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穷人》文本细读

[db:作者]  2022-02-19 00:00:00  零零社区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文章描写了生活极其窘困的桑娜夫妇收留邻居西蒙家留下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表现了沙皇统治下人们生活的悲惨,赞扬了“穷人”们善良,互助的高尚品质。
  小说的情节扣人心弦。一开始就在读者面前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1-2):一个暴风雨之夜,一位妇女正焦急地等待丈夫的归来。屋内的温馨宁静与屋外的狂风暴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给读者营造了一个悬念,渔夫在这样的日子里能否安然回来,倘若不回来,桑娜这一家将面临着怎样的结局。接着,写了桑娜出门等候丈夫,却发现邻家西蒙已死,便抱回两个孤儿(3-11)。于是另一个悬念接踵而至,渔夫会怎么对待这件事呢?倘若他执意不同意这件事,结局又会如何?一段对话将文章推向高潮(12-27),文章也恰到好处的戛然而止。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形象是鲜明的。桑娜勤劳、善良。她热爱自己的家。作为渔夫的妻子,她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干净的地面,“闪闪发亮”的食具,炉子里尚未熄灭的火,熟睡中的“孩子”……这个贫穷的家,因为有这样的一位主妇,显得“温暖而舒适”。她为外出打渔夜深未归的丈夫担忧,忍不住深夜出门,当她发现邻居西蒙已病死在床榻上,一旁是无人照顾的两个幼儿时,毅然将他们抱了回来。虽然她深知他们一家七口生活已经非常艰难,再添两个孩子无疑是雪上加霜。自家孩子的生活会如何?丈夫已经早出晚归冒死捕鱼不过刚够温饱。静下心来,种种困难摆在她的眼前,但她善良的本性,促使她宁愿“挨丈夫的打”也要留下这两条生命。桑娜的丈夫渔夫同样是一个善良的人,为了养活这一家人,在这样一个本不应该外出捕鱼的日子里清早就出门了,与暴风雨搏斗了一天,两手空空的回到家。可即便是这样,当他得知西蒙死去,留下两个孤儿时,他的想法与妻子是不谋而合的,留下孩子!邻居西蒙,作者并未花很多笔墨,但寥寥数语中,一个深爱孩子的母亲赫然眼前,拼尽最后的力气将自己的衣服盖在了孩子的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没有钱治病,没有生活的依靠,舍不得离开,却不得不离开自己幼小的孩子……这就是当时的社会啊。
  小说中最成功的无疑是人物心理的刻画,从一开始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担忧,到抱回孩子后的矛盾心理,以及丈夫渔夫回到家时,两次的沉默。文章多处的断断续续,真实的描摹了这样一个善良妇女当时的心理活动状况,给人感觉细腻真实。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小说开门见山,引出主人公“桑娜”,身份“渔夫”的妻子,一个“破”暗含着这个家庭的“穷”,与课题相照应)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这是一个环境的描写,“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突出了当时天气的恶劣)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与外面恶劣的天气相对应的是屋内的“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干净的屋子,洁净的食具,看得出主妇的勤劳和能干,而这一切加之还没有熄灭的火自然就是上文“温暖而舒适”的补充说明了。)在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交代了这户人家还有五个孩子。)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孩子的沉沉入睡,说明时间已经不早,一个“还”却告诉了读者,渔夫尚未回来,到底怎么了?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这里设置了一个悬念)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听到的是“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此时此刻,联想到了什么,主人公桑娜会“心惊肉跳”。似乎不用说,读者也能感受得到。)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时间飞快地流逝着,正如文中所描述的:“十、十一……”,但作为一个在如此恶劣天气下等待夜深未归的丈夫的妻子,这每一分钟又是那样的漫长。“始终”一词将这份担忧跃然纸上。盼啊盼,终不见丈夫归来。于是,漫长的等待中,便有了主人公桑娜的种种心理活动。)桑娜沉思着: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这里的心理活动,恰到好处的点明了他们生活的状况。渔夫的“不顾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桑娜的“从早到晚得干活”,可谓起早摸黑,拼命劳作,其结果呢,只不过是“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这句句子是对前一句“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的补充,填饱肚子的是什么呢?不过是黑面包,劣等的面包;菜,不是买来的,是丈夫自己打得的鱼,饭菜的质量是很差的。数量呢?只够“勉强填饱肚子”,也是少得不能再少了。再看那些孩子是“光着脚的”,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这两句句子将桑娜这一家生活的穷苦,真实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也为下文“抱回孩子”后的矛盾心理埋下了伏笔)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如此辛勤的劳作,应该拥有比较富足的生活,而现在的生活却是这样窘困,本应是可以抱怨的。而在桑娜看来是“没什么可抱怨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她看来至少孩子还健康。可见,桑娜是极其善良的,对生活的要求也是很低的,——只要孩子健康就好)对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划着十字。(暴风雨声音似乎在时刻提醒着桑娜,丈夫尚未归来,危险时刻存在。对丈夫担忧与期盼他能安然回来的心情,伴随着焦虑度过着这一分一秒。无能为力的她此时也只能祈求神的保佑了。)
  睡觉还早。(时间早已过了十一点,睡觉应该是不早的。而这里的睡觉还早,似乎是桑娜为自己出门找的托词,不放心丈夫才是主要的。)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点亮马灯,走出门去。(“很厚的围巾”可见那天的冷,又黑又冷的夜晚出门是因为牵挂丈夫的安危)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补充了出门的原因)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一个“可是”道出了此行没有结果,因为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前文提到桑娜的围巾是很厚的,而此处的“掀起”暗含着这一天的风之大,被刮断的东西敲打邻家大门,再让读者感受风大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邻居。)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这是桑娜内心的独白,体现出她对那个生病邻居的同情。生病却没有一个人照顾,善良的桑娜一直关心着她,这从她对其生病情况的了解可见一般。从“傍晚就想去探望”,只是因为忙碌而没来得及去。)