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古代寓言两则》导学

[db:作者]  2022-02-27 00:00:00  互联网


  同学们,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深受大家的喜爱。你们一定也很喜欢吧。下面,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两则有趣的故事。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
  1.以前学过哪些寓言?
  2.本课的两则寓言与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
  3.这两则古代寓言,大家觉得应该按怎样的步骤学习呢?

  对了,以前我们曾学过《掩耳盗铃》、《刻舟求剑》、《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本课的两则寓言是古代寓言,与以往所学的寓言不同,它们是用古代汉语言表达的,需借助注释理解后再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本课书,同学们可以借助老师下面的“学习提示”进行自学:
  1.读一读,译一译。
  (读课文,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2.演一演,评一评。
  (先编排课本剧,再表演、评议。)
  3.想一想,写一写。
  (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和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读后有什么感想,写写读后感。)
  4.背一背,默一默。
  (背诵课文并准确默写下来。)

  学习重点提示:
  1.朗读指导: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古文的经验。这两则寓言的朗读,除了需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

  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其中,前面部分,那人吹嘘自己的盾和矛的两句话,要适当突出对应的部分,语气语调比较张扬;后面部分“其人弗能应也”则语气改缓变沉,与之形成对照。“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应读出问句的语气(尾音稍上扬)。还可以设想是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的不同语气、节奏:年轻气盛者问得俏皮一些,稍快些;年老或斯文的人问得舒缓些……都可表现一定的幽默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理解重点句子:
  重点句子提示: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我的盾坚固得很,什么东西都穿不透)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我的矛锋利得很,什么东西都穿不透)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用您的矛戳您自己的盾,会怎么样呢?)
  (4)至之市而忘操之(等到到集市上去的时候,却忘了拿尺码)
  (5)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3.表演、评价建议:
  ①应注意表演出卖矛、盾的人叫卖时的自夸表情、动作、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卖矛、盾的人被人问得哑口无言,瞠目结舌的窘相;郑人给自己脚量尺码时的认真劲;自曰:“忘持度”时的可笑神情、语言;“反归取之。及反。市罢”时的丑态;郑人曰:“宁信度,无自信”时的愚蠢。
  ②自己在家时,可以自演各种角色。待家长回来表演给他们看,请他们做评委,评价你的表演。

  4.想想、写写建议:
  结合课文内容想开去,不必有什么条条框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感悟,就马上写下来。最好结合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谈出自己的认识。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6/2022-03-01/11735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