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设计之三

[db:作者]  2022-02-19 00:00:00  互联网


  教材简说: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写的一篇短文。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根据课标要求、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研读课文后,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A类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B类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是品味重点词语的意思;背诵第三自然段。
  3、C类目标: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由景及人,由人及理的写作脉络,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审美为引导,以感情为主线,串起了读背,品悟、想象、迁移的心智活动,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德国的奇丽与奇特,了解德国的民俗风情,同时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语文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突显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主题定位在感悟一个“美”字上
  课堂伊始,并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走进德国,感受那里的奇特与奇丽。
  在感悟“景色奇丽”这一板块中,我让学生找出描写花美的语句,读一读,然后想象:“我走在德国的街道上,仿佛看到了什么”借助音乐,启发孩子们感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景”,从而读懂德国人重视风景美,更重视为美丽风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为进一步读懂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美好品德做铺垫。
  灵活采用“欣赏画面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读课文,做到读中有体验,读中有所悟,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
  (二)“以学定教”架构课堂,凸显学生主体。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出示单元导语,帮助学生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美丽并没有改变”中的“美丽”指的是什么,展开讨论,带动其他问题的突破,使学生真正当上课堂的主人。
  抓住“脊梁”一词让学生读反复读,扣住这个词推敲、理解,研读花的脊梁是指什么?为什么“自己看自己家的花──只看脊梁”?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层层深入理解感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初步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耐人寻味的境界。
  围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主线,挖掘课堂中的“活”因素,采用“批注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问题,积知识,促思维,育情感。
  抓住文句“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让学生逐步品味那里的花美、人美,情更美。把美收于眼里,把美植根于心里。
  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体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潜心思考,梳理脉络领悟意蕴,体会情感。
  (三)适时拓展,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德国风景图片和民俗的材料,使文本丰厚了内涵,拓宽了外延,了解了更多的知识,也进行了语言交流的实践活动。
  课上让学生“跳出”课文来看课文,推敲词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领悟句式,理作者的思路等等,求得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课后引导学生结合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让学生谈一谈在今后你打算怎样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训练了听、说,调动了“情”感,积累了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想像能力,而且让学生在成功快乐的体验中学习。
  特级教师沈大安说过:有效教学的要求之一,就是让学生亲历过程。让学生亲自去读一读,亲自去品一品,亲自去感受一下,亲自去体验一番,才能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只有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学生的内心里铺垫起足够的情感,学生才能厚积而薄发。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5/2022-02-20/9554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