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查预习,抽读生字词,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1到12自然段,读中悟情,领会父爱的坚定、伟大。
引入:有一句话,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父亲找到儿子,也支撑着儿子坚持等到父亲来解救自己,请同学们找找到底是那句话?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学生们快速找出了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就是这句话,一直支撑着父亲一定要和儿子在一起,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个画面最打动你?
生1:12自然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个画面打动了我,因为父亲坚持挖掘儿子,不放弃儿子。
师:这个自然段中有一句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是──
生齐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这个神态描写打动你的地方是?
生2:父亲尽力挖掘,即便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也不放弃。
生3:父亲“双眼布满血丝”表明他疲惫不堪,但他仍然不放弃儿子,让我感动。
生4:父亲不顾一切地挖掘废墟,徒手挖掘,双手肯定都挖烂了,到处都是血迹,让我震撼。
师:是啊,地震来临,到处一片混乱,父亲又没有专业的救援工具,他可能仅仅是依靠简易的工具、甚至是徒手去挖掘,可他居然能坚持36小时不离开,这种坚定的意志深深打动了我们,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读读。
众生起来齐读,读得深有感情。
师:你们读的真好!老师留心听了,你们在读“8小时,12小时,36小时”时语调是由轻到重的,语速也在加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生5:这是因为父亲越来越劳累、疲惫。
生6:这是因为废墟底下的儿子面临的危险越来越大,父亲的心情越来越焦急,
生7:这么长的时间,父亲却不放弃挖掘,我们要读出他坚定的信念。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能把握住人物的心情去读,自然就读出了语言的温度。很想再听听你们那么到位的朗读,再读一次给老师听听好吗?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到“没人再来阻挡他”的时候表露出了惋惜之情,我们很为这位父亲担忧,在这之前,有没有人前来“阻挡”他?都是些什么人?
生8:“有些人”。──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师:你的语速稍快了。就在父亲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了,他们很多都是痛苦大喊儿女的名字之后就绝望地离开了,他们都觉得儿女生存的希望微乎其微,于是他们拉住这位父亲,伤心而又绝望地劝阻父亲──
生9: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师:这回语速放慢了,这是因为──
生9:因为人们对父亲能在厚厚的废墟底下挖掘到儿子不抱任何希望,要读出人们的绝望心情。
师:失去孩子的父母一个又一个抱着希望来到废墟面前,又带着无尽的失望一个又一个地离开,他们绝望地对坚持挖掘的父亲说──
生齐读: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师:可是父亲是怎么回答的?(生齐读──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他回答时的神态是怎样的?请用三角符号在描写父亲神态的标示出来。
生10:“双眼直直”是父亲回答的神态。
师: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眼神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变化。谈谈你对父亲“双眼直直”的理解。
生11:他挖了那么久,很疲惫。
生12: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他的坚定,不放弃,别人说什么他都不理会。
生13:父亲不断地挖掘,已经进入了一种近似于“疯狂”的状态。
师:是啊,“双眼直直地”透露出父亲虽然很疲惫,但仍然坚守信念。谁来读读这位疲惫仍不失信念的父亲回答人们的话?
生14:谁愿意帮助我?(语速稍快)
师:语气中倦态不足。谁来,疲惫的父亲──
生15:谁愿意帮助我?(语速放慢,极力想表现父亲的疲惫,但稍感无精打采)
师:父亲虽然疲惫,但仍然坚守信念。读好这句话,语速要适中,要有疲惫之感,又要有加重语气的意味,表现出父亲的坚定。这句话不好读,谁愿来再来尝试一下?
生16:谁愿意帮助我?(读出了老师的要求,全班致以掌声)
师:多么让人敬重的父亲,多么感人的一幕,老师和你们合作读一读,用朗读来表示对这位父亲的敬重。
师: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
生齐读:谁愿意帮助我?(全班齐读,感情进一步升华,进一步体会到父亲寻找儿子的那种坚持。)
师:接着又有哪些人来劝阻他?
生17(女):消防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师:温柔的女消防队长,当时情况紧急,说话的语速应该怎样?
生18:(语速稍快)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师:嗯,有点意味了。我们再来想想,大火当前,消防队长的任务就是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他的心情如何?
