牙山五壮士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第五部分(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课文顺序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二是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教路点睛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思路、详略,细读探究重点段二、四、五段,体会五壮士的感情及献身精神;总结全文,揭示人物品质;读法、写法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龙王庙、任务、崎岖、尸体、坠落、雹子、仇恨、满腔怒火、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居高临下、昂首挺胸、粉身碎骨、壮烈豪迈、屹立”等词语,理解“斩钉截铁、居高临下、屹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领悟课文有详有略、用场面描写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的献身精神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用场面描写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
学案 |
教案 |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用联系上下文及词素分析法理解目标1中规定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
3.默读课文,按“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五段。重点写了()()()段。
4.自读课文,勾画重点段二、四、五段中五壮士痛歼敌人的重点句子,思考批注,全文表现了五壮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5.讨论:本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 |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思路,详略安排。
1.书写难字:葛、坠、眺、庙。
2.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3.抓联系指导分段。
二、细读探究重点段二、四、五段,体会五壮士的感情及献身精神。
1.诱敌上山
班长(沉着地)指挥
副班长吼
宋学义抡
胡德林、胡福才(全神贯注)瞄、射
(爱恨)
2顶峰歼敌
他……举起……大声喊……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带着……
(爱恨)
(1)自读体会。(2)删去比喻部分与原文比较,体会五壮士的感情。
3.英勇跳崖
屹立、眺望、露出、(第一)跳、(相继)跳(英勇献身)
三、总结全文,揭示人物品质及读法、写法
1.人物品质:五壮士(爱祖国、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献身)
2.读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品质。
3.写法:详略得当、点面结合写场面 |
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新词,用“斩钉截铁”造句。
2.背诵课文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仿照课文二、四、五段的写法,写一次活动的经过,如《一次难忘的班队活动》《一次难忘的朗诵比赛》等。 |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
23 难忘的一课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课文线索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路点睛
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让学生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想想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全班重点研读“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用心感受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意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案 |
教案 |
学习提纲
1.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闽、诸”。
2.审题:《难忘的一课》主要写了难忘的哪两件事?
3.这堂普通的语文课,哪些地方让你难忘?请“”画出来。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
一、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二、细读交流,联系时代背景,抓住事例及其重点句、段,体会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意及强烈的民族精神。“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1.(台湾教师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写、教读……被吸引
2.作者走进教室跟师生一起反复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受感动
3.作者在学校的礼堂里看到中国伟人画像后激动地说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很激动
三、总结全文学法 |
练习提纲
1.抄写优美句子五个。
2.学写读后感:读《难忘的一课》后 |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