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寓言两则》板题。对于寓言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我们以前学过寓言,谁还记得?
师:那谁能告诉大家什么是寓言?寓言两则又是什么意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则寓意《矛与盾》,提醒学生注意“矛”“盾”的写法。知道矛和盾是什么吗?谁介绍?
师:大家看课本插图,那个是矛?那个是盾?看书听我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有什么不同?
师:对吗?看来大家的识别能力都很强,这则寓言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写的。文言文学起来叫白话文有一定的难度。但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读)
二.生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生读)
师:字音读的真准。谁还想读?(也不错)看来大家读得都很认真。
三.自读自悟,明白寓意
师:学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好节奏,更重要的是读懂,请大家借助课后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汇报
师:全文共几句?看第一句,谁读懂了?
师:你是从文中那个字读出楚人在“卖”他的矛和盾的,并且是在夸耀?强调区别“鬻、誉寓”。在他的叫卖声中我们知道矛和盾都是世间无比的好兵器
师:楚人夸矛和盾的语句有什么不同?
生:莫能陷——一个否定词。无不陷也——2个否定词加重夸语气。
师:楚国人这样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是为了什么?
师:这个生意人太精明、太会做买卖了,假如你是那个楚国人,你会怎样读这两句话?
生:吹嘘、夸耀
师:你来试试?想想生意人平时都是怎么吆喝的,再来试试。
师:这样一吆喝,招来了不少围观者,看插图,都有些什么人?结果有没有人卖呢?(没有人)你是从文中那个地方看出来的?第三句谁读懂了?说一说。
师:这句话是谁在问?(围观者)当时他们是什么态度?看插图中人物的神态
生:讥讽、嘲笑
师:说明问话的人头脑精明,听出了楚人话中的破绽,是明知故问,所以还要读出质问的语气,你选择一人物问。
师:楚国人被这么一问,怎么了?看第四句,谁知道意思,既然他不能回答了,读者一句就要读出他的哑口无言,谁来?
师:现在我们已经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齐读课文
师:面对旁人的质问,他为什么答不上来呢?
生:说话过于夸张,使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言过其实,不能自圆其说;被人这么一问,如梦方醒,不知所措,怎么答呀!
师:说的好,自相矛盾一词就是从这个寓言中得来的,比喻人的言行自相抵触。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啊?你们见过这样的人吗?
生:我就是这样的人。因为老师三令五申不让吃口香糖,我口头上答应的很好,转眼背着老师又吃。
师:看来王天义真正读懂了这则寓言,并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那你应该从中汲取啥教训?
生:畅所欲言
四.师揭示寓意
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也是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希望大家以后要诚实做人,不犯楚人这样类似的错误。再次齐读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