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db:作者]  2022-02-11 00:00:00  零零社区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复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授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读螳螂捕蝉这则很有趣味的寓言故事。
   2、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老师想考考你们是否会写了。
   3、先请同学们听写五组词语。老师一组一组地念,每组三个词,同学们要认真听、用心记,想想每组三个词之间有什么联系。
    老师依次念四组词,每组只念一遍:
    (1)蝉悠闲自由自在
    (2)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
    (3)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
    (4)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
    (5)不堪设想隐伏着祸患恍然大悟
   4、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出示的词语,自己批阅。(学生对照出示的词语,进行自我批改。)全对的学生举手。有味地齐读五组词语。
  二、师讲故事、学生复述
   1、师:春秋时期,吴王不听众大臣的劝阻,执意攻打楚国。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灵机一动,对吴王讲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吴王一听便打消了伐楚的念头。这是怎样一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待会儿请你来讲这个故事。
   2、师:同学们读得很专心,相信大家把故事内容都记住了。不过,为了让大家讲得更好,老师还是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自己来练讲一遍,尽可能地用上刚才听写的几组词语。(学生大声地练讲故事。)
   3、现在谁愿意来讲这个故事?
   4、指名讲述、师边听边评。
   5、故事听完了。谁来评评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
   6、这个故事就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三、设疑披文、揭示寓意
   1、少年侍卫为何要给吴王讲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劝阻吴王攻打楚国?)
   2、那个少年为什么不直接劝吴王,而要用讲故事的方式?
   3、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4、谁来做一做楚王读好这一句话。(指名读,评价。)
   5、大臣们指出攻楚的利弊,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勃然大怒)少年说了“螳螂捕蝉”的故事,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恍然大悟)吴王悟到了什么呢?
     从这个对比中,你认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已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我觉得少年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
     “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少年是一个爱国的人。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少年确实是足智多谋。)
   6、你认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呢?(专制蛮横、知错就改)
  三、合作表演、深化体验
   1、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个智慧少年演出来,有兴趣吗?(生议论纷纷,跃跃欲试。)
   2、那好,先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可以同座合作,也可以下位找自己最要好的同学合作,一人演少年,一人演吴王,练台词。(读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在练台词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下人物的表情、语言和动作。(学生自由演练。)
   3、指名两位同学上台准备表演,请下面的学生做导演进一步帮助他们演好人物的动作、神情、语气等。
     现在让这两位同学到一边去练一练。我们还得准备准备。演戏要有个旁白,也就是画外音,把那些在舞台上没法布置出来、演出来的景呀、物呀作一个旁白,来一点说明。吴王花园早晨的情景怎么样呢?文中没写,现在就请各位导演即兴写一段话,谁写得快、写得好,就用谁的。
  四、作业
   1、继续写好剧本,练习表演。
   2、推荐寓言书读一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代寓言》。

  教学反思: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我在教《螳螂捕蝉》并没有“循规蹈矩”逐段教学,而是根据教材本身特点,大胆地重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默写五组词语,然后让学生讲讲《螳螂捕蝉》的故事,最好能用上默写的几组词语;(2)完整地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讨论一个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对吴王讲这个故事?由此感悟到少年是智劝,并体会人物形象;(3)课文表演,先不加指导让学生自己表演,再让学生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后再让每个人根据当时情境写台词。这堂课我感觉(1)容量很大,学生的阅读准备还不够充分,所以时间有点仓促。(2)本文的寓意的揭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感觉印象还不够深刻。我应该以这个为“线索”,多次反复,循序渐进,让中心更加显得明确。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6/2022-02-11/4974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