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用心品读 用心感悟

[db:作者]  2022-02-08 00:00:00  零零社区


  本单元教材中,有变幻无穷的海潮美景,有明丽热烈的三峡秋色,有秀美迷人的漓江山川,有或深或浅的江畔桃花,有青山绿水环绕的农家田园……读完每篇课文,不由你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大自然的美丽神奇,祖国的山河如此壮丽!
  如何让学生通过文章内容去感受到这些神奇与壮丽。就要看老师的引导了。教学本单元,我采用“用心品读,用心感悟”的教学方法。
  (一)用心品读----读出味道
  用心读每篇文章、每首诗,眼前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美丽画面,让孩子们通过读来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孩子们通过读来品出文章的写作方法。这就是我说的读出味道。
  1、品读句子,想像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
  《看海》《古诗两首》《三峡之秋》《游漓江》这四篇文章中,没有一篇文章,没有一首诗不透露着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而这些情感只有通过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才能感受得到。于是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品读重点词句。
  如:“等到高潮时,那不是一片一片地拥过来,却是一大块一大块地跃过来,跌过来,到了沙滩上,便跳起来,飞起来,轰轰地怒号。”----(《看海》)
  这句话写出了大潮来时的壮观,气势磅礴,声形并茂。教学的时候,当孩子们回答出了这句话所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后,我首先让学生读句子,把大潮想像成一个可爱的孩子,感受这些动词所呈现出的动作,再让学生把这些动作的主人换作是正在奔涌的大潮大浪,孩子们很快在脑海里呈现出画面,因而在读的时候,才能读出真正的感情来。
  再如:“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这首诗所呈现的画面,应该是春天里,古塔前,江水边,春光暖洋洋地照耀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拂着万物。这样的天气会把人们熏得又懒又困,可诗人却倚靠着春风去游春。一丛丛深红间杂着浅红的桃花,虽然无人管理,却依然开得如此美丽,让人顿生喜爱之情。
  这首诗我在教学时,是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诗意,根据课本的插图,想像画面,如果能够把想像到的画面表达出来,这说明孩子们读出了味道,更能读懂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心情。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去春游,看到的景色自然很美,这些美就是通过桃花展现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读中想像桃花盛开的情景,进而扩大到整个大自然。学生走进情境,自然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2、品读句子,抓住关键,体会文章的写法
  写景的文章,很有特色。在小学阶段,写景文章的写作方法一般是按地点转换或时间先后的顺序记叙,表达方法一般是运用“先总写后具体”的表达方式,而把景物写具体就要运用适当的修辞方法。本单元的文章,三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色。
  《看海》一文,我在教学时是按自己的想法去教学的。课文是按空间顺序记叙的,我也在教学作文时提到了这些。但是我在实际教学中,却把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确切放在了第一位。
  如句子:“当潮水升到沙滩上的时候,如果从山上望下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这样一片盖过一片,永不休止。”
  这句话就很有代表性。“叠”和“盖”两个动词有着很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重叠。可是“叠”和“盖”又有着不同:在这里,“叠”是作者看到潮水整体的样子时所体现出的感受;而“盖”是作者看到潮水是如何成一层叠一层的样子时其中一个动作。所以两个词用得既准确,又贴切,不能调换位置。细细品读,想像画面,会发现作者用得这两个字好传神。
  再如句子:“潮涨潮落,日复一日,但看潮的人却永不觉得单调无味。这大概是看似永无变化的潮汐,能带给我们太多的遐想吧。”
  这句话,我在讲课文的时候,并没有发现,作者用词有多么确切,也并没有感受到作者对大潮的喜爱。只是感觉可能是因为潮水的变化会引起看潮者许多的想像。可后来发现,作者用了一个词特有提醒的意义:“看似”。“这大概是看似永无变化的潮汐”,用心品读,你会发现,潮汐并不是没有变化,而是这些变化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才能体会得到。因而作者用了“看似”这个词,实质上是提醒所有的读者:潮汐是变幻无穷,千姿百态的。这正是作者所描述的潮汐的景象。因而在教学时,一定要认真品读。
  《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十分的明显:按一天中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这是小学阶段学生写写景作文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是文中却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这是把景物写具体的法宝。也成为我教学的重中之重了。
  要把景物写具体,恰当运用修改方法,不仅可以使文章变得生动、具体,更可以把一些抽象的东西直观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如句子:“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这句话写出了三峡的中午热烈的特点。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与写实融为一体,作者把长江比作一条金鳞巨蟒,让我们的眼前顿时呈现出中午的长江波浪翻滚的样子,那种离我们现实生活很远的东西能在我们的眼前呈现出画面,就是作者利益于修辞方法的运用。
  再如句子:“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在这里,作者就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山里的月亮很亮的特点,又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月光所映照的样子,进而衬托出三峡夜色的幽静。
  所以让学生掌握运用修辞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是必要的。
  《游漓江》一文,很是独特,从题目看,作者写漓江的水似乎会更多些,但是课文的实际却是写漓江的山。只用两句话带过写漓江的水,还是为了突出漓江的山的独特。“在乌云翻滚的天空底下,这明净的江面上,依旧反射出浓丽的亮光。一座座山峦的侧影,躺在淡淡的波纹里,轻轻地晃荡着。”细品此句,会让我们感受到漓江的山的神奇与独特。紧接着作者对漓江的山进行了总体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了更深的印象,而山那神奇、独特、妩媚的特点也油然产生。为了能够突出漓江山的独特,更好地在读者的心中留下印象,作者采用了举例子写具体的方式。文中依次列举了“象鼻山、鸡公山、画山”,抓住这些山的特点进行描述,让读者通过这些山的独特和神奇来感受漓江山的独特。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式:“写总述后具体”的表达方法。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写景、写人等作文时,都可以运用这种表达方式写作。所以在教学时,我只对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因是阅读课,所以学生的自读自悟是本课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用心感悟----悟出情感
  写景的文章,能让读者所感受到的除了大自然的美外,那就是要结合我们的祖国山河来感受祖国的壮丽。许多孩子在读文章的时候,是不能体会这么深刻的。所以说,作为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能从点看到面,能让学生从现有的教材中联系到自己所到过的地方,能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描述给别人听,并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达清楚。同时,老师要适当引导学生知道这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要为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教育学生要有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伟大祖国,就是为我们人类做贡献。
  用心感悟,悟出情感。这也与实际的教学分不开。所以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人文教育与文本脱离关系。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还蕴藏着许多的东西,比如:借景物衬托人物心情,借景来表达人物的品性。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去做人,如何做一个真正快乐的人。
  在实际的教学中,实际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有时候,我是在教完这课又学下一课的时候才感悟到的,也因而会使用一些补救的措施:把那些遗留的内容变成不脱离课文的填空题,会让学生也有着许多的收获。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5/2022-02-08/3285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