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傲霜篇》。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流程4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傲霜篇》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峻青写的一篇同名散文《傲霜篇》,写于解放后,当时,作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写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优秀散文,如《秋色赋》、《壮志录》、《傲霜篇》、《瑞雪图》等,形象地展示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劳动人民的巨大劳动热情和崇高的精神世界。由于是选入五年级的教材,教材编者仅仅是节选了文章中关于菊花傲霜品性的描写的文段。节选的文段托物言志,借助菊花的傲霜品性歌颂了不畏强野暴、不怕困难的高尚情操。这一写作手法,正是语文A版实验教材五年上册第五单元“借物喻理,睹物思人”主题中,一个极为典型的写作范例。
再三捧读,文章篇幅虽短,但结构紧凑,层次清晰,聊聊数语中,菊花的傲霜品性跃然纸上,细品巧妙之处,有以下特色:
其一:美在语言。文章语言凝练生动、丰富活泼,比如这句(课件),它先是以“多么热烈、多么茂盛”为总起,接着从顔色、数量、风姿三方面展示菊花的迎霜冒寒展蕊怒放的情形菊花之美。反复捧读,文字如流泻的旋律,如跳动的音符,整齐中富有变化,带给人节奏感、音乐美。同时,作者用了大量的四字词汇淋漓尽致地把菊花盛开时的绚丽和傲霜品性表露无遗,这是学生积累词汇的极好素材。
其二:妙在手法。文章采用环境烘托、对比反衬、咏物抒情等写作手法描绘了秋菊傲霜品性。如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描写:先是描写霜大,以环境的恶劣来烘托出秋菊傲霜品质,接着以葡萄、梧桐不经霜作对比,反衬出菊花傲霜的品性。同时,作者又描写了葡萄昔日枝叶繁茂与经霜后黄叶飘零的景象,对比中有对比,非常巧妙地衬托出了菊花的高尚情操。所以,虽然作者在描写菊花上花的笔墨不多,但是采用了衬托的手法,异曲同工地把菊花傲霜的品性展现出来。
《傲霜篇》一文的教学,我将分两个课时进行,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根据对教材的解读,结合课后生字和练习,以及对第三学段目标的把握,特拟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积累描写菊花的四字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圏画批注、品读想象等方法,体会顿号、逗号和句号的用法,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感悟菊花傲霜的品性。
3、领悟作者利用环境烘托、对比衬托等方法写出菊花傲霜的品性,借助情境创设尝试运用对比衬托法,并联系已学课文进一步感知对比衬托法。
其中重点是:感悟菊花傲霜的品性,体会顿号、逗号和句号的用法,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难点是:了解衬托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
二、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门为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根,是本,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
首先,要立足语言文字。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应凭借教材引领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切实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其次,应体现年段特征。课标对高段提出的要求不光局限于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最后,还要体现文体特征。
三、教法学法:
1.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想象、描述,体会文字蕴含的情意。
2.在听、说、读、写、书的语言实践中,培养语言能力,习得语言,发展语言。
四、教学流程:
这个过程我安排了四大板块:一、检查预习,初步梳理;二、品读秋菊,明晰写法;三、迁移运用,触类旁通;四、结课延伸,布置作业。。
第一板块:检查预习,初步梳理。
1、教师直接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傲霜篇。然后点拨:“傲”是什么意思?看到“傲霜”,你会想起哪些诗句呢?这样点拨题眼,回忆诗句,为学习下文,体会傲霜品质做好铺垫。
2、接着交流预习单(课件)
这是我们的预习单,现在我重点讲讲第二题:
在交流时,我根据词语的特点分三组出示,即:第一组是描写菊花开放的词语,第二组是描写菊花傲霜的词语,第三组是描写菊花品性的词语。引领学生总结规律,再积累。我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落实生字词,教予学生积累的方法。
第二板块:品读秋菊,领悟写法
这个版块是我们这堂课的学习重点。课标指出,高年级段不只局限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应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根据这一理念和预设的目标,在这板块里,我主要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潜心会文,圏画批注。
1、先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划出描写菊花的傲霜品性的句子,反复读读。有感受,还可以在旁边写写批注。
2、默读之后,学生进行畅谈,交流傲霜品性。
【这样总顾全文,大致了解文章的主旨,梳理描写菊花品性语句,为品读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品读菊花傲霜的词句。
重点品读这个句子:(课件)
你看,它们开得多么热烈,多么茂盛。那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西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开得满院子花团锦簇的。
这个句子我准备分三步进行指导朗读。
第一步:指名读,说说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内容,进行初步有感情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将会事半功倍。】
第二步:创设情境,进行图片赏读。
【借助图片、音乐,化抽象为形象,化间接为直接,刺激孩子们的感官系统,激发朗读欲望。】
第三步:理解句子关系,感知句子形式。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入这个环节的:读着,读着,你发现了没有,有几处标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这里重点引领学生关注为什么此处用“、”?为什么“紫的”后面不用“、”号,而用“,”?为什么“多么茂盛”后用“。”?
