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三

[db:作者]  2022-02-11 00:00:00  互联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记本课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表达方法。
  3、感受作者语言质朴典雅之美,体会夹竹桃花色奇妙、有趣,理解作者蕴含在花色中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感悟文章首尾照应、总分总结构特点,并由此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作者追求和谐的情怀。

  课前预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校来了这么多的客人,高兴吗?
  生:高兴。
  师:掌声表示一下。笑一笑,让我看到你们的快乐!你笑得特别灿烂!来,告诉大家你的名字。
  生:我叫武文汇
  师:什么“汇”?
  生:汇报的汇。
  师:也就是汇集的汇,我猜你的爸爸妈妈希望你能汇集文才武略!还有谁愿意自报家门?
  生:我叫郭翔!
  师:你来猜!
  生:他的爸爸妈妈希望他能在知识的天空飞翔,理想的天空飞翔!
  师:郑介文,老师早就认识你了,果然名不虚传!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
  生:钱金雨。
  师:没事,大声点!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吧?它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您的爸爸妈妈一定是希望您家的钱多得像下雨一样。
  师:钱如雨下?那该多好!这就能帮助更多的人了。也许当初我父母还真有这意思。你看,名字不仅代表着一种称呼,还寄托着一种希望。同样,人们也会根据事物的特点给它们取一些有趣的名字。比如:喇叭花——像喇叭一样的花、马蹄莲呢?
  生:像马蹄一样的莲花!
  师:虎皮兰呢?就是像虎皮一样的兰花。蝴蝶兰呢?
  生:像蝴蝶一样的兰花!
  师:夹竹桃呢?学了这节课你就会明白了!
  师:有趣的名字还有很多,我们就聊到这。上课!

  一、导入揭题,检查预习,
  1、师:同学们,从这一周开始,我们进入了第六单元的学习,本单元的主题是板书咏物抒情,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夹竹桃》。
  2、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夹竹桃的资料,谁先来说一说。
  生:夹竹桃,叶片如竹,红花灼灼,胜似桃花,花冠粉红至深红或白色,有特殊香气,花期为6~10月,是有名的观赏花卉。
  师:夹竹桃名字是这样得来的,它叶片似?
  生:竹
  师:花朵如?
  生:桃
  生:夹竹桃全株具有剧毒,中毒后的症状有恶心、呕吐、昏睡、心律不整,严重的话连失去知觉或死亡都有可能。
  师:孩子,谢谢你的提醒。面对夹竹桃,只要欣赏就好,可别动手喔!
  生:夹竹桃的叶片,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氢、氯气等对人体有毒、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抵抗作用。
  师:夹竹桃还被誉为“绿色吸尘器”,正因为如此,夹竹桃在工厂、在医院、在小区,广为栽种,十分普通,我们建湖森达楠园、双湖公园里随处可见!
  3、师: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板书:季羡林)关于季羡林,文中的作家卡片是这样介绍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来自由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后作家卡片。
  师:同学们,读了作家卡片后,你对季羡林有了怎样的了解?
  生:他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师:集这么多大家于一身!
  生: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师:你了解了他散文的的风格!
  生:季羡林还是一位爱国者。他寄语全国的中小学生: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
  师:如此非凡的伟人,应该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灯塔。今天我们走进夹竹桃,就能走进他的情怀,有所收获。
  4、师: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能接受老师的检测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打开默写本,听写词语。准备好了吗?老师每个词读两遍,请认真听。(老师报词语同时巡视纠正坐姿,看学生默写情况)
  榆叶梅凄清熏透夜蛾微风乍起
  师:老师发现,不少同学写得不仅正确,而且美观,你们看蒋昊同学(举起该生的作业本),字写得漂亮吧?这是认真书写的结果!请看屏幕,对照一下!全对的同学举手!
  师:熏这个字有点难,在书写时要注意笔顺,还要注意下面的四个点的呼应!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板书熏
  师:范写熏字,提醒同学们注意下面的四点要注意呼应。
  师:(师手指屏幕)我们齐读一遍(生读)
  二、初读感知,理清结构
  1、师:词语读得好,课文更要读好!请看屏幕,谁来读一下自读要求
  生: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2、边读边想,课文围绕夹竹桃写了哪些内容?
  师:要求清楚了吗?好,开始读书吧。
  生:自由读课文。
  2、师:都读好了?好!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关注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一句话,你认为这篇文章中哪句话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生: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师:你找的是文中的最后一小节。还有不同意见了吗?
  生: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你找的是文中的第一小节。
  师:我们就来读读这两段话。(出示首尾两段话)谁来读第一小节?
