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教材分析】
玩,是孩子的天性;管,是家长的责任。因此生活中,孩子的天性和家长的责任,常常发生一些矛盾故事。阵雨来了,或者天黑了,孩子愿意继续野跑,家长则让孩子躲回屋里,孩子的身躯被禁锢了,但是他们玩儿的天性不会被禁锢。小小的天窗,让孩子发现了又一个好玩的世界。这就是茅盾的《天窗》要告诉我们的。
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描写了乡下房子的特别。乡下房子怎样特别呢?“只有前边一排木板窗”,这种木板窗会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所以,“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这就是文中所说的天窗。
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慰藉。这部分内容,作者是分两个方面来说的:先说雷雨来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慰藉。雷雨来的时候,孩子们被大人关在屋子里,只有从那小小的天窗看到,“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带子似的闪电唰地一瞥”;孩子们于是想象“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接着,作者又讲了晚上,天窗给躺在床上的孩子们带来了慰藉。当孩子们被逼上床睡觉的时候,他们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他们会“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让自己在想象的空间驰骋。他们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他们又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
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成了他们惟一的慰藉。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讲了天窗留给作者的感受,也使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童真的赞美,对那给了孩子光明快乐的天窗赞美。“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它让你看到的很少,却让你想到很多很多。”天窗很小,只是屋顶上的一个小方洞,通过它孩子们只能看到很少的景物,而它却给孩子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想象,那么多的慰藉。小小的天窗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
课文语言朴实,没有多少雕琢,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童稚的真情。一方面作者抓住孩子好动、爱玩儿的天性。如“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最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一处处生动的描写,会使我们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童年。表现童趣的另一方面是丰富的想象。爱幻想、爱想象是孩子的共有特征,作者抓住孩子爱玩、爱想的特点,把天窗下的孩童世界描写得细腻而生动。
【教学建议】
童年永远是快乐的,无论他们处在怎样的地域,遇到怎样的情况,他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你看,一扇小小的天窗,给过去南方的孩子,带来多少快乐?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用问题引读的方式。
1、揭示课题以后,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2、细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从而进一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一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
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
3、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生活谈感受,写感受。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这样,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
4、学习本课生字,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式:如“鹰——莺”“偏——蝙——蝠”“玻——璃”。
5、建议本课教学两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