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军犬黑子》教学札记

[db:作者]  2019-04-17 00:00:00  互联网


  一、在正确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巧妙处理,体现了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应需施教的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无论是对文中生字生词的处理,还是课文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的体会,以及板书设计等,都十分巧妙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将生词学习与课文理解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出示文中生词,生词分两组,一组是描写黑子测试前的英武样子,如目光如电、奔如疾风、虎视眈眈、威风凛凛;一组是描写黑子在测试时的内心活动和测试后萎靡不振的样子,如迷惑、击垮自信、沮丧、糊涂、极度痛苦、绝望、无动于衷、精神委顿等。在学生读准字音,理解了重点词语的基础上,我请学生想象:读了下面的两组词语,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两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个环节的教学,通过想象学生对黑子在测试前后的形象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这样的设计,也通过想象填补了课文中的空白:黑子在测试前威风凛凛的形象文中没有写到,学生展开想象,就会比较清晰准确的在头脑中勾勒出黑子的形象,这正好填补了文中描写的空白,也加深了初读后学生对黑子的印象,这样做可谓一举两得。

  2.创设学生猜问的环节,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学生猜问后抛出的问题,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这是本课教学的核心环节,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个环节进行的。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读了十几遍课文,反复琢磨了很长时间,也始终百思不得其解,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此时学生跃跃欲试)老师不想马上告诉大家,请大家先猜猜,好吗?”老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学生自然愿意尝试一下。接下来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适时解答学生提出来的一些枝节或次要的问题。让学生猜问题至少有四个好处,其一,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很高。其二,学生展示自己的疑问,就是展示自己读书思维的成果,通过展示,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初读成果,使自己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其三,教师及时处理学生提问,有的请学生互相解答,有的教师直接解答,还有的存疑课下解答,这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做好了准备。其四,学生不断的提问,教师及时的引导,这样学生的思路被逐步引向深入,学生在试图猜出教师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的思考会逐步深入。

  3.巧妙板书,留下思维的空间。
  本课板书的内容不多,可字字珠玑,包括标点符号,也是含义深刻。板书如下:
         军犬黑子
      聪明
   极其 忠诚   啊,黑子呀!?……
      自尊

  极其聪明,极其忠诚,极其自尊,是对黑子特点的准确概括。“啊,黑子呀”不仅是作者的慨叹,也是每一位读完这个故事的读者的感叹。感叹号、问号、省略号,表达了作者和读者此时此刻难以言说的心情,可没有直白的说出来,留给大家的是无尽的思考,因为这种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节课讲完了,我以为不应该,也不可能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而应该是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更广阔的大门,这扇门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加宽广和深刻的领域。我们的教学理应是这样一个不断生成、创造和发展的过程。本课的板书就是这样一个新的思维的起点。

  二、本课教学努力体现的教学理念。

  1.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处理的很好。
  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呢?本课教学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使劲牵引着学生向前走的意图,而是在出示辩论题后,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然后展开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亮明自己的观点(其实,就本课来说,教师的观点和看法也只是一家之言,一己之见),以左右学生的意志,干扰学生的思维。教师做的工作是在一旁使劲“煽风点火”,努力“激化矛盾”,“唯恐天下不乱”。教师有时会及时支持稍占下风的一方,与对方辩论几句。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巧妙的引导题,以此“推波助澜”。学生就在这样在“大乱”的课堂上,思维不断的、激烈的碰撞,击起了美丽的火花,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对文中思想感情的体会和感受。学生读有所得、思有所得、辩有所得。
  此外,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表现在及时的过渡、小结,深化学生的认识,画龙点睛方面。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有的尽管比较深刻,可是在表达时也会出现说不透、说不到位的情况;有的是心里意识到了可是口头却表达不出来。这时,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说透、说到位、说清楚,甚至有时候也可以代替学生说出来,我以为这也是教师主导作用表现的一个方面。这样的引导、过渡、小结,可以适时深化学生的认知,为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指明方向,也可以将学生的认识、观点,适时加以梳理归纳总结,从而使他们先前模糊的观点清晰起来。这时的讲解、小结,正是“悱愤”之时,学生欲言难抒、欲罢不能;教师此时一语道破天机,会使学生豁然开朗,印象十分深刻。
  本课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以为这才是本课成功的关键,或者说是本课成功的标志。教学中,我把质疑问难的机会交给了学生(猜问环节),在我抛出辩论题之后,我没有马上让学生展开辩论,而是引导学生先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自己读书标划、思考批注,从课文中寻找依据。汇报时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就是自己所持的观点,“据”则是课文中能说明和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段落。此处我把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也交给了学生,由于时间充足,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交流,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文本,融入了课文。在学生完成自主读书的环节后,教师引导学生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看法,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后,开始就“黑子是不是一条优秀的军犬”展开辩论。辩论时,教师引导学生“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围绕自己的观点,紧密结合课文进行汇报。学生辩论时,教师的作用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激化双方的矛盾,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引向深入。整个辩论过程学生是主人,教师相当于主持人。在学生通过辩论对核心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这个环节学生仍然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说话的角度和对象,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最深切的感受和体会。此时,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尽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达真情实感。当然,对学生在表述中出现的问题,也当及时纠正、引导,甚至告诉。

