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黄河之水天上来》综合资料之一

[db:作者]  2022-02-16 00:00:00  互联网


           11 黄河之水天上来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为现代著名作家刘白羽的一篇散文。文题《黄河之水天上来》化自李白的诗作《将进酒》的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本文题目即表现出文章的基调:大气磅礴,气概豪迈雄壮。

  〔结构分析〕
  本文描写了在刘家峡和在飞机上看黄河的不同感受,赞美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神奇风采。
  全文共6个自然段,按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在刘家峡所看到的黄河。
  第一层(第1自然段),写兰州的黄河令“我”失望。
  第二层(第2~3自然段),写刘家峡黄河的雄伟壮观。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在乌鲁木齐返回北京的飞机上看到的黄河。
  第一层(第4~5自然段),写飞机上升过程中看到的景象。
  第二层(第6自然段),写在飞机上看到的梦幻一般的黄河。  

  〔语意理解〕
  “不过,说实在话,兰州的黄河令我失望。”
  此句为下文描写在刘家峡看到的黄河的雄伟壮观做了铺垫,使兰州的黄河与刘家峡的黄河形成鲜明的对照。
  “黄河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是奔腾呼啸的激流啊!第一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那是40年前了,我从风陵渡口眺望黄河,……那是何等惊心动魂的气概呀!”
  这是作者40年前第一次眺望黄河时的印象。“奔腾呼啸的激流”是永远刻在作者脑中的,对黄河的第一印象。风陵渡,在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黄河南下自此向东转弯,因附近有风陵而得名。同蒲铁路经此,经黄河大桥通陕西省孟塬。为晋、陕、豫三省交通要冲。“冰排”,大块的浮冰。“天崩地裂”,形容声响强烈或变化巨大,像天塌下来、大地裂开一样。也说“天崩地坼(chè)”。“轰鸣”,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在作者的记忆中,黄河是雄壮豪迈、排山倒海的奇观,作者的这个印象也与兰州段黄河的安逸平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谁知当我埋怨兰州的黄河平淡无奇的时候,就在离兰州不远的刘家峡,黄河向我展示了雄伟壮观的景象。”
  此句为下面对刘家峡黄河描写的总起句。说明了作者对刘家峡黄河的总体印象———雄伟壮观。“平淡无奇”,平平常常,没有出奇之处。刘家峡,黄河上游峡谷之一,在甘肃中部永靖、临夏和东乡族自治县三县间,长约11千米,落差18米,富水力资源,峡口建有刘家峡水电站。
  “我看到的是什么?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狂飙。这些乌云先是从下面向上喷射,喷到半空,又跌落下来,化成茫茫银雾……直耸高空,巍然不动。”
  这段文字详细、生动地描绘了刘家峡黄河的雄伟壮观,是对总起句的注解。句子的开头以设问提起,更加突出了黄河之壮观给人心灵带来的震撼。三个“如”字连用,强调了黄河气势的雷霆万钧。“狂飙”,急骤的暴风,比喻猛烈的潮流或力量。“原子弹”,核武器的一种,利用铀、钚等原子核裂变所产生的巨大能量进行杀伤和破坏。爆炸时产生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和放射性污染。“蘑菇云”,由于原子弹、氢弹爆炸而产生的蘑菇形的云状物,其中含有大量烟尘。火山爆发及星体碰撞等也能形成蘑菇云。“巍然”,形容山或建筑物雄伟的样子。这段文字暗喻了黄河水势之壮观、威力之宏大有如原子弹爆炸一般,极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我再举首仰望,只见 岩壁立,万仞摩天,峡谷之内,烟雾缭绕。那奔腾的黄河水发出千万惊雷般的轰鸣。”
