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若干,积累“安详”、“忽高忽低”、“犹豫”等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恰当的语速和语调。
3、从母亲耐心地陪伴、激励盲孩子打弹弓,最后终于打中的事中,体会到母亲执着、坚韧的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能在阅读中,体会“安详地”、“轻轻地”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2、从母亲耐心地陪伴、激励盲孩子打弹弓,最后终于打中的事中,体会到母亲执着、坚韧的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恰当的语速和语调。
2、从母亲耐心地陪伴、激励盲孩子打弹弓,最后终于打中的事中,体会到母亲执着、坚韧的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的爱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道题,你能说出几种答案?
2、学生自由交流。
3、师:对呀,爱是温暖的,是无私的,是崇高的,是令人难忘的,可是,你们见过这样一种爱吗?
补充板书:看不见的爱
4、指名读课题,齐读。
5、已经预习过课文,谁来回答谁看不见?(盲童)
二、读课文,说说文中介绍了盲童,还介绍了谁?
1、文中还介绍了母亲
2、母亲让孩子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3、出示:让孩子用弹弓打玻璃瓶
为了让自己和正常的孩子一样玩耍
最后
4、谁能用这几个部分把句子连起来,就是本文的内容。
(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盲孩子能像普通的孩子一样地玩耍——打弹弓,最后,孩子终于打中了目标。)
三、细读课文,了解母亲
1、师:读了一遍课文,你是否知道课题为什么叫“看不见的爱”?
2、孩子看不见母亲的爱,但是我们从字里行间按能感觉到。
3、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的神态、动作的语句。
4、交流:
出示:
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5、还有哪一句句子也讲母亲在递识字?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1)指导朗读:这里的“安详”和“轻轻”蕴涵着母亲对孩子的爱,因为孩子是“看不见”的,只有从母亲的“轻轻”的动作中感受到母亲的鼓励。
2)用“安详”造句。
3)面对一个盲童,作为母亲能够如此安详说明了什么?
4)母亲为什么慢了?文中哪里看出孩子累了(表示时间的词语)
5)母亲不停地递出石子,同时还递出了什么?
希望、鼓励、安慰……
6.、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1)为什么顿了一下,轻轻说?
7、“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1)平静说明什么?
2)“关键是做了没有”什么意思?
不在乎孩子有没有打中,而是在乎孩子体会到努力就能成功,就能和其他孩子一样。
3)做:仅仅是打玻璃瓶吗?对这个盲童来说,还可能是什么事?
现在看到了这位母亲,你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爱?
口头回答( )的爱
四、再读课文,了解孩子
1、师过渡:你是否还注意到了那个盲孩子?请你默读课文,圈画描写他的语句。
2、学生交流:
3、师板书:很认真很有规律
4、指导朗读,体会母亲的爱对孩子的影响。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移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这一声碎裂声告诉孩子(),告诉母亲( ),告诉我( )
5、母亲用自己与众不同的爱激发了孩子对生活( )的爱。
四、课外拓展
1师: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关爱。请你回想一下,从哪些细小的事情中也感受到了他们的爱?
2学生讨论,师辅导:注意观察细节。
交流。
板书: 30、看不见的爱
盲孩子 母亲
很认真 安详
很有规律 平静
轻轻
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对生活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