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解读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文章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这是一曲悲壮的勇士之歌。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
二、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导学问题
嘎羧是怎么做的?它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四、教学方法
入情入境的品读文字,抓关键词体味真情。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入情入境的品读,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体味这曲悲壮的勇士之歌。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六、教学设计
(一)回忆导入
嘎羧得到人们的救护,起死回生,二十多年过去,嘎羧已成为垂暮英雄。我们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了四个精彩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嘎羧的灵性、行为、神情,让我们感动、震撼。这节课,我们就后三个片段来读懂我们尊敬的嘎羧的心。好吗?
(二)指导品读“重披战甲”
1.嘎羧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重披战甲”就是其中一个,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嘎羧是怎么做的?它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能体会到什么?画出描写“嘎羧见到象鞍前、后”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体会嘎羧的心情变化。
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句子:第六段。
嘎羧见到象鞍后的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本文对战象嘎羧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通过细节描写体现其形象特征,引导学生画出重点语句,揣摩其义,初步感受嘎羧形象。
2.嘎羧在见到象鞍前后,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嘎羧心情的波动?
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心情是很急躁的,从语段中的“十分亢奋”“烧得通红”“轻吼”“急促地踏着”等词语可以看出。而见到象鞍后心情变得平静了,从“一下子安静下来”“呼呼吹去”“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等语句能体会到。引导学生品句、品词,揣摩重点词语的描写,感悟嘎羧的英武豪气。
3.嘎羧在见到象鞍前的内心如此焦躁,它还可能有哪些举动呢?引导学生抓住“焦躁的举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体会战象对当年与自己生死与共的象鞍的怀念,对见到旧时“战友”的激动。
4.如何朗读这些语段?学生进行多层次朗读。
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品句中的关键词语,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这种心情。
同时,引导学生体悟写法,按顺序写人物的一言一行,透过言行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学生试写,嘎羧当时心里在想什么?
(1)它想,同伴们,等我披上战甲,就来找你们,我们躺在一起,回忆当时在沙场浴血搏杀时的情景,让我们永远活在彼此的心中。
(2)我一定会把象鞍拿(披)上陪你们来的,想起我们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我的心里真的好比一个五味瓶……好想回到那些年,我们一起生活战斗过的那些日子。
(3)嘎羧是一头战象,它披挂象鞍是为了再现当年英武豪迈的气概,是为了追忆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场面,是为了缅怀一同浴血搏杀的同伴们。
(三)合作研读“凭吊战场”
1.嘎羧伫立江滩,回想起许多的往事。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导学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想象补白:在读第六段的语句的时候都想到了哪些情景。
抓住重点词语“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进行想象补白,深刻感受战象形象。
预设学生的补白:
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留恋着这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
它对礁石亲了又亲,好像在感谢那些救过它的人们。
发出吼叫,似乎想说:再见了,村民,我要去找我的战友!
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看到了与自己浴血搏杀的战友和四处逃窜的日寇。
它对礁石亲了又亲,好像听到战友在战场上搏斗时的吼叫声。
发出吼叫,似乎想说:你好,我又回来了,战场!
3.教师补白描绘,激情引读。(引自实录)
师:刚才的回答说明我们已经进入到嘎羧的内心世界,那么,让我们把这个片段朗读一下好不好?
朗读精彩片段,评价;再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师:你们的朗读深深打动了老师,我也想象了当时那动人的情景,现在填补想象,我们一起合作朗读。
生: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师: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幕,一定又看到战友们奋勇搏杀,在枪林弹雨中,排山倒海地冲向敌人!
生: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
师:那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
生: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那是嘎羧在深情地呼唤,呼唤着战友的灵魂,也在告诉战友:我将来陪伴你们!
师: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
生:不!这是一位英雄!
生:我觉得嘎羧是个令人敬佩的军人!
生:他更是一位垂暮的军人!
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想象补白,完善、提升,师生一描绘一朗读,一唱一和,撩人心扉,激情涌动,出神入化。
同时,引导学生体悟写法,按顺序写人物的一言一行,透过言行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学生试写,嘎羧当时心里在想什么?
(1)嘎羧走了整整一夜,来到了打洛江畔,它看着清波漾漾的江水,(仿佛)看到了二十六年前这里血流成河的景象,然后它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呼唤着战友们,对战友们说:“我来陪你们了。”
(2)我要去找我的朋友了,战友,当年我们并肩作战,而现在,我们可以永远在一起了。这里,是我们当年浴血搏杀的战场,战友们,我来找你们了。我们带着抗日健儿杀敌时一起,现在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
(四)动情诵读“庄严归去”
1.这位垂暮的英雄来到百象冢旁,又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文中反复出现一个关键用语:“挖”,嘎羧“一直挖”“不断挖”“继续挖”“埋头挖”“还在挖”……通过一个“挖”字,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这些描写更加体现了这垂暮的战象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引导学生充分品析这样写的用意。
2.战象嘎羧有情有义,带着对英雄的崇敬,深情朗读。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师生深沉吟诵,以声悟情,以读传情,情溢于衷,言于表。
3.嘎羧走了,从垂暮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地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
同时,引导学生体悟写法,按顺序写人物的一言一行,透过言行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学生试写,嘎羧当时心里在想什么?
(1)嘎羧当时在想,自己曾经奋力杀敌的辉煌战场;在想当时与自己一起将日寇打得丢盔弃甲、鬼哭狼嚎的战友们;在想着告诉战友们,它也将去陪伴他们。
(2)嘎羧想到了它从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战场到安葬自己,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战斗的伙伴,它与战友们同眠一冢,就像完成了夙愿,一样安详。
七、回顾检测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先用真情朗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片段,再次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体味这一曲悲壮的勇士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