  此句为仰视所见。“ 岩壁立”,高而险的山岩如峭壁一样耸立。“万仞”,仞,古时8尺或7尺叫做一仞,万仞,形容山非常高。“摩天”,跟天接触,形容很高。从仰望的视角来看,峡谷两岸的山峰愈显得高耸入云,险峻奇伟。“烟雾缭绕”是黄河的奔腾咆哮撞击出的遮天的水雾。“惊雷”是使人震惊的雷声。黄河水的奔腾咆哮之声用“千万惊雷”来形容,可见其声势之浩大,气势之雄壮。
  “我到坝顶俯视,才看清黄河有如无数巨龙扭在一起飞旋而下,在窄窄的两山之间,它咆哮,它奔腾,冲起的雪白浪头竟比岸上的山头还高;……远去,远去,再远去,整个黄河都为白烟银雾所笼罩。”
  这是从坝顶俯视的黄河全景。前文的平视、仰视根本看不清黄河奔流的状态,满视野只有一片烟雾缭绕,满耳只听到万雷轰鸣。而在坝顶俯视,则看清了黄河奔腾不息的状态———“有如无数巨龙扭在一起飞旋而下”,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扭”字,无比形象地描绘出黄河水打着巨大的旋涡倾泻而下的壮观场面。其水量之大,水流之急,以至于由于剧烈撞击产生的浪头竟高过了岸上的山头!激流与浓雾飞旋而下,波浪互相撞击,猛烈地向上涌起,向前翻滚,其势浩荡,其状汹涌,其神雄劲。三个“远去”连用,抒发了“大河东去,大浪淘沙”的豪迈情怀。
  “我却没有料到,我真正一览黄河雄伟神姿,是在从乌鲁木齐返回北京的飞机上。”
  一个简短的过渡,将镜头切换到飞机上。也说明了上文所看到的无比壮观,还不是我所见到的“真正的”黄河雄姿,极大地激发了读者随作者共同一览黄河真正雄姿的愿望。
  “一种出乎意料的梦幻一般的奇景突然出现在眼前:一条忽明忽暗的长长的带子蜿蜒盘旋在茫茫大地之上!”
  这是在万米高空俯瞰到的神奇的黄河:它像天宫的仙女无意间飘落的玉带,若明若暗,飘忽闪烁,弯弯曲曲,飘落凡尘。“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这幅图景简直让人分不清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甚至产生了梦幻一般的感觉。
  “这情景真让人惊叹。”
  此句与上文在刘家峡看到黄河奔涌时的“这场景真有点惊人”形成对照。黄河的浩浩荡荡,雄劲豪迈只是有些使人吃惊;而高空鸟瞰下的黄河之美则令人不禁惊讶赞叹!“有点惊人”与“让人惊叹”的对比,更生动地反映出此时情景给作者带来的视觉和心灵的震撼,从侧面表现出黄河于惊涛骇浪之外的另一种境界,另一种美。
  “苍莽的母亲大地啊,是你的乳汁,从西北高原深深的地层中喷涌出这一道哺育着千秋万代、子子孙孙的河流。”
  此句由赞美黄河转而赞颂孕育了黄河的祖国大地。“苍莽”,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西北高原深深的地层”,指黄河的发源地马曲,在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雅拉达泽山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祖国母亲的象征,所以,对黄河的赞美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就是对祖国母亲的赞美。
  “它纵横奔驰,滂沱摇泻,呼啸苍天,排挞岩谷。”
  此句继续赞美黄河的雄劲气势。“纵横奔驰”,指黄河奔放自如,势不可当。“滂沱摇泻”,形容黄河水量巨大,一倾千里,气势雄壮。“呼啸苍天”,指黄河涛声巨大,如苍天中万雷轰鸣。“排挞岩谷”,挞即打,指黄河惊涛拍岸,巨浪涛天,劈打着岩石和山谷。
  “这时,一曲赞美黄河的嘹亮歌声,从我心中飞出,飞向长天,飞向黄河,随惊涛骇浪而飞扬,而回荡。”
  黄河的雄伟神姿令“我”震撼,令“我”惊讶,是辽阔无垠的西北高原的土地孕育了这样一条雄伟而美丽的河流。“我”赞美黄河,“我”赞美苍莽的母亲大地,赞美我们的祖国!这就是作者心中的歌唱。

