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语文天地二》导学案

[db:作者]  2022-02-07 00:00:00  互联网


  课题:《语文天地二》导学案课型:问题探究课

  【学习目标】
   1.整理查阅,搜索的信息,向同学们介绍。
   2.初步学习开场白技巧。
   3.评价本单元学习收获。
   4.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掌握学习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书"的成语,预言故事。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
   1.积累词语
    (1)各小组进行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理解的词语。
    (3)摘抄积累。
   2.说说词语的运用。
    (1)小组长组织各小组成员说造句,推荐说的最好的同学上台展示。
    (2)各小组派代表讲故事,可以进行想象等。
   3.播放词语课件。
    (1)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认识。
  二、初显身手
    学习有关书的名言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老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具有了初步地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后要经常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四、练习
   1、选择正确的读音。
     笸(pō pǒ)箩(luǒ luò)       觅(mì jiàn)
     万卷(juàn juǎn)书          哭啼(dī tí)
   2、我来读拼音写词语。
      miǎn qiáng       piān zhāng
     (      )    (       )
       qíng xù        qì fèn tián qiōng
     (      )    (             )
   3、仿例子写词语。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朦朦胧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哭哭啼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我的"长生果"》

  一、导入。
    同学们,大概一提起写作文,不少人就会叫苦,不愿写也不会写。怎样摆脱这种困境呢?只要认真阅读叶文玲的文章《我的"长生果"》,一定会受到很大启发。如果你按照作者说的办法去做,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学生查工具书,扫清词语障碍。
  三、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并列表概括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学生深入理解
    作者怎样通过叙述读书作文的情况,揭示阅读与写作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归纳中心,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突出中心的。
  五、指导学生分析过渡和照应方面的特点。
  六、指导学习品味语言。
   1."我的'长生果"'/"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把这几句话放在一起来理解。思考:"长生果"与"营养品"含义完全一样吗?为什么标题不说是"我的书"或"我的精神营养品"?
    提示:"长生果"与"营养品"都是比喻的说法,含义有重合之处,但并不完全一样。"营养品"主要指出对人有教育作用,使人在精神方面充实、强健、发展。"长生"也含有这层意思,但不止于此。这个比喻还指书本身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创造出来的最好的精神产品(果实),此其一;其二,人类文明凝结于书,书又是促进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这种双向的活动是"长生"的,是永久性的,是永远不会衰败完结的。本篇虽然重点讲的是个人的经历和体会,但作者把立足点放在很高的层次上,所以标题里用了"长生果"而不取"精神营养品"等,含义显得更深,给人的启发和联想余地更大。
   2.改写第2自然段,删去所有的比喻,然后与原文比较,体会其语言特色。
    提示:可以改为--"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感。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丰富多彩,令人高兴欢快。"原文一共有四个比喻。前两个是一组,对仗比较工整,所描绘的景色与天籁富有诗情画意,语言也很美,这些都渲染了"欢愉之情",使它成为可见可闻可感的东西,读者心里好像也出现了那种美妙的感觉。后两个比喻是一组,又是从画面与声响(乐音)两个方面加以点染,与前一组比喻暗暗沟通(仿佛蜂蝶飞进了画页,天籁小巧玲现入了乐章),二者之间用"视""听"二字联络,用"愉悦"一词总领。
   3.画出课文中读书使"我"入迷的词句,前后联系起来品味和分析。
    提示:有关的词句有--
    ……几套连环画,叫我看得痴迷:《七色花》引得我想入非非,《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
    ……只要手中一有书,就忘吃忘睡……
    ……酷爱书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
    ……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如饥似渴地阅读…醉心阅读……
    图书又像磁石吸引了我……使我如痴如醉……我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
    看了巴金的《家》后念念不忘……
    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
    仍盼天天能扎进头去醉心读书……
    把这些词句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我"读书的特点是"入迷"。最能体现这种"入迷"程度的字眼是"痴"和"醉",文中多次使用,此外还有多种类似的说法。如果读的是好书,那么"入迷"是一种很好的读书境界。唯有"入迷",才能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得到最多的收获。当然,不能止于"入迷",还要继续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评析、鉴赏等);读书要有所选择,格调不好、境界不高、文字不精的书,坏书,也可能会让少年人一时"入迷",这对身心发展是有害的。
   4.熟读第10自然段,选出几个自己认为用得最好的词加以评点。
    提示:"拂""撤""挡""捧起""奉献"这一组动词可以放在一起品评;三个"爱她的……",这一组排比句可作评点:"灿烂"这个形容词用得大胆、新颖,有特殊的表现力。
   5.熟读第12自然段,思考:"别出心裁"和"与众不同"互相换一换好不好?使用"鲜味"这个口语化的词好在哪里?
    提示:"别出心裁"和"与众不同"是同义词,有时是可以互换的,但课文里的这一句,前面讲的是"构思",而"心裁"恰恰指心中的设计筹划,所以"别出心裁"用在这儿恰到好处,不宜换成"与众不同"。"鲜味"含有新鲜感强、不落俗套的意思,这样的写法和语言必能令人耳目一新,回味不已。使用这个口语化的词,符合少年人的心理特点和表述习惯。
   6.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已经读过的书,与她所说的"社会人生这部深奥绵长而无页码的大书",有什么不同?
    提示:书一旦成为书,它就定型了,凝固了,虽然来源于社会人生的土壤,但已经属于过去的事物、代表着过去的认识。"社会人生"则不然,它时时刻刻在变化、发展,随时有新的事物新的情况出现,随时有新的矛盾新的问题等待人们去认识去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笔写的书再多,也只是"社会人生"这棵大树的一个果实。此外,笔写的书是从"社会人生"中来的,不联系书的母体,就不能真正把书读懂;读了书不去实践,懂了道理学了知识不去运用和验证乃至发展,读书的意义也就丧失了。总之,一本书容易读懂,而"社会人生"之书,要想读通,绝非易事。作者因此颇有感慨,这也启发读者--应该把醉心读书与深入实践结合起来。正如古人所言,既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始于"博学"而终于"笃行"。
  七、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第三课时

  一、指导学生如何读书
  (一)、学生讨论如何安排好自己的读书活动
   1、既要注重博览,又要有所侧重。
   2、要安排好读书时间。比较厚的书,要用化整为零的办法读。
   3、晚上读书效果比较好,就把每天读书的时间安排在晚上。
  (二)指导学生如何了解书的大致内容
   1、看目录可以了解书的基本内容。
   2、看内容提要也可以帮助我们迅速了解书的内容。
   3、看序言或后记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和价值。
  (三)怎样选书
   1、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自己需要的书。
   2、注意是不是好书,是不是精品。
   3、看看作者是不是名家,是不是有知名的,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的。
  二、讨论各种读书方法
   1、朱熹的读书方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2、学生交流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第四课时

  一、制定读书守则
    读书时动笔:写摘要、做批注……
    学会使用目录。
    边读边想象书中描绘的情景。
    先要读懂,再评论。
  二、为自己订读书守则
   1.读一读。
    (1)出示书上提供的几条守则。
    (2)要拿着笔读:写摘要,做批注……。
    (3)学会使用目录。
    (4)哪里需要想象――就要"尽量的想象"。
    (5)先要理解,再评论。
   2.议一议。
     除了课本上的几条守则外,还有哪些守则读书时也要遵守,把书上的省略号补充上内容。
    (1)小组讨论,制定全组的读书守则。
    (2)全班交流,形成班级的读书守则。
  三、单元小结
   1、学生自我评价
   2、学生他人评价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5/2022-02-07/2933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