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请罪”何以“负荆”

[db:作者]  2022-02-27 00:00:00  互联网


  教例:六年级《将相和》

  师:廉颇听了蔺相如的一番话,决定负荆请罪。同学们,你们想就“负荆请罪”提什么问题?
  生:“负荆请罪”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负荆请罪”就是“背着荆条向别人认错”。
  (冷场片刻)
  师:是呀,“负荆请罪”是个好词语,我们要知道它的意思。不过,老师还想听听,谁最有本领能围绕这个词语提个考倒大家的问题。
  (学生有的作深思状,有的与左右讨论,有的认真看书)
  生(兴奋地):老师,我想问,廉颇请罪为什么要负荆呢?
  生:廉颇请罪为什么要负荆呢?
  师:啊,你真聪明,提了个好问题。还有谁也能提好问题,与他赛一赛呢。
  生:廉颇是大将军,他知道错了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负荆请罪呢?
  生:我从插图看出廉颇是光着背的,为什么要光着背负荆呢?
  生:我还想问,廉颇为什么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负荆请罪呢?
  师:啊,你们分析得多透彻,多有水平。是呀,廉颇为什么要光着背背着荆条,在大庭广众之下负荆请罪呢?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研究研究。
  ……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也很有见解。现在,我们再来较量较量,看哪一组研究最有成果。请你们派代表发表高见吧。
  生:我们认为,廉颇是个大将军,大人有大量。他既然知道自己错了,肯定是要认错的。至于负荆请罪,是显示他是真心诚意的。
  生:我们小组同意他们的看法。廉颇光着背负荆请罪说明他认识错误很深刻,态度也很诚恳。蔺相如看到他背上已划出一道道伤痕,当然不记前仇。
  生:我们反对你的后半句话。蔺相如是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人,他是不会记前仇的。我想,廉颇让背上留下一道道疤痕,是告诫自己牢记这次教训。
  生:我认为廉颇是被蔺相如博大的胸怀深深感动了。因为蔺相如是赵王的宠臣,他只要向赵王说一下,就可免了廉颇的职务。可是,蔺相如不但不向赵王哭诉,而且故意回避,不给廉颇难堪。
  生:我有补充。我们认为廉颇大庭广众之下负荆请罪,是在警告秦王,我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你休想侵占我们。
  生:我还想说,廉颇这样做,是告诫文武百官,不要学我的样,为了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要团结起来,一心一意为赵国出力。
  生:我想,也许廉颇也在告诉老百姓,请他们放心,赵国一定会强大起来,他们可以安居乐业。
  师:啊,一位位伟大的思想家诞生了。你们的发言真精彩,如果蔺相如就在这里,恐怕也要拜你们为师了。那么,现在你们能说说廉颇和蔺相如又是怎样的人?
  ……

  以上是我教学《将相和》之《负荆请罪》的教学实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它的主阵地是课堂。所以,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发挥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以教材为依托,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那么,具体可以如何实施呢?我的体会是:

  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没有创新意识的老师,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甚至会扼杀,使学生一个个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不利于学生人性的发展,违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严重的是会阻碍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所以,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多学习,多钻研,多创新。

  其次,教师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找准教材的关键点,挖掘教学内容与创新精神的有机结合点。我在备《将相和》时,考虑到“负荆请罪”它不仅仅指诚心诚意地向对方赔礼道歉,而是包含着丰富的含义,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切合点。抓住这个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开掘文章底蕴,能起到培养创新精神,发挥创造思维能力,形成创新个性品质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我安排了这个环节,让学生先对“负荆请罪”质疑,学生质疑就是对这个词语的深入理解过程。学生质疑后再自行解疑,通过这两步,学生能对“负荆请罪”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正确把握住两个人物的品质。确实,当我在课堂上问大家,你们想就“负荆请罪”提什么问题时,开始学生只会问“负荆请罪”什么意思。怎么办?是放弃自己精心设计的环节,还是老师代替学生呢?于是,我采用激将法,“是呀,‘负荆请罪’是个好词语,我们要理解它。不过,老师还想听听,谁最有本领能围绕这个词语提个考倒大家的问题。”一言既出,学生们个个行动起来,有的作深思状,有的与左右讨论,有的认真看书。忽然,一生站起来兴奋地说:“我想问,廉颇请罪为什么要负荆?”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他的带动下,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众说纷纭,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烁,经综合,汇总成这样的一个问题:廉颇为什么要光着背,负着荆,在大庭广众之下向蔺相如请罪呢?

  另外,设计问题思考的空间要足,要能引发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确实需要突破常规思维,另辟蹊径,才能深入理解。问题可以是老师设计,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后者更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面这个问题就是师生共同合作的结晶。它通过层层分析,步步递进,互为补充,形成这样一个思考价值大,促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问题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探索欲、挑战性的体现,老师的激励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提高了自信心。所以,让学生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就是为学生创设创新的机会,提供创新的阵地。

  培养创新能力应对全体学生而言,让每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我又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既让每个学生敢于求异,乐于求异,又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发挥群体思维的作用,让每个学生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形成一个整体,发挥集体的力量,去探究合理的说法。课堂上,各小组不甘落后,人人参与,各抒己见,大家联系上下文,互相论证,课堂气氛空前活跃。从大家的交流情况来看,的确是一次创新思维的比赛,他们的观点、理由,一次次让我激动,一次次让我由衷佩服。

  要注意激励与评价。恰当的激励与评价,能让学生不断有成功感,又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再一次创新,再一次超越自我,从而在全班形成一种你追我敢的竞争机制,使能力得到升华。如上例,当一个学生率先提出:廉颇请罪为什么要负荆时,我及时鼓励:啊,你真聪明,提了个好问题。还有谁也能提好问题,与他赛一赛呢。而当学生发表他们对“负荆请罪”的理解时,我都记不得说了些什么,只知道学生个个情绪高涨,不甘落后地发表高见,惟恐听不到老师的表扬,那一脸灿烂的微笑,甚至是得意的流露,不是学生成功感的体现吗?

  单靠一堂课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创新能力应在时时处处。只有时时训练,才能形成能力,才可谓是创新教育。所以,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不但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创新,而且自己也要不断创新,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产生创新的火花。

  要创新,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面这个教例,老师只是起了点拨、引导的作用,起了激励评价的作用。如果我们每堂课都如此,教学效率怎能不高?学生怎么可能高分低能呢?

  注:2003.12获区2003年小学各学科优秀案例评比二等奖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6/2022-03-01/11678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