  2.努力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抛出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后,没有马上让学生直接展开辩论。而是有效的组织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首先是自主和探究学习:请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动笔批注标划,从课文中寻找“是”或“不是”的理由和根据。这个环节给了六七分钟,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且也是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的体现。在自主和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是合作学习:在学生充分自主读书、标注观点、深入思考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同桌或小组展开交流和讨论,求同存异,或达成一致,或展开辩论,这时的合作便成为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了。小组内交流后,便是更大范围,即全班的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各组学生分别亮出自己的观点,意见一致的互相补充,意见相左的展开争辩。此时的全班合作和交流,是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此时,教师的思路一定要十分清晰,关键是一定要引导学生紧扣课文进行答问。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及时的引导、归纳、整理学生的观点,既要保证学生说得清楚、流畅、全面、到位,又要引导学生走向深刻。

  3.努力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课的教学教师努力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体表现为在字词句段篇的教学中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言文字训练。本课的工具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字词训练:读准字音,理解重要词语;其二,学生默读、朗读和做批注的训练;其三,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训练;其四,学生小组或同桌讨论,全班汇报交流展开辩论时进行的思维和口语交际的训练;其五,学生在辩论后设计了朗读和说话的训练等。其六,学生说话后的课堂小练笔,是写的训练。
  以上设计表面上看,似乎都是听说读写思维方面的训练。其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每处都渗透着人文方面的教育。例如,读词语想画面,学生通过词语展开想象,用语言描画出黑子在测试前后迥然不同的形象,对黑子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便成为学生初读课文后的初步感受和体验。同情和怜悯遭遇不幸者,难道不是对学生进行的人文熏陶吗?再如,学生就“黑子是不是一条优秀的军犬”展开辩论时,他们对黑子的聪明、忠诚和自尊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表面上他们在谈论黑子、评价训导员,其实这些也是他们个人结合自身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对自尊,对忠诚,对遇到挫折打击的理解和认识,只不过是借助这次争辩表达了出来。我们的人文性如何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如何与语文能力的训练的统一在一起,我以为这样做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不是就人文言人文,而是将其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和感受融合在一起,不着痕迹,其实却有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

  4.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直接对话。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思考,标划相关内容,给学生与文本直接交流、对话的机会。学生自主读书后,教师引导学生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体现的是生与生之间的直接对话。全班辩论时,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针对核心问题展开争辩,又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直接对话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当然,其间也有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5.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和见解,鼓励学生多元解读教材。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没有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引导学生直接充分的与文本对话,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读书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引领他们主动积极的思考问题,经历情感活动,勇敢的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在多元解读教材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认识和体验感受,使学生切实的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课教学,关于黑子到底是不是一条优秀的军犬的讨论,其实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被大家认可的答案的。对这个问题的争辩,学生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只要是言之有“理”(即有自己明确的观点),言之有“据”(即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段落说明自己的观点)就是可以的;哪怕是持完全相反的观点和看法,也是可以理解,或者说是无可厚非的,这也正好体现出了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作为教师,教学中无意统一学生的认识,只是在学生争辩的适当时候,“煽风点火”、帮助“弱者”,以激化矛盾,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学生辩论时,教师不发表任何倾向性的观点,以免误导学生。本课教学,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什么是“多元解读教材”在最好范本,教师在教学中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

  6.结合文本特点,适当进行延伸拓展。
  本课教学,在学生就“黑子是不是一条优秀的军犬”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后,教师安排了作为拓展延伸的说话训练。要求是,请学生从五个说话训练提示中,自主选择说话的对象,进行说话训练。说话提示分别是:(1)你想对黑子说些什么?(2) 你想对训导员说些什么?(3) 如果你是黑子,想对训导员说些什么?(4)如果你是训导员,想对黑子说些什么?(5)你还想对自己或大家说些什么……这个说话训练,意在给学生一个进一步充分表达自己观点见解、体验感受的机会。此时的说话与上一个环节的辩论不同:辩论环节,学生围绕的是一个问题;而说话训练,学生可以针对的倾诉对象却有五个,由于对象不同,角度自然也不同。此时学生其实已不在是旁观者,而在不知不觉中与文本、与黑子融为了一体,表达的感受,既是对文本的理解,也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此处的延伸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跳出了文本,从更高、更多、更广的角度思考军犬黑子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启迪、引发我们的深思,完全符合文本特点。

