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这篇文章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
这位教师用九江纪念碑引入课文,顺理成章,又针对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很有价值的三个问题:保卫的是什么?是谁在保卫?又是怎么保卫的?本节课就围绕这三个问题来谈,一下子就切入了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从题目入手,抓住课题概括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保卫大堤与保护群众是本文两大动人的场景,其中第2自然段是场面描写,第4自然段是典型事例描写。在教学这两部分时,教师给了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让其自读2——6小节,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场景,并划出有关语句细细品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象文本所反映的一些画面,此时再让学生谈感受,谈体会可谓水到渠成,再把这种体会带到文本中去朗读出来,这又有了更深的感受。让学生在读与思中充分的获得文本信息,这便是文本向“主体”的流动,是用文本去感动学生。
在教学黄晓文这个典型事例时,教师让学生关注黄晓文的动作描写,找出了6个表示他当时动作的词语:咬、拔、扯、捆、扛、爬。再注意这些词:猛地、随即、三下两下、二话没说、转身、又。为什么?情况紧急,时间就是生命,所谓“抢险”是从时间的紧急中救出人民群众的一切啊!这就是“全然不顾”啊!“人民子弟兵”真是铮铮铁汉啊!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与感情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有难度的,因为“所有的语言此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因而,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