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北师大的肖川教授这样说:“孩子在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仍然快乐,仍然快乐地追求幸福,这样的教育就成功了。”本堂课
就是整合朗读、想象、对比、批注等方法,引领孩子走进小女孩的心灵,读懂小女孩的渴望与追求,进而更深一层感受小女孩现实的可怜,从而反思自己的生活,汲取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预设目标】
1.借助语言文字,通过自读感悟,感受小女孩在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
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
2.将残酷现实与美好幻景,在四次擦燃火柴中对比阅读,逐渐感悟小女孩
的向往与追求,同时在学文中渗透“以喜衬悲”的写作方法。
3.感受小女孩的幸福,让孩子在小女孩身上看到如何面对苦难,从而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
感受小女孩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
【预设过程】
T:师伴乐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前半部分:天冷极了……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教学反思:教师的伴乐朗读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冰天雪地,冷酷无情的世界,本环节起到了渲染气氛,承接第一课时的作用。在课上,感觉学生确实静下来了,走进去了,课的基调也铺好了。)
T:小女孩生活的那个世界是多么冷酷,充满了——
S:寒冷、饥饿、恐惧、孤独(看板书说)
T:她是如此——
S:可怜。(看板书说)
T:带着这种感觉齐读课题——
S: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反思:这里是对第一课时的回顾和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实践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就是时间花得比较多。如果让学生自己读,会有怎么样的效果呢?这是我现在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一、渴望幸福
T:然而,谁也不知道,这个又冷又饿又孤苦的可怜的小女孩——(出示结局段落)
S: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T:看到这个结局,你想说些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反思:如果对文本的解读仅仅局限于同情小女孩的不幸,那么安徒生童话的魅力估计不会散发上百年。由同情可怜到渴望幸福是本课的第一个波折。)
S:为什么说这么可怜的小女孩作者却说她是幸福的呢?
T:是啊,这不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吗?
S:这个小女孩太悲惨了,只能太幻想中得到幸福。
S:我为小女孩感到愤愤不平,富人们都能太暖和房间里过大年夜,可是她却冻死在街头。
T:你为小女孩鸣不平是吗?
S:我觉得小女孩真正得到了解脱,再也不要在人世间受苦了。
T:真是个善良的孩子,你希望她能从痛苦之中解脱出来是吗?
(教学反思:在学生各抒己见中,教师相机引导提升。)
T:是啊,这样的结局让我们觉得小女孩悲惨、不幸,为她鸣不平,甚至希望她得到解脱,而这样的小女孩作者却说她是幸福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中去,走进小女孩的内心,看看她有过哪些美好的东西呢?(指名板书)
(教学反思:用具体的要求引导学生认真再读课文。但是给学生的时间太少,过于仓促。)
S:生在四次擦燃的火柴上板书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T:我们来看一看小女孩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第一次看到了——
S:大火炉。
T:第二次——
S:烤鹅。
T:第三次——
S:圣诞树。
T:第四次——
S:奶奶。
T:为什么小女孩会有这些美好的幻景呢?
S:因为她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寒冷、饥饿、孤独和痛苦,所以她渴望得到这些。
S:因为她现在很冷所以她看到了大火炉,很饿,所以看大量了烤鹅,很孤独,想得到祝福和快乐,所以她看到了圣诞树,现实很痛苦,所以看到了奶奶。
T:你说得很具体,还有谁能说说——
S:我觉得是因为小女孩生活的社会根本不能得到这些东西,安徒生又想让很多象小女孩这样的孩子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T:你还想到了其他的小女孩。
S:我觉得小女孩太穷了,她把一切都寄予到幻想当中。
T:说得真好!让我们好好地看看这些幻景吧!
第一次,她看到了一个——
S:大火炉。
T:谁来读读——
S:学生读——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T:你读出了什么?
S:这个大火炉很暖和。
T:请你读出暖和——
T: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大火炉——
S:能够给小女孩带来温暖的大火炉。
T:请你读出那份温暖——
T:请你把温暖两个字写到第一次的下面。
T:这个大火炉给小女孩带来了——
S:温暖。
(教学反思:读得还不够充分,如果能利用现实的寒冷体验,或许理解会更深刻,读的效果也会出来。)
T:第二次他又看到了什么?
S:烤鹅。
T:出示: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T:谁来读一读——
S:一生读。
T:你读出了什么?
S:我觉得这只烤鹅很神奇。
T:为什么这样说?
S: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烤鹅都会走路了!
T:请你读出神奇——
S:这是一只喷香的烤鹅。
T:请你读出它的喷香——
T:多么喷香,多么神奇的烤鹅啊!看!它摇摇摆摆地走来,要为小女孩送去什么呢?
S:食物。
S:温饱。
T:温是指温暖,换个词怎么说?
S:饱餐。
T:你可以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T:同学们,太有意思了!烤鹅明明不会动,可是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它正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走来,多么富有童话趣味!
(教学反思:一只喷香的,神奇的烤鹅像真的出现在同学们面前一样。)
T: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下,这是一棵怎样的圣诞树啊?
T:出示: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S:这是一棵美丽的圣诞树。这棵圣诞树比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S:这是一棵神奇的圣诞树,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这些画片都会向她眨眼睛呢!
T:是啊,不是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吗?这些美丽的画片不正是你们的美好的心灵吗?现在你正向这个小女孩眨眼睛呢,你会跟她说什么,送给她什么祝福?
T:出示句式:小女孩,————————————。
S:小女孩,你实在太可怜了,我为你感到不公!
S:小女孩,愿你得到真正的幸福。
S:小女孩,你肯定能得到自己的享福的,你的奶奶已经快要来接你了!
T:你希望她得到幸福是吗?
……
(教学反思:当初设计这个句式训练的时候觉得肯定能给课堂带来亮力的一笔,没想到孩子们的表现却异常冷静。)
T:小女孩,听了他们的祝福,你的感受如何呢?
S:开心。
S:激动。
S:幸福。
S:快乐。
T:请你把快乐两个字写到黑板上。
T:这么可怜的小女孩不仅希望获得这些物质上的满足,她还要追求更大的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她第四次、第五次点燃火柴就看到了——
S:奶奶。
T:出示:
S:“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
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T:有了温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就不再——
S:孤独。
T:她将获得奶奶的——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