生齐说:焦急万分。
生19:(语速加快,深情焦急)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师:好一个尽职尽责的消防队长!可是父亲仍然双眼直直地回答──
生齐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后来又有谁来劝阻父亲?
生20: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师:要读好这句,也要像读消防队长的话一样,先从他们的职业入手入分析,想想,警察的职责是什么?(有个别生马上说:“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安全。”)那我们就要读出警察那种“保护”、“关切”之情。
生21(女):(神态大方镇定,语速适中,深有同情感地读出这句话)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师:嗯,这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好女警!
(众生掩嘴笑,举手者众。)
生22(男):(语气故作深沉,语速放慢)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师:嗯,这是一位工作多年的稳重男警!
(众生点头赞许。)
师:消防队长来劝阻父亲停止挖掘,警察也来劝阻了,可是父亲仍然眼睛直直地回答──
生齐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引读:好几个小时过去了,父亲仍在坚持挖掘儿子,不听任何人的劝阻,人们只好──
生齐读: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师:你们读“摇头叹息”的时候读出了人们的无可奈何,读出了语言的温度,真棒!人们对父亲的行为摇头叹息,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齐读:(坚定地)儿子在等着我!
三、品读13至23自然段,交流感悟,感受阿曼达的坚定、乐观。
师:父亲是如此地坚守承诺、拼死救子,儿子同样也坚信承诺,等待父亲的救援,请大家自由读13至23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儿子的哪些画面感动了你?
生23“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或者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生24:儿子不单只信任自己的父亲,还很乐观,这种乐观感染了周围的同学。
生25:才七岁的儿子在废墟底下能够这么镇定,叫人佩服!
师:说得好,儿子坚信承诺,而且学到了父亲的坚定乐观,并能感染周围的同学,让他们保持求生的意志,真让人佩服!还有哪个画面感动你呢?
生26:“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儿子坚信父亲的承诺,感受到他们的父子情深。
生27: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儿子临危不乱,还能舍己为人。
生活28:别的小孩被关在黑房子里都很害怕了,但这个七岁的孩子在被埋了36个小时之后,在父亲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没有伸手让父亲抱起自己,反而让别的同学先出去,他的舍己为人精神值得我学习!
师引读: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父亲坚守承诺、拼死救子,儿子坚信承诺、乐观坚定、舍己为人,让我们用优美的朗读祝福他们,赞美他们吧。
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四、灵活运用语言,走入人物内心,想象练笔。
师:阿曼达在废墟底下整整等待了38个小时啊!在这38个小时里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请按照你的想象写下来。
(生写话2分钟)
生29:(能按要求写话,但是语言很生涩、机械)阿曼达会想……会做……会说……
师:同学们,有过渡的语言才是最灵动的,我们不能用“会想”、“会做”、“会说”,来机械地把几个句子连成一段来写话。这样会让听众觉得你不是在写话,你只是在单调地把几个根本没有联系的句子拼凑在一起。让我们一起学习怎样把话说连贯。老师先给你们起个头,你们看好不好?
师口头“写话”──废墟底下一片漆黑,阿曼达没有放弃等待父亲,他很乐观地想……
(生修改自己的写话。)
生30:阿曼达和同学们已经被困了整整一天半,在黑漆漆的废墟底下,阿曼达又饿又累,可他没有放弃等待父亲,他很乐观地想:父亲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的,我一定要坚持住!他会说……
师:开头写得真好,可是老师建议你中间用上表示过渡的词语,不要马上用“他会说”来承接上一句,在这里我建议你用上“于是”这个词,你看看效果怎样?
生30:阿曼达和同学们已经被困了整整一天半,在黑漆漆的废墟底下,阿曼达又饿又累,可他没有放弃等待父亲,他很乐观地想:父亲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的,我一定要坚持住!他这样想着,于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对同学们说:“大家不要害怕,只要我爸爸或者他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后来,阿曼达还组织同学们手拉手坐好,在黑暗中摸索着看看有没有出去的路……
师:写得不错,后面阿曼达会做些什么还可以详细地写。课后我们把这个小练笔再加加工,写成一段文质兼美的小片段。
五、课外拓展
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里的《转弯处的回头》《谁与我同行》,以批注阅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