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在语言训练中回归“整体”

[db:作者]  2022-02-25 00:00:00  零零社区


  《詹天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20课。在教学这篇课文结束前,如下两位教师都有意地引导学生再次回归课文“整体”,使学生对詹天佑的人物形象形成整体认识,但做法不同,效果各异。

  【教学案例一】
  师(出示詹天佑铜像图片):当你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看到詹天佑的铜像时,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詹天佑,你真了不起。
  生:詹天佑,你不愧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生:詹天佑,你为中国人争气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生:詹天佑,你不怕困难,不怕嘲笑,工作严谨认真,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

  【教学案例二】
  师(出示詹天佑铜像图片):京张铁路1909年全线通车。为了纪念詹天佑的功绩,1919年,人们在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竖起了詹天佑的铜像。同学们,当詹天佑铜像竖立之时,假如你在现场,你就是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工程师,或者是学生,或者是工人,或者是詹天佑曾经请教过的农民,此时此刻,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哪些画面?你面对着铜像会说些什么呢?先想一想,再动笔写一写。
  (学生沉思片刻,纷纷动笔。之后,手越举越多)
  生:我是工程师。看着詹天佑的铜像,我想起了他经常勉励工作人员的话:“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京张铁路修筑成功,离不开詹天佑工作的严谨。
  生:我是工人。我想起了詹天佑不顾狂风怒号,黄沙满天,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想起了詹天佑不顾坠入深谷的危险,坚持在野外工作,从不退缩。我想对詹天佑说:“你工作不辞劳若,不畏艰险,你真的很伟大。”
  生:我也是工人。我想起了在开凿隧道时,他和我们同吃同住,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从不离开工地。我想对詹天佑说:“你是著名的工程师,还与我们一起干重活儿,像你这样的人真是太少了。所以,我们必须跟着你好好地干!”
  生:我是学生。看到詹天佑的铜像,我想起了他白天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还在昏暗的油灯下绘图、计算,一直到深夜,有时整夜都不合眼,第二天还要坚持工作。我想对詹天佑说:“你夜以继日地工作,你用你的行动感染了我们,有你这样的人,京张铁路怎会修筑不成功?”
  生:我是农民。我忘不了詹天佑为了找到一条合适的线路,曾向我请教的情景。我想说:“詹天佑,像你这样的人真是难得啊!”
  生:我是一名工程人员。我想起了外国侵略者为了阻挠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烧死了他心爱的女儿,绑架了他女婿,但都没有动摇他修筑京张铁路的决心。我想对詹天佑说:“詹天佑,你舍小家,为国家,你是真的了不起!”(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补充了外国侵略者阻挠詹天估修筑京张铁路的相关资料)

  【评析】
  语文阅读教学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的做法。但在课文教学结束之前,如何引导学生回到“整体”才更有效,却很值得研究。
  案例一的教学,教师让学生面对詹天佑的铜像说话,学生所言高度概括,似乎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概括”的规律,但学生的认识并没有因此而深刻起来,因为,这与教学起始环节的“整体”没有多大区别,学生的回答浮于表面,答问不需要太多的思考。
  案例二的教学,教师让学生进入某一角色——曾经与詹天佑一起工作、奋斗过的工程师、工人、学生,甚至农民,去回忆与詹天佑一起修筑京张铁路时印象最深的场景,这是一种体验。这际上,将学生的发言连起来就是一个“整体”。这样,詹天佑的人物形象就是丰满的,富有立体感的,人和铜像一样是“立”着的,如丰碑一般。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詹天佑的概括是真正意义上的“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概括”。整个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对文本语言的回忆与重组),又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可谓一举两得。这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特点。这种教学是高明的,效果很好。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6/2022-02-26/10739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