  生:读第一小节。
  师:关注这段话中的三个关联词,不是,也不是,但是再来读一读
  生:再次读第一小节。
  师:这样一读,抑扬顿挫了!再关注三个“最”来读一读。
  生:再次读第一小节。
  师:请关注三个关联词、三个最再来读。
  生:齐读第一小节。(读得有声有色)
  师:读着,读着,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为什么是作者最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板书?是呀,普普通通,随处可见的夹竹桃为什么成为季羡林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
  师:谁再来读读下面一段话。
  师:读了这段话,你明白什么?
  生:我知道了,作者爱夹竹桃的韧性,和引起的幻想。
  师:板书:韧性引起幻想
  师:再联系文章的开头第一小节读读这段话,你又明白什么?
  生:我明白了作者之所以说夹竹桃是他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是因为他爱夹竹桃的韧性,又能引起他许多的幻想。(生说得很慢,边说边思考,很完整。)
  师:(激动地)孩子,你用“之所以,是因为”这对关联词将文章的开头结尾两段话的关系表达的很有条理,太棒了!有条理的表达是对别人的尊重!
  师:现在我们一二组来读文章的开头,三四组读文章的结尾。
  生:朗读开头结尾两段话。
  师:这一呼一应,使得文章浑然一体,这就是——首尾呼应。
  师:同学们,把这两句话放回到文中去,浏览一下课文,你还会发现的文章结构特点呢。
  生:总分总。
  师:对,总分总的结构使文章思路更清晰,能在最短时间内让读者抓住最主要的内容。那么,你知道课文围绕夹竹桃写了哪些内容?
  生: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引起的幻想。(师跟着指着黑板上的韧性引起幻想)
  师:还写了什么?
  生:还写了夹竹桃的花色。板书:花色
  3、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夹竹桃的花色?
  生:第二自然段。
  师:板书2就请你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课文第二小节
  师:听你的朗读,老师知道你刚才读书读得很认真,预习也很充分!
  4、师:哪一个自然段是写夹竹桃引起作者的幻想呢?
  生:第五自然段。
  师:板书5 这一段话比较长,就找一找你最喜欢的句子来读读吧!
  生: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远不止于此。
  师:夹竹桃,夹读第一声。再来读!
  生: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远不止于此。
  师:夹读对了!但是这句话里没有远这个字呀!再来读一读!
  生: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远不止于此。
  师:不着急,听老师读一遍!(老师读的语速很慢)
  生: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师:你瞧,这次读对了,只要多练肯定能读好!还有谁来读你喜欢的句子!
  生: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师:“参差”这个词你也能读准确,真了不起!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
  师:板书参差cēncī,我们在哪个四字词语中经常见到它?
  生:参差不齐
  师:同学们的身高参差不齐;我们的手指参差不齐。还有
  生:我们的头发参差不齐。
  生:我们的牙齿参差不齐。
  生:树林里的树参差不齐。
  师:你们伸出来的小手参差不齐。(学生在老师的体态语言带动下都举起了
  手,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师:你也来读一读喜欢的句子。
  生: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师:幻想带来了惊喜!句子读如此通顺,那这一段话一定也能读得好!
  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了不起,这么长的一段话读得如此流畅,掌声鼓励!
  5、师:文章哪里描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呢?
  生:第4节。
  师:谁愿意读的?
  师:不简单,字字清晰!你最后一个反问句读的特别好,再读一次!
  生: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学生受到鼓励,反问句的语气读得更强调了。)
  师:读得很有反问句的说服力!我们读书时不仅要关注标点符号,还要关注句式特点!这一个句子就很有特色(屏幕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我们来合作读。老师读每个短语的前半部分,你们读短语的后半部分!
  师:不错,再换个形式。我和你们调个个儿读!你们读前面的,老师读后面的。
  师:再换个形式,男生读上一个短语,女生读下个短语!
  师:读着读着,短语的节奏美就读出来了!我们刚才读了课文的开头结尾,第2、4、5自然段、,还有哪一自然段没有读呢?
  生:第3自然段。
  师:我们现在来自由第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主要写什么呢?
  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这段话主要写什么了?
  生:主要写院子里花很美。
  生:主要写院子里的花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师:那写到夹竹桃了吗?
  生:没有
  师:你心中有疑问吗?
  生:课题是夹竹桃,可是这里却一个字都没有提到,为什么呢?
  师:问得好!你真会动脑筋!谁能告诉他?
  生:作者写这些院子里的花是为了对比衬托夹竹桃花期长。
  师:这些花只开一季,而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夹竹桃花开几季?
  师:哦,联系上下文,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师:那么,你们认为这第3自然段应该属于那一部分呢?
