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学会课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了解韦德的心愿,从中感悟韦德纯洁、善良的品质。
3.学习课文运用比较、先抑后扬的表达方法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心愿的故事和材料。
学生:了解圣诞节、圣诞老人等资料。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选用与儿童生活相关的圣诞节想收礼物的事例来写,贴近儿童生活,极具儿童情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韦德希望在圣诞夜得到圣诞老人所送的棉手套与棉鞋,在知道他的用意后,令老师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的事。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先写“我”问学生在圣诞夜想得到什么礼物,孩子们纷纷抢答,再写韦德简单而又充满爱心的愿望令人感动,最后写孩子们从韦德的行为中深受教育。整篇文章,层次清楚,情感丰富,耐人寻味。
借韦德的小小心愿来赞扬其美好的品质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运用韦德与其他孩子的心愿、表现作比较,以及先描写韦德微乎其微的心愿使人感觉寒碜,再揭示其心灵的美好这种先抑后扬的方法来烘托、展示人物形象,是其最大的特色。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清文章顺序,了解韦德的心愿,从重点词句、段落中去感悟韦德纯洁、善良的品质。难点是理解当中两句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领悟文中的表达方法。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一部分(第1、2段):讲孩子们希望在圣诞夜得到各种各样的礼物。“一下子活跃起来”“争先恐后”说明了孩子们表达自己希望的急切。
教学这部分时,教师可以“你们在圣诞夜想得到什么样的礼物”一问导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作好情感铺垫;然后让学生读读第2段,感受文中学生的愿望与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愿望的异同;最后,以“可有个孩子却与你们的心愿不同,他是谁呢”设疑,制造悬念,激起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
*第二部分(第3~12段):讲韦德那简单而又充满爱心的愿望令人感动。
“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与“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形成了鲜明对比。再联系最近几个星期他的表现,我不由担心: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慢慢站起来”“依旧垂着眼睛”说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我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说出自己的心愿。“吃冰淇淋”“轻声问道”“拍拍他的肩膀”体现了老师的慈爱。
韦德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他正为他家的泥屋没有烟囱,圣诞老人不能进去,他不能得到圣诞礼物而忧伤呢。当老师微笑着告诉他“圣诞老人能穿墙钻地,无所不能,他会有办法到你家”时,他立刻“眼神那样晶亮”“抑制不住兴奋地喊道”,这与先前的安静、忧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他希望得到的礼物却那样的微不足道—“一双棉手套和一双棉鞋!”这也难怪孩子们会哄笑。当韦德说出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时,孩子们“顿时安静下来”“似乎有什么东西敲中了自己的心灵”。那么到底是什么“敲中了”孩子们的心灵?我想是韦德那善良真挚、充满爱心的美好心灵和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让他们感到了惭愧,受到了震撼。我也被他那“简单而又充满爱心的愿望”深深感动了,以至于“我只觉得一股热流涌遍全身,鼻子酸酸的”。
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你觉得韦德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通过充分读课文,勾词句,解答“韦德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这两个问题,把教学落到实处,落到字里行间里去。这样把读书与感悟结合起来,既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然后,组织学生探讨:是什么“敲中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去感受韦德品质的美好和为他人着想的心灵。
*第三部分(第13~15段):讲孩子们从韦德的行为中受到教育。
“老师,我的袜子是补过的,很旧,圣诞老人会往里面放礼物吗?”体现了韦德的天真。孩子们因为心灵受到了震动,所以他们纷纷表示过年时要把自己的新袜子送给韦德。面对这样可爱、天真的孩子,我怎能不流出幸福的泪花?
教学时,可抓住“孩子们为什么纷纷送东西给韦德”来引导学生理解,然后探讨、交流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课后第1题,旨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课后第2题,旨在训练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可随文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人探讨、交流,结合韦德的心愿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来理解。
*课后第3题,旨在从课文重点部分的学习中对韦德的品质进行概括。可在第二部分教学时,采用勾画词句与归纳概括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来解决。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只要能找到课文中的证据,说得有理,都应算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