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背景
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二、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平安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先叙述平安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了。
三、地位作用
本组的四篇课文都是描写童年生活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描述了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童年。《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分别讲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和鞋店学徒凡卡的悲惨命运,而《忆读书》《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则分别讲述了童年读书的快乐以及孩子们浓郁、淳朴而愉快的乡村生活。学习本组课文,要用心感悟,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从课文的内容引起对往日生活的回忆。通过课文,使学生走近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四、教育价值
本文采用了主题式的表达方法,为了烘托小女孩悲惨的命运这一主题,作者又选取了对比事例来烘托。本文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是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指导学生习作的重点课文。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留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合理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一篇童话,童话的特点之一就是想像丰富,童话的内容来源于生存,但详细情节是根据想象虚构的,因此要留意深一层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以后学习“展开合理想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悮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六、方法策略
(一)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把握故事的内容。
2.搜集信息,了解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3.有条件的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烛”“跚”和“哧”是翘舌音,要求会写的字中“慈”是平舌音。
2.朗读指导
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调、重音、停顿,通过朗读,感悮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如文中五次提及小女孩擦燃火柴,从火柴光亮中看到的种种幻象,可以引导学生以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光焰的奇异,读出小女孩面对美丽温暖的大火炉那喜詽麈服的感觉,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悮。小女孩后四次擦燃火柴的内容让学生仿照这一段的读法自学,最后,把这部分内容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整体加深理解和感受。
3.阅读教学
(1)了解预习情况,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导入新课之后,认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理清课文思路,把课文分成三部分,逐一引导学生精读。
(2)精读“卖火柴”部分。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段落互相交流感受,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对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感受程度,直接决定着对下文种种幻象和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深度。所以,这部分教学要扎实,为精读下一部分内容打好基础。
(3)精读“擦火柴”部分。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读,小女孩共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小女孩什么样的愿望?整体把握幻觉与现实的关系。如上面朗读指导中所提及的去引导学生品读,在读中理解小姑娘从擦燃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种种幻象,说明她长时间受冻挨饿,已经神志不清,濒临死亡了。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仕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啊!这些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得到的,而又是她迫切需要的,因而在她临死前产生了这样的幻觉。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佗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4)精读“冻死街头”这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认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如:“她曾经多么幸福,根着她奶奶一起走向圣诞节的幸福中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嘴上还带着微笑?这些问题都与前文的内容有关,要组织学生联系课文深入讨论,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作者在这篇童话中,没有把要表达的意思全部直接描写出来,不少句子蕴涵着深刻的含义,应在课内指导学生读懂。
文章的开头,介绍小女孩的生活贫穷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散,老师要抓住要领,使同学有个整体认识。
课文第二大段是重点亦是难点。四幅幻景都是重点,都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但学生理解起来又是难点。教师应当予以指点,把现实生活和内心渴望联系起来,必要时可稍作讲解。文章的结尾小女孩在美丽的幻觉中死去了。这种避开小女孩面对死亡而来的痛苦和泪水的写法,对学生来讲理解也有难度。然而,这又是作者构思上的匠心所在。要让学生懂得这样写法的作用:这样的手法更能引起读者深思,体味出蕴涵在这个凄凉的故事中的苦味,从而深刻地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5)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
1、主题式表达下的对比选材。
2、基于现实下的合理想象。
(6)巩固拓展指导写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精彩极了,糟糕透了都是为了表达一个主题——爱。你能举例说明一下那些文章也可以这样写。
[2012-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