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这里连续出现了两次语意上的重复,“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但两者的含义是略有差异的。前者的“困难”是针对邻居的状况有感而发的,作为寡妇西蒙需独自带着两个孩子。无依无靠加之病魔缠身,“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唉”之后的情感是复杂的,是哀己还是叹人?或许既有对邻居的作为寡妇日子难过的同情,更有对自己命运未知的感慨。使读者不仅联想到倘若她的丈夫真的发生意外,那么桑娜也将成为寡妇,一个人独自带着5个孩子,那么她的日子是否更“难过”呢?“进去看看”是基于对邻居的同情,有关切,也有一份无奈。)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这里从“敲门”到“一次又一次地敲门”,“喊”直至“猛地推开门”是逐层递进的,也是当时情况的必然所致。“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才是推门而入的原因。)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寡妇的日子的确不好过,与桑娜家的温暖舒适不同,这里没有炉子里发出的暖暖的火光,显得“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举”再次让我们感受到屋内的阴暗)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这是一个远景头,一动不动的女邻居,只是一个整体的感觉,似乎只有死人才这样。是不是真的如此,不敢断定。毕竟还没能看个真切。)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近些,断定了,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再近些,似乎一看得很真切了。“头”是后仰的,“脸上”有死的宁静,“手”是垂下来的。真的如同前面的猜测那般,邻居西蒙已经永远的“离开”了,虽然,她的手还要“抓住些什么”,但却什么也抓不住了。联系后文让人感受到这位母亲在即将离去时的不舍与牵挂。)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与母亲不同的是,那两个幼小的,不谙世事的孩子仍旧无忧无虑地睡着,那样可爱。不禁使人对他们的命运担忧)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有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她们睡得又香又甜。(母亲对孩子的爱在细节中可以体现,衣服盖在了孩子的身上,连那块头巾也被充分利用——包住了小脚。家里很穷,没什么可以御寒的,母亲将自己能够给予的都拿出来了。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竟是在没有衣物御寒的情况下度过。当看到孩子睡得“又香又甜”的画面时,不禁会引发读者无穷的联想,于是又有了一份感动。)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和“非这样做不可”似乎看上去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但此处恰恰说明桑娜这样做是处于一种本能,一种善良的本能。)
  回到家里,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如今已经有了七个孩子了!“连忙”一词与后面的“脸色苍白、神情激动”是一脉相承的。凸显了当时她激动、紧张的心情)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忐忑不安”在这里有惴惴不安的意思,到底什么使她不安呢,那就是家境窘困,勉强维持。“这是闹着玩的吗?”自然不是闹着玩的,拼死拼活地干也只够填饱七个人的肚子,现在一下子就多了两个啊!这里的省略号很好地描写出桑娜这种矛盾的心情。思维断断续续,心疼丈夫为家庭所付出的,担心丈夫会责怪。但对抱回孩子这件事的结果是不变的,宁肯丈夫不认同,被打,只要收留下那两个孩子,她都愿意。自责的背后是善良,对丈夫的体恤,心甘情愿是源于对孤儿的不忍抛弃。)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这里的细节与上文的“……是他来啦?……不,还没来!”是呼应的。对丈夫的牵挂暂时被一种担忧所笼罩。于是,那外界的种种声音,都会让桑娜有“草木皆兵“之感。)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担心的是什么呢?自然是抱回孩子这件事无法向丈夫开口。这里的两处省略号,是对桑娜坐在床前沉思内容——即对自己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所作出的种种回答的省略)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鱼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撕破了的鱼网”看出了渔夫曾与风浪的搏斗,经历了种种惊险。)
  “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因害怕而不敢正视自己的丈夫。)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渔夫还沉浸在刚才遇风浪搏斗的情境中。)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哦”似刚回过神来,此刻,她心中正在寻思着这抱孩子的事该如何跟丈夫提起。)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这里省略号前面是针对妻子的问话作必要的回答,后面则要将话题引向桑娜,而中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被省略了。)
  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我?”似乎不太肯定,说明了此时桑娜的魂不守舍。“脸色发白”和桑娜断断续续的表达,说明了她的紧张)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你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丈夫沉浸在刚才与风浪搏斗的惊险中;妻子则正在思考怎样跟刚从生死线上回来的丈夫提及抱回孤儿这件事。于是这一刻,两个人都“沉默了”)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一段沉默后,桑娜终于下定决心要跟丈夫谈及这件事,但她对丈夫能否接受这两个孤儿心中没底,因而表述断断续续,这里的省略号恰到好处的表现这一点。这里“沉默”是一种等待,等待丈夫的表态,更是一种难过,为如此小的孩子就没有的父母而痛心。)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这里的神情,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丈夫的心理历程,收养还是不收养?)“嗯,是个问题!”(什么问题呢?还是的生存问题和全家的生活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熬”说明渔夫对收养孩子的艰辛已有了充分的准备,为了能让这两个可怜的孩子活下来,他甘愿承受更大的苦难。“快去!”更体现出他的急切心情,不愿孩子醒来后看到母亲死去的惨相,不想再让那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多么善良啊)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外面的平静,反衬内心的汹涌澎湃)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夫妇俩惊人的相似,怕对方不同意)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高潮处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5/2022-02-20/9576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