【其实在梳理标点的同时,也把句子的关系梳理清楚了。】
接着进行小结:孩子们,不要小看标点,标点符号不光可以帮我们理解课文,理清句子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朗读。
然后,就根据标点进行朗读训练,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再齐读。
最后小结:这样的文字与标点组合在一起,整齐中富有变化,带给人节奏感、音乐美。
【通过这样一层层的朗读,这两句话已做得非常得厚实,既落实了目标,也突破重难点。语文课堂就要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第三环节:感悟环境烘托、对比衬托的写法
1、这一环节先引领学生质疑,出示自学提示。
课文第二自然段,除了写菊花,还写了些什么?课文不是写菊花傲霜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葡萄或者梧桐或者霜的句子,选择其中一处,反复读读,想想为什么要写这些。
2、接着学生自由练读。
3、然后进行交流:
这里我主要交流这三处句子:(课件)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描写葡萄这个句子。先问学生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葡萄呢?为什么“但是”前面用“。”呢?
最后进行小结:所以文章第二自然段虽然对菊花描写的笔墨不多,但作者运用了环境烘托、对比衬托法同样写出了菊花傲霜的品性。
【这样做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对比衬托的手法之妙,明白这是个转折句式。这样一步步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愿望,引领学生自主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于趣。】
第三板块:尝试写作,触类旁通。
先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出示图片,再激情导入:西风紧,黄叶飘零,当西风瑟瑟吹起,寒霜皑皑地铺满大地的时候,何止是葡萄,何止是梧桐,大自然的万事……你们瞧……
请你也来选择一种景物,写出这西风紧,黄叶飘零的感受来。你可以挑选画面上的景物,也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的,可以用上这节课积累下来的词语,也可以用上课外积累的。
1、交流,点评,关注对比衬托法。
【这一段的教学,从读到写,由内化到表达,层层深入。通过激情言语的渲染和图片的冲击力,激发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欢与热爱之情,更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愿望,进行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2、整合,连句成段,关注过渡句。
3、联系旧知,进一步感知对比衬托法。
主要以《落花生》《梅花魂》片段为例。
【孔子有训:温故而知新。当前的语文教学推崇一课一得,在这个环节里,我整合新旧知识,让学生习得衬托的写作手法,构建了言语课堂,放大语用。】
第四版块:延伸结课,布置作业
接着进行本堂课的总结:孩子们,描写菊花的诗词文章浩如烟海,为什么教材编者将这篇文章编入课文呢?就是因为它在写法自成特色,采用了衬托的手法,将菊花的傲霜品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写作方法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围绕菊花,作者还运用了哪些方法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2、出示作业:
(1)背诵积累第二自然段。
(2)搜集描写《菊花》,品味它的傲霜品质。
【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一堂课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个起点,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喜悦与满足离开课堂,怀着激情与好奇投入到更多广阔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