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第十一册课文]
18 采访对象是棵树
我由乌鲁木齐驱车1000多公里,赶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塔里木垦区采访。
我采访的第一个对象是棵树,是棵普通的白杨树。它高大粗壮,我双臂环抱它都有些困难。它虽然伤痕累累,树干上有被火烧伤的痕迹,但树冠任然茂盛,充满生机。它伫立在由不同树种组成的防风林的最前端,显得苍劲威武,像个将军。
长眠在这棵树下的是一位老班长,名叫赵喜顺。他进疆时,任务是在这千里沙漠前沿植树。连续三年他都没能完成任务,所植的树成活的屈指可数。最后,由于旧伤复发和劳累,他倒下了。临死前,他对连长说,开出一块熟地不容易,我死了就埋在大漠的最前端吧,再栽上一棵树,我就不信,五尺的汉子还捂不熟一块地,养不活一棵树。
这棵树果真活了,成了塔里木垦区第一树。
我采访的第二个对象也是棵树,是棵树冠很大的沙枣树。这里掩埋的是一匹军马,它的军龄比许多老兵都要长。它屡立战功。有一次,在战斗的危急关头,这匹马载着一个负伤的通信员,用两天两夜的时间,顺着河谷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将消息传出。到塔里木后,它和老兵们并肩拉犁,风餐露宿,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它倒下的时候,战士们将它葬在这里,并栽了这棵树。
我采访的第三个对象还是棵树,是棵枝繁叶茂的柳树。栽下这棵树是为了纪念一位上海女知青,她的名字叫李月娥,死时年仅18岁。她是炊事班战士,进疆的第二年春天,正赶上垦区修建南干大渠。她所在的连队,担负沙漠中段的大渠加固任务。一天中午,大漠突然起了沙暴。地平线上凭空出现了一道黑色的墙,那是风暴卷起的沙尘组成的墙,它挟着犹如万马奔腾的呼啸声,向人们推进。连长吹响哨子,命令战士迅速到渠中躲避。手里拿着锅铲的李月娥猫着腰躲进了渠中,突然她发现行军锅飞滚在沙尘中。她起身跃过了渠埂,去追赶那被风吹走的锅……
风停了,人们几乎跑遍了整个大漠,找到了那口行军锅,那把锅铲,却没有找到她。
这棵垂柳被人精心修剪过。尽管是深秋9月,片片柳叶依然鲜绿翠嫩,柳枝在微风中低垂摇曳,显得婀娜多姿。
沿着防风林向前,树的种类多了起来,看上面的标牌知道,有湖南女兵栽的榆树,有甘肃老兵栽的胡杨树,有河南支边青年栽的白蜡树……
我终于来到了林带的另一头,蓬勃生长在沙漠边缘的是一棵白杨树。这是一位少年栽的,去年,他去南方上大学,临行前种下了这棵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艾山江
〖已完成校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