  7.敢于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本课教学,教师敢于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例1,初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例2,学生在自主读书思考核心问题时,教师要求学生: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认真读书,从课文中寻找依据,将相关段落标划下来,批注感受;例3,说话训练时,提得要求是:说话要有条理,做到有理有据,即先说自己的观点,再结合课文说具体的理由;这样有效的规范了学生的说话,使学生不仅知道说什么,还知道了怎么说,而后者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做很好的体现了训练的明确目的;例4,学生写作时,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地书写姿势,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想好了再写,写完后认真读一读自己写的句子,看看标点符号是否正确、规范,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这样的要求有助于使学生养成自我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8.努力体现“抓重点一课一得,抓特点一课一法”的教学原则。
  “抓重点一课一得,抓特点一课一法”,是我校多年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小学语文进行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好像一级一级的台阶,学生顺着台阶一步一步迈进,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每个单元提出的双主题学习目标(即统编和义务教材上设计的重点训练项目),可以视为一个台阶,而每篇课文的重点要求又是保证学生迈上这个台阶的前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谓“抓重点”是指每课的教学都要抓住年段重点、单元重点、教材重点,务必将重点的达到和落实,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环节、教学行为。就本课而言,教学重点应该是人文性教育的落实。具体就是,通过引导读书思辨使他们明白尊重生命的重要性,懂得人与动物应该如何相处。尽管最终没有标准的答案,然而学生在思辨过程中确有所得确是事实。所谓“抓特点”,是指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年级特点,学生和教师特点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体现在“因材(教材)施教、以学(学生)定教、顺学(学情)而导,设计出符合特点的,独具个性的教学。本课,教师根据教材年级、学生和自身的特点,设计出了以下教学设计:读词语想画面填补文章空白,猜问题释疑惑激发学习兴趣、辩问题巧引导力求多元解读、谈感受表真情自然延伸拓展、练习作记感受课堂动手实践。具体的教学操作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说明以上教学设计符合“特点”。

  9.读写结合,课堂练笔。
  已故语文教育专家丁培忠先生认为:“语文课学生总该动动笔的,或抄写字词,或进行适时的小练笔。”本课根据教材特点,在学生进行完说话训练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刚才说出来的或者是想说而未说出来的感受、想法,用笔记写下来。想出来、说出来与写下来,其实是有区别的,因为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进而变成文字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谁也无法替代谁。

  10.选择学习方式

  三、本课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猜问环节要使劲调足学生的胃口。
  本课教学中,让学生猜一猜教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猜问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学情(即学生初读对课文的理解和熟悉程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思维敏捷,能够及时对学生的猜问进行自然巧妙恰当的处理。首先是准确的评价,然后引导其他学生解答或存疑。不管问题简单还是比较有深度,教师都要及时将其引导到自己要抛出的问题上来。在一次次的猜问、评价、释疑、调胃口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此时教师一板一眼、掷地有声的提出问题:黑子是不是一条优秀的军犬?学生自然会眼前一亮,教学达到第一个高潮。

  2.学生的自主读书思考一定要充分。
  这个环节是本课教学成败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只有充分的读书、标划、思考,才可能真正的走进课文、读懂课文;只有真正的走进课文、读懂课文,才可能正确、准确、多元的理解和解读教材;只有正确的解读了教材,才可能对文本有独特的体验、有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针对核心问题的辩论才会精彩。此处,教师的具体要求是:思考问题,先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认真读书、思考,从课文中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段落。

  3.组织好同桌或小组内部的交流和讨论。
    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展开交流:观点相同的达成共识,观点不同的展开争辩,深化认识。

  4.学生全班展开辩论时,教师一定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这是本课成败的关键,真正的高潮。在进行这个环节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的思路一定要清晰。学生针对“黑子是或不是一条优秀的军犬”,可能会提出哪些观点,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哪个观点需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辩论,辩论到了什么火候就可以了,教师也要清楚明白。

  (2)教师一定要把握准确辩论的焦点。就本课而言,正反双方辩论的焦点可以预设有以下几个:其一,黑子是否聪明的争辩(正方可能认为:黑子极其聪明;反方会说:黑子尽管极其聪明,可是它最终没有经受住训导员的考验,没有摸清训导员的意图,导致最后判断的失误);其二,黑子对训导员极其忠诚(对训导员又充满了一贯的绝对信赖,它相信训导员当然要超过了相信自己),说明其优秀还是不优秀;其三,黑子极其自尊(一次测试就不再信赖它的训导员,甚至不再信赖所有的人,不得不退役),说明其优秀还是不优秀;其四,黑子是否自信和坚持的争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准确的把握住以上的几个辩论焦点,引导学生逐一展开交锋,在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中,将其一一化解。

  (3)教师在学生辩论中,要及时引导、小结、过渡、归纳、整理、深化、升华。教师的主导在这个环节体现在:想方设法激化双方矛盾,使他们能针对有效的焦点展开辩论,必要的时候,支持一下处于下风头的一方,使辩论能逐步走向深入。当然,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5.说话训练的引导。
  在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时,教师要把握住五个说话提示的要点:每个说话练习进行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是引导学生逐一进行说话或者自由说话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决定。

  6.板书出示要恰到好处。

  (这是我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的教学反思.)
 
  [2008-07-04]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6/2019-04-17/1301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