  生:写韧性这一部分。
  师:板书3
  6、师:好,这样文章的整体结构就清晰了。这篇文章首尾呼应,总分总结构,围绕夹竹桃主要写了他的
  生:花色、韧性、引起的幻想。
  三、理解花色初识情怀。
  1、师: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独爱菊,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只爱莲,作者却认为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季羡林先生家的院子,去看一看那两盆夹竹桃的花色。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有疑问的地方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2、师:老师发现我们六(6)班同学读书很会思考,在有困惑的地方还打上了问号?你们看——(出示学生课本,问:你为什么在这里打上了问号?
  生:我觉得这里不应该用“也”,前面没有介绍其他地方的夹竹桃。
  师:你读书真仔细,字字入眼!有谁知道?
  生:我觉得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了夹竹桃,这里就可以写“也”
  师:是呀,文章上文提到了,下文出现“也”字就不觉得突然了,这也是一种照应。是上下文的的照应。
  师:老师备课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来找到原文读一读才知道,课文是原文的节选,在这段文字前面有这样一段文字——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现在明白为什么用“也”了吗?
  生:是因为作者在前面已经提到过家乡其他人家种夹竹桃了,所以要说我家“也”
  有两盆夹竹桃。
  3、师:还有什么困惑吗?
  生: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作者为什么却觉得这两盆花相处得很融洽呢?
  师:这个问题来源于文中那句话呢?我们大家找一找,画一画!
  生: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师:能给这句话中的融洽找个近义词吗?
  生:和谐
  生:和睦
  生:谐调
  师:文中也有两个词很形象的解释了融洽这个词语?
  生:火上有雪,雪上有火
  师:示范读:火上有雪,雪上有火,你能读出他们的融洽吗?你来——,
  生:火上有雪,雪上有火
  师:读得再融洽一些你来——
  生:火上有雪,雪上有火
  师:更融洽了
  师: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去,这里的融洽和谐仅仅是写花吗?那还在写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家卡片》中的最后一句话,你就会有所启发。
  生:自由读2004年4月,93岁的季羡林通过《人民日报》寄语全国的中小学生: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
  生:作者希望我们同伴像花一样和睦。
  生:作者希望我们人与人要和睦
  师:你读懂了季老先生的心意。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出示: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雪上有火。】边读边想象。
  生:齐读这段话。
  师:火上有雪,雪上有火,多么奇妙,多么有趣的画面,你能给这个画面取个有趣的名字吗?
  生:雪火相容图
  生:红白相映图
  生:和睦相处图
  师:恰如其分!掌声送给她!
  师:花的融洽实际上是人的融洽,季先生借夹竹桃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他希望人与自然融洽、和谐,他希望人与人融洽、和谐。这两盆花,哪里是开在大门之内,它分明就开在季羡林先生的心里啊。(师期待的目光暗示学生读文中第二自然段)
  生:配乐深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样的语言,质朴而不乏睿智;这么美的朗读真情如雪。听着,听着,我的心田开阔了、舒坦了,世界融洽和谐,世界如此之美!
  四、总结激趣,布置作业。
  1、师:同学们,夹竹桃花色美,季老先生的语言美,你们专注学习的热情美。四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夹竹桃的韧性之美,引起的幻想之美,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2、师: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两项作业(1)读《夹竹桃原文》(2)搜集关于季羡林的故事。

  教学反思:
  《夹竹桃》一文是我国被誉为“学界泰斗”的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作为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的作品,一向以文质兼美而著称。本文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文章结构严谨。开篇直抒胸臆虽然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接着作者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长、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全文,与开篇形成呼应之势。袁向东曾评季羡林的散文《夹竹桃》——一丝不苟地表达自己。
  学习这篇文章,就要理解季老写作的背景。季老1962年10月访问缅甸时,在异国他乡巧遇自小于故乡常见的夹竹桃,从而引起他无限思绪,激发了创作热情,写下这篇散文,并发表在1963年1月号的《人民文学》杂志上。原文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的:“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联系季老的生活经历,这篇文章描写了故乡的夹竹桃,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但同时它又是季老深深的思乡情怀的寄托,在这普通的植物身上,承载了沉甸甸的乡情。
  学习这篇文章,还要真正地理解季老的人生情怀。季羡林和温家宝总理曾经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他认为人类自从成为人类以来,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三,个人内心思想、感情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我们中华文化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具体讲就是人和大自然不是敌人而是朋友。理解了这一点才会理解文中的两盆夹竹桃的融洽。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季老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专访时这么说的: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没有这个劲,我看是一事无成。夹竹桃美丽又谦逊,动人又具韧性。季羡林老先生也是一个淡泊明志、默默奉献、诚以待人的学者。他有着波澜不惊的性格,有着始终如一的追求,才会对夹竹桃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并借笔抒怀,所以在季羡林写夹竹桃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赞扬夹竹桃而写夹竹桃,而在陈述自己喜爱夹竹桃的同时,也在含蓄地表达着自己要做夹竹桃一样普通的但是却有韧性的人。
