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猴王出世》教学参考

[db:作者]  2022-02-19 00:00:00  零零社区


          8.《西游记》与《水浒传》

  [板块说明]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各以其独有的思想与艺术魅力饮誉于世,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细致的刻画和所蕴涵的思想为历代读者所称道。
  本学期,教材编者从《西游记》与《水浒传》中精选了两个片段,情节连贯、曲折,语言明快、洗练、生动,有助于唤起学生阅读名著、走进名著。

             8—1 猴王出世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机灵勇敢、敢作敢为的特点。在课文中,对石猴跳入瀑布泉中的动作以及对石猴的语言描写,都充分表现出了这些特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加以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充分默读之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过程中,了解石猴高登王位,成为美猴王的经过,能体会到美猴王勇敢机灵、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课文的内容相对比较完整。在学习课文之前,有条件的同学尽量把《西游记》第一回读完,进一步增强故事的完整性,其中精彩的情节能够促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使之走进名著。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卵”“麋”“镌”的读音要注意读得正确,书写“卵”的时候笔顺要写正确。
  2.朗读指导
  这一板块的课文是古代白话文,很多词句与现代语言有区别。首先要做到正确朗读。在进行默读训练的时候,不能要求学生在1分钟内读300字左右,应引导学生边默读边结合上下文或注释理解意思,文字通畅后再流利以至有感情地朗读。
  3.阅读教学
  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讲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促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后,可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不懂的问题。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可引导学生通过多读课文和查字典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课文中有些词句,要想全部弄懂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如“我们今日趁闲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一句,使学生大概知道“我们今天闲来无事,往这水的源头走走,找找源头在哪里,玩去喽!”这个意思就行了。课文比较短,语言精练,节奏感强。要让学生充分朗读。教师还应在关键之处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感受祖国文化之灿烂,语言之丰富优美。如课文中的“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把众猴找到了“安身之处”的欣喜若狂的心情和“顽劣”的“猴性”,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再如“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等动作描写,使人很容易感受到石猴勇敢、机灵的特点。对于“西游记”故事,学生大多并不陌生。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备受儿童喜欢。学完课文后,可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把从书中读到的,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西游记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进一步体会孙悟空英雄形象的同时,激发学生在课外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兴趣。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石猴是怎样高登王位,成为‘美猴王’的?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内容中读到的?”一题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作者运用细致、准确的动作描写、环境描写以及石猴与众猴之间的对话描写,表现石猴的特点以及作者蕴涵在其间的感情的。当然,就本篇课文来说,理解作者蕴涵在其间的思想感情对于学生来说偏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境况或是老师的介绍了解一些,其他的同学能够感受到石猴的特点就可以了。
  “默读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美猴王的‘猴’的特点?”一题要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关注这一点,文中的字词都仅仅围绕“猴”的特点来写,但又超脱于猴,凝聚了人的情意,神的无所不能,这也是《西游记》受到读者的喜爱,成为名著的原因之一。本文中,“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等等,形象地再现了与猴相似的生活习性以及顽皮好动、动作轻捷的举止方面的特性。
  (2)拓展与运用
  “从‘猴王出世’的石猴到‘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美猴王有什么不同?读一读原著,说说他的本领是怎样形成的。”孙悟空出世后学道、诛魔王、龙宫取宝、冥府销册、大闹天宫,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作品侧重描写他反抗传统、追求自由的种种举动。孙悟空拜师学道,学得七十二种变化及腾云驾雾的高超本领;闹龙宫,得到高超的武器金箍棒,这是表现他为了追求摆脱普通人的先天局限想获得自由。闹地府,勾销生死簿上的名字,这是写他追求超越生死的时间限制而获得自由。大闹天宫是全书最精彩的篇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是高扬个性的宣言。作者是以欣赏的笔调写出悟空蔑视传统、反抗天庭的英雄风采。相形之下,作者又是以揶揄的笔调写出神佛的昏庸。这在实际上显示出要求摆脱传统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从前七回中作者对孙悟空的描写看,要求自由平等正是人的自然天性。作品生动展示了这种本能和欲望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幻想中所达到的超越时空的状态。天不拘兮地不羁的自由状态,永远是人类追求不已的梦想。也正因为是这样,所以孙悟空及其大闹天宫总是有着永久的魅力。孙悟空出世的独特性,使这个形象从开始就摆脱了父子、君臣的伦理道德关系的束缚,他带领一群猴子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生活。当他摆脱了普通人举止、行动、力量的局限,摆脱了生死寿夭的局限后,他又要争得与天神平等的地位。“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他要做真正的齐天大圣。作为个体的自由而言,悟空的追求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作为精神化身的悟空,其心性的放纵至此也可谓上天下地,莫能禁制。
  (3)积累
  这两道积累题是引领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并积累文中精练、准确的词语,感受名著的语言魅力,对仗整齐,用词精准,富有极强的感染力,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载体,引导学生到原文中去,大段地欣赏精彩的描写,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品味能力,培养语文素养。加点的三个词引领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去推想,经过推想感悟的意思远比字典中理性的概括生动得多,对词语的推想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查字典解决。
  以下词语供理解时参考:
  隐姓埋名:隐埋自己的姓名。
  滔滔不竭:滔滔,水势盛大。竭,干涸。形容滚滚不断的大水。
  喜不自胜:高兴得自己不能探制住。
  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学生在最初读课文时,可能会觉得语句不通畅的障碍很多,因此这方面的问题会提得多一些,老师要给予恰当的帮助,给一些注释,鼓励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形成语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关资料
  作者与作品介绍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聪敏好学,诗文写得相当漂亮。中年时期就写成了《西游记》的初稿。《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西游记》也是一部神话英雄传奇,作者着力刻画的是孙悟空的英雄形象,所以这部小说实际上是一部以孙悟空为中心而展开的英雄传奇。通过他在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途中表现出的种种美德,诸如勇敢顽强、聪明机智、正直无私、爱憎分明、坚韧不拔、积极进取、追求光明、乐观开朗、幽默诙谐,再加上神通广大、法力无边、除恶务尽、见妖必斗、斗则必胜,这一切使他成为我们民族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典型,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西游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5/2022-02-20/9540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