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最大的麦穗》片断赏析之一

[db:作者]  2022-02-11 00:00:00  互联网


  二、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要处理好张扬学生个性与打好基础的关系。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们按照“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变“统一达标”为“分层要求”,变“强化基础”为“张扬个性”,特别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突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苏教版小语11册教材《最大的麦穗》是写古希腊大教育家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故事。当他的学生在麦地里都未找到最大的麦穗而失败时,“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下面是一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这段话的教学片断:

  师:自由练读这段话,想像苏格拉底教导学生的情景,要把对课文的感受写在自己的脸上。
  生自由练读。
  师指名一生读书后:你读的很好,请问你的脸上为什么带着微笑?
  生:这样的结果是苏格拉底预料到的,因此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并没有流露出不满,而是和蔼可亲的教导学生。
  师指名另一生读书后:你读的也很好,请问你的表情为什么这么严肃?
  生:苏格拉底的这段话揭示了人生的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他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是庄重的,语重心长的。
  师:你很会读书,能够联系下文来理解这段话,体会的深刻。你能谈谈对这个人生道理的想法吗?
  生:像商人做生意一样,遇到机会抓住了,就摘了一个颗粒饱满的麦穗。
  师:这个比方很准确。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的一生,只能进,不能退,时间、机会过去了,就没有了。
  师:你又联系了上文来理解,很好。
  生:人生是美好的,但应是实实在在的。
  生:找麦穗就是抓机遇,应先抓住身边的,再追求美好的。
  生:追求美好的精神是可贵的,尽管达不到,但我无怨无悔。
  ……

  但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以下这种现象: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个性,只让学生粗粗地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还未掌握,句子还未读通顺,就让学生望文生义地谈感受,说见解,空穴来风,无限上纲,说的大都是些大话、空话、甚至是假话。我们通过调查统计发现,一节课学生的读书时间往往不足10分钟,有的仅3分钟左右,学过的课文,学生几乎篇篇都有读不通的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回生字也不鲜见,这都给学生的语文学习留下了致命伤。除此之外,这样的训练无形中还滋养了学生的浮躁作风,有的甚至助长了一些学生的不健康心理——见风使舵、钻牛角尖、恶作剧、刁难教师等。要避免这种不良倾向,必须处理好张扬学生个性与打好基础的关系,即培养学生的个性不能以削弱基础为代价。要在双基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双基训练效率的提高。
  ——摘自《遵循规律回归本真》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6/2022-02-11/5091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