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片绿荫》是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像这个单元其它三篇课文一样,体裁都属于科学小品,作者写的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植物——爬山虎,在叙述中,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方法,让爬山虎现身说法,让人倍觉亲切、有趣。文章开门见山,以“我是爬山虎”并作“自荐”切题,目的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发挥我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在下方中,爬山虎围绕自己的“特点”与“作用”展开叙述。
特点之一:“我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即“少、快、大”所谓“少”,“只需围墙一角”,所谓“快”和“大”,“一根两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积便可达30到50平方米”作者使用了列数学与举例子想结合的说明方法,让爬山虎这一特点得到了充分表现。作者为了更突出这一特点,又让爬山虎自诩道“我的这个本领,是其他植物望尘莫及的。”
通读全篇课文,我发现,作者说明爬山虎的特点,总是和其作用紧紧联系的,某一特点,总和某一作用相对照。这个最首要的特点所对照的作用即“能增大绿色的空间”。这在今天寸土寸金的城市绿化中,无疑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先天优势。在以下的理解中,如果能把特点与作用联系起来,就能更快地理解课文内容。
叶片的特点是“大”,多大呢?“宽10到20厘米”,和我们的手掌差不多吧。叶片的作用就多了,可以降温、吸引噪音、吸附尘土、绿化制氧……吸盘的特点是“卷须式”的,作用有两个,作者用了一个“既……又……”这个关联词来说明,打消人们的疑虑,让人们知道爬山虎不仅不会“引起墙壁潮湿”,而且有助于房屋的干燥。
最后,爬山虎又自荐了生活习性的特点“随和,适应性强”通过“都”、“又”、“一般”、“只需”、“既……又”、“都能”“最简单”、“不久”……这一系列的词组来说明其特点。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就可以发现,爬山虎这一特点和作用的不平衡所在。一个绿色“宝贝”竟然是如此“随和”;一方面是作用的“大”,一方面却是小到不需管理,这就让爬山虎具有了人性化,从而自然地认识到它所索取的是那么微不足道,而付出的却是弥足珍贵!物是如此,人以何堪!如此挖掘,才能找到文本价值观的所在。
在设计教学时,要围绕如下问题展开:1、谁送你一片绿荫?2、爬山虎为什么要自荐?3、爬山虎自荐了哪些特点与作用?4、用自己的话来赞美爬山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