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走进凡卡生活 感受悲惨童年—《凡卡》教材解读

[db:作者]  2022-02-19 00:00:00  互联网


  长春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是以描写童年生活的为主题的一单元。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描述了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童年。学习本组课文,要用心感悟,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从课文的内容引起对往日生活的回忆。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发挥主体能动性,对教材进行选择、创造、应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根植于文本,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个性化解读语文教材,与文本作深入的对话、交流。
  一、关注学生与生活——解读作者与写作背景,联系生活实际
  基于生活语文的概念,学生的生活本身和学生的经验是我们语文教育的基础,学生的生活是阅读的背景。由于学生生活经历的不同,生活感受的不同,他们对生活的视角也会不同,导致对教材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因而教师要基于学生生活实际这一基础,适当选择情感触发点。
  《凡卡》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所作的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沿袭了契诃夫创造的抒情心理小说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特点。作者一生处于沙皇俄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期,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内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大学毕业后的行医生活,使他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他们的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契诃夫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把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这篇外国文学作品,其时代背景、人物身份、故事内容都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使学生在时间、空间上都会产生距离感,对生活在当今十几岁的小学生而言,是无法对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和他这种深刻的情感有真切体验的,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将人物形象“标签化”、文章主旨“政治化”。基于这一想法,教师要在教学中确定适合学生的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感受凡卡在苦难中仍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品质。
  二、关注学生与自我——解读人物内心世界,触发情感体验
  基于学生发展要求解读语文教材,我们要致力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通过品读、感悟,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主旨。
  1.从生不如死的学徒生活,体会人物的孤独与痛苦
  在莫斯科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里,凡卡没有人疼,没有人爱。他就像一只流浪在街头的小狗,过着无依无靠,饱受欺凌的苦日子。通过联系文中描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语句反复品读,品出老板的残忍,品出凡卡在城里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品出凡卡的内心世界,品出凡卡悲惨的命运。如“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她就捞起那条青鱼,用鱼嘴直戳我的脸”,“有一天,老板拿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让学生们仿佛看到了蜷缩在墙角,瞪着惊恐的眼睛,瑟瑟发抖的小凡卡,对凡卡的生活遭遇感同身受,对他的同情油然而生。
  2.从饱含血泪的声声呼唤,体会人物的惊恐与绝望
  凡卡每天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不知道老板什么时候会打他?为什么打他?会用什么打他?挨了打还不敢哭。挨了打,受了伤后,还要继续做活。凡卡一天比一天惊恐,一天比一天绝望。“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联系凡卡的悲惨生活,文中一次又一次声泪俱下的呼唤,会一次又一次撞击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会凡卡的惊恐与绝望,让他们以凡卡的身份发出对自由、温暖与快乐的呼喊与期盼。
  3.从快乐温馨的乡村生活,体会人物的童稚与希望
  在凡卡的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在他的眼中,家乡的夜晚是那样的美丽,一草一木是那样的亲切;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逮野兔,哪怕冻僵了也是那样有趣;哪怕一颗小小的金胡桃,对于他来说也是莫大的快乐与满足;哪怕是他做错了事,被爷爷“结结实实地”打一顿,哪怕是擦皮鞋、放羊,他都愿意!乡村生活虽然艰苦,但有亲人、有伙伴、有温暖、有尊严,凡卡的心里始终坚信爷爷会带自己脱离苦海,过上艰苦却有爱的生活。
  三、关注学生与语言——解读文本特征,挖掘教学价值
  基于语文学科发展要求,要发挥语文学习本体——语言文字训练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积累语言,并从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
  1.文体独特,结构复杂,可精准切入
  全文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这种文体形式学生接触甚少,只有让学生弄明白三部分内容,才能深入理解、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方法。如果逐段地讲解,平均使用力量,势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使得教学的环节冗长、拖沓。因此可以信的内容为线索对教材进行合理剪裁,重新组合,找准文章的切入点,从一个“苦”字着手,感受凡卡的悲惨遭遇。
  2.巧妙插叙,侧面烘托,可对比体味
  全文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其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插叙爷爷守夜的情形,另一处是爷爷带凡卡砍圣诞树的情形。这两处插叙都是凡卡自然而然的回忆,但与全文表达的中心结合紧密。将学徒生活与乡村生活进行对比,可更深入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走进凡卡的内心世界,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选文精简,留有悬念,可品读原文
  课文结尾,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命运究竟如何?原著中话锋一转——“可是梦毕竟是要醒的”,继续以相当长的篇幅记录着凡卡在肉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双重折磨。凡卡被送信的邮差撞死在回家的途中,这样的结尾,使人越发感到凡卡命运的悲惨。原著值得让学生去读一读,让他们的情感从中进一步得到感染,并延续到课外。
  当对比选文与原文,揭示凡卡最后死在了醉醺醺的马车夫的车轮之下时,已经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之中的学生会与课文的作者和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感染的学生就会有许多话想说,这正是练笔的好时机。此时创设自由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写下自己想对凡卡说的话,就能激起学生心灵的震颤,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在文字中净化情感,升华思想。
  基于以上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因此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教学难点: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
  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性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体验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能较好地体现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读促悟,悟中生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主地思考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窦桂梅老师说过“只有有钻进去的力量,才有飞出来的决心,教师走多远,学生就走多远。”我们的老师在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在熟悉新课标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住了课型特点与教学要求。从文本入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较好地诠释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孩子真心实意地爱语文,扎扎实实地学语文。”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5/2022-02-19/9468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