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读写融合”,达到无痕境界,至关重要的就是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拥有扎实有用的专业素养,特别需要教师拥有解读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双重功夫”。就像浙江省特级教师俞国平老师那样,孜孜不倦于语文教育事业中,博览群书,厚积博发,在他执教的六年级第八单元的《蒙娜丽莎之约》一课,读写融合点的选择和设计让听课的老师眼前一亮,着实有“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过程简介:
1、讨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表达手法。根据预习,相机指导每一段的写法特点,重点指导第三、四段的表达方式是“点面结合”。可以称为“特写镜头”。
2、对比阅读《蒙娜丽莎之约》,明细表达方式的异同。自学全文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画出有关句子,读读,用心体会。再比较阅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看看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在段落空白处做简要批注。组织讨论表达方式的异同,重点探讨《蒙娜丽莎之约》开头设置悬念的写作技巧。
3、运用《蒙娜丽莎之约》开头的写法,出示世博会中万人排队瞻仰《清明上河图》盛况照片,通过联想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现场试写《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开头。(学生练笔。交流、点评)。
4、学生总结自己一课所得,任务学习布置。
《蒙娜丽莎之约》一文的最大语言特色为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用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以及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开头吸引读者眼球,两者都是可以成为读写融合的一个最佳操作点。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选择的教学重点为前者,而俞老师则大胆挖掘了文本的第二大语言特色——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写开头,采用对比阅读法、自学批注、现场剖析解读等手法落实读写要求,开展思维辨析,以一篇带一批,直接把语文课堂教学功能指向语用功能,实现习作本位下的阅读设计,真是精哉妙哉!这都得益于俞老师多年深厚的功底——对文本独特的解读。我想语文教师想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仅要在日复一日的课堂行走中,有意识地自我修炼、积累经验,更要注意为自己的专业发展积淀来自根部的力量——发自内心的读书的渴望和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