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出塞》教学设计之五

[db:作者]  2022-02-08 00:00:00  互联网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读出诗的味道。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境。
  教学方法:
   1、想象法
   2、以诗解诗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边塞诗资料。
  教时:一课时
  教程:

  一、想象解题,营造意境。
   1、简介边塞诗,引出课题《出塞》
   2、齐读课题,诗题中的“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边塞)
   3、看到这样的诗题“塞”,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描述、
     用一句话说一说、用一句古诗呢?(学生想象,感知边塞的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生死惨烈)
   4、引出《出塞》诗句,齐读。
  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纠正读音:教应读一声。《古代汉语字典》中教的意思是让、使,不让胡马度阴山,这里应读jiāo。按韵律的时候,也应该读教。唐人写诗通常要遵循平仄的规律,这个字读仄,跟我读,再读。
   2、古人吟诵讲平仄规律,我们也试着把一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拉长,读的平缓;三声、四声当仄声,读的短一些。学生试读。
   3、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还要根据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前面每两个字停顿以下,谁来试一试?
   4、师范读。
   5、师做手势,学生读。
   6、学生读,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三、读中想象,读出情感。
   1、再把诗读两遍,试着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学生自学,默读,思考诗的大意。)
   2、展开想象,读出情感。
   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在荒凉的边关,一轮明月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
    (2)对于“秦”和“汉”,你了解多少?
    (3)在“明月”和“关”前面加上“秦时”和“汉时”这两个时间词,让你想到了什么?(说明边塞上的战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许多朝代,从未停止。)
    (4)正确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边关”。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省略的词,后文含有前文省略的词的修辞手法叫“互文见义”。
    (5)引读: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只是这延续了千百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依然是——“秦时明月汉时关。”
    (6)再来看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这里的“人”指的是谁?(征人)他们在那里?他们在干什么?一句“人未还”让你想到了什么?(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想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征途遥远、历尽苦难。感悟诗歌的情感。)
    (7)出示“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车辚辚,马萧萧,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8)想象练笔:征人的亲人们,又会想些什么?
      白发苍苍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
      ——
      勤劳善良的妻子,牵着一双儿女,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亲人说
      ——
      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一声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完成练习。)
    (9)引读:
      这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千百年千百万白发双亲,千百万可怜妻子,千百万孤苦孩子,对征人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0)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这一句的?(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11)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一句,把这种情感带到字里行间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第二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这句的理解。
    (2)“龙城飞将”是谁?(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历史资料)
    (3)出示课外资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良将的渴求,和对朝廷的不满。
    (4)介绍阴山: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古以来以来是中原地区抵挡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阴山这边,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怎能任由侵略者的践踏?王昌龄啊王昌龄,你为什么对朝廷不满,为什么这么渴望能征善战的将军?同学们,在读读这一句,有没有更深的体会?(通过探问,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体会作者满腔的爱国之请,把对诗歌的理解推向高潮。)
    (5)正是因为王昌龄这满腔的爱国热情,才发出了这气壮山河,流传千古的感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闭上眼睛,品读诗的意境,背诵诗歌。
  四、拓展读诗,读懂诗人。
   1、一句“万里长征人未还”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而王昌龄在《出塞》(二)中恰好又给这“人未还”交上了另一份鼓舞人心的答案。(出示诗歌内容——“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光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2、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师生一起用拍桌子代替击鼓,问:战士听到这样的鼓声,会有什么表现?(引导学生想象战士奋勇杀敌的表现。)
   4、有没有疑问要问这些战士?(你们为什么这么勇敢无畏?难道你们不怕死,不想念亲人?)
   5、战士们会怎样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一片爱国之情)
   6、激情总结:战争从未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全诗。
    尾声:回到现实,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仍有邪恶的组织给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生活的安宁造成威胁,我们不得不警钟长鸣。对于战争,你有什么看法,这是老师留给大家的一份思考。大家桌面上还有一份唐代边塞诗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出塞》
                明月  关
                人未  还
           同情征人  渴望和平  热爱祖国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5/2022-02-08/3528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