  本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始终以《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基本理念为依托,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那就是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课始,我和孩子们回顾本单元课文主题是“咏物抒情”,还让孩子们阅读书后作家卡片,为下文理解夹竹桃的花色融洽即为季老心目中的人与人的融洽打下伏笔。当然作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应该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夹竹桃的资料,自学生字词,通读课文,在课堂上的交流中,学生汇报夹竹桃的资料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夹竹桃的特点,老师的简单点评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记忆。依据多年的六年级教学经验,我知道本课的生字认读、理解都很简单,因而在课堂上没有作过多的讲解,只是提醒了学生“熏”字的笔顺。根据学生的学情淡化了本课的生字词教学,给学生朗读课文留下了更多的时间。
  在初步感知课文的教学环节中,我感觉非常成功的是在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总起段(第一自然段)和总结段(第六自然段)进行了指导性的朗读,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学生明白了这两个段落之间的联系——首尾呼应,还明白了文章的结构——总分总,还让学生作质疑性的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了研究文本的兴趣。这一篇文章的结构特点很鲜明,教师有必要让学生首先理清文章的结构,有助于学生清晰、容易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的检查朗读环节,若是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让学生朗读,必会让学生索然无味,为此我让学生按照夹竹桃花色、韧性、引起幻想三方面一一去读,在这一次读书的过程中,我变换了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得兴趣盎然,有读整段文字的,有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的,有指导朗读反问句的,有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句式特殊的短语排列的句子的,还有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的,在一个个不经意朗读训练中,学生既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又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朗读展示完成以后,我让学生对照板书回顾了全文,至此,从整体入手,整体感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思路、主要内容有了较清楚的认识,教学重、难点已经落实。因为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又能引起我的许多幻想,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孩子们也通过文字与文学大师产生共鸣,以同样的感情爱上了夹竹桃。在这个环节中,我还引领学生质疑问难学习写法。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后,有的孩子会发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写了迎春花、桃花等14种花,而丝毫没有提到夹竹桃。这也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我将问题抛给学生,他们经过思考便会得到答案:“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更能突出夹竹桃的美。”这样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而且还教会了学生立足全篇,学习领悟。
  在教学“理解花色”这部分内容时,深度解读教材为这里的教学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语文课堂应注重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作者在文中写道:火与雪是不相容的,又写道两盆如火似雪的夹竹桃融洽地开在一起,这引起了学生的疑惑。在帮学生突破难点时,我做了深层次的思考,不能仅局限于文字表面的理解,应与生活联系树立一种“大语文”的观念。为此我让学生再次读作家卡片,读那一句话: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学生很快理解了季老借花的融洽寄托希望人的融洽的情怀。教师的深情吟诵“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去。”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最后,学生再带着这样的感悟去读文章第二自然段,读得深情无比,此时课堂上学生、教师与文本融洽而美丽。
  在教学“理解花色”这一部分时,更大的收获是:学生居然提出“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中的“也”字应该拿掉,因为前面根本就没有提到别的人家有夹竹桃。这样的问题唯有读书字字用心的孩子才能发现,可以看出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入情入境,令人感动!有学生立即回答,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到过夹竹桃,因而第二自然段就可以使用这个“也”字。幸好本次教学我研读教材十分深入,在课堂上即兴背诵了原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个“也”字的用意。因此我告诫自己,教师的备课只有来源于文本,高于文本,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
  当然这堂课中也有一些让我遗憾的地方,例如当一个学生缓慢而有条理地用“之所以,是因为”关联词说清楚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的关系时,这是非常难得的,我评价他的表达很有条理,其实这样的鼓励还远远不够,我应该给他一个热情的拥抱,告诉他:“孩子,你有这样的发现真了不起!”教师应该毫不吝啬地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赞赏,也许这一个拥抱会让他永远爱上语文!还有就是学生通过联系第四自然段明白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对比衬托出夹竹桃的韧性可贵,我还应该引导学生回顾《15 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的对游客爬山难的描写,是对扫路人自强不息精神的衬托赞美,这样学生就知道还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课文作对照揣摩,同样能解决这个问题。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真正静下心来研读课文,真正实实在在走进课堂,才会发现有许多精彩之处还在等着我们挖掘,才会发现还有很多遗憾留着我们在将来的课堂中去弥补。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6/2022-02-11/5164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