  〔写作特点〕
  1.按刘家峡和飞机上观黄河的不同所见和感受结构篇章,层次清晰,结构整齐,思路鲜明。
  2.综合运用对比、比喻、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表现黄河的雄伟气势与神奇风采,生动传神。
  3.不断变换视角,呈现黄河在各种角度下的不同风采,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4.通篇文字激荡着一股磅礴气势,抒发了对黄河和祖国的热烈之爱,豪迈雄壮,震撼人心。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哺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的情感。
  2.学习“摘抄”这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品评文中的好词佳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主动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2.学习品读和摘抄课文优美的词句、段落,并积累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黄河的图片资料、诗歌。

  〔教学时间〕
  3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把多种方式的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把摘抄作为深化理解、梳理感受的重要途径,把背诵作为内化语言、厚实积淀的重要手段,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1)导入新课。
  导课1:谈话导课,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黄河的图片资料和诗歌,从感性上认识黄河,顺势揭题。
  导课2:激情导课,营造一个图文并茂、音像交融的情境,让学生伴着雄伟的音乐,看着黄河纵横奔驰、一泻千里的雄姿画面,听着激昂高亢的诗歌,相机揭题。
  (2)初读,读通课文。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生字新词很多,因此读通课文和对新词有个感性的理解是教学关键的前提。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只要激发起阅读的兴趣,给以充裕的自读时间,是可以自主完成这一目标的。
  ①自主学习,读通课文。让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难读的生字和多音字。通过小组互助、同桌互帮、朗读展示等激励措施使学生勤于读书、乐于读书、善于读书。教学的难点是课后生字、多音字及难读字的正确读法,教学前应该有所预设,对学生帮学、交流不到位的,应适当帮助,做到放扶有度。
  ②小组帮学,理解新词。可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画出新词,通过多种方法交流,从感性上理解。对学生而言,这篇课文生僻的词语很多,如果不能有个初步理解,会对下一步理解句段、体会感受构成障碍,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这个阶段较为集中地理解词语。所谓感性的认识,是指对于一个词语,可以由此想象到一个画面、一个情境即可,不求精确、全面地解释。下面是几种感性理解词语的方法提示。
  归类理解,如找出课文中“细雨蒙蒙”、“晴空万里”、“霏雨初霁”等描写天气的词语,找出“天崩地裂”、“万雷轰鸣”、“汹涌澎湃”、“纵横驰骋”等描写磅礴气势的词语。
  图示理解,如通过画简笔画或课文插图理解“层峦叠嶂”、“岩壁立”、“万仞摩天”、“蜿蜒盘旋”等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如通过“细雨蒙蒙”和“晴空万里”来推想“霏雨初霁”的意思,联系自己看到过的瀑布想象“天崩地裂”、“一泻而下”、“汹涌澎湃”的意思,联系旅游名山大川的经历或者从影视中看到过的情景,想象“层峦叠嶂”、“岩壁立”、“万仞摩天”的意思。
  (3)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①整体感知,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默读课文,理出课文脉络,与同学合作完成下面表格的第一、二列。
    
  (4)精读课文,体会感受。
  ①确定作者的写作重点,即在刘家峡和从乌鲁木齐回北京的飞机上看到的黄河。
  ②围绕课后第1题,细读课文。
  分别画出这两部分中描写黄河的关键词句,运用多种方法品味体会。
  诵读:对这两个重点部分,要多次出声练读,读出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神奇的风采”,读出作者的情感。可以通过学生表演读、教师范读、语气对比读、句式对比读等形式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变文字为画面:把眼前的文字想象成一幅幅画卷,一边读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享受作者形象的语言带来的魅力。可以是一边默读一边想象,也可以选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来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摘抄和旁注:把自己认为好的段落摘抄下来(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标记出来),在印象最深的词句旁简要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或是对景色的赞美、或是对作者遣词造句的评判、或是抒发自己的感受,均可。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点评做好旁注的指导。
  ③梳理学习成果,填写上面表格的第三、四列。其中第三列的“景色”可摘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第四列概括出作者的感受。
  (5)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方式美读课文,强化感受,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感受祖国河山带给人们的美感和启示,最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2.积累内化。
  (1)归类积累词语。
  如:描写天气的:
  描写黄河的:
  描写山峦的:
  ……
  也可以连词成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看谁选用的词语最多、最恰当。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注意“舷”、“挞”、“峦”、“哺”几个难读的字音。
  (2)练写生字,注意“眺”的笔顺和“魄”的笔画。
   
  (3)仿照课文描写黄河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4.实践活动。
  搜集关于黄河的诗歌、资料,背一背,记一记。

  资料
  〔刘白羽〕
   现代著名作家,1916年9月28日生,北京通州人。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长江三日》《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1950年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散文集《芳草集》荣获1989年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1991)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路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

  〔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雅拉达泽山麓的马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最后在山东省北部注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150万年前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西侯度猿人;10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出现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出现晚期智人。距今10000—7000年的旧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都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黄河河口年平均流量为1500米3/秒。有洮河、湟水、天宝河、汾河、渭河、洛河、泌河等支流。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流经峡谷,水流较清;河口至河南省孟津县为中游,穿行黄土高原,含泥沙量增大,水色浑黄;孟津以下为下游,流入华北平原,水流缓慢,泥沙淤积,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于地面的“地上河”。黄河在建国以前经常泛滥成灾,历史上较大的改道就有26次之多。建国后,在上中游进行水土保持,并兴建三门峡、青铜峡、刘家峡、龙羊峡等水利工程,在下游修固堤岸,进行综合治理。沿河重要城市有兰州、包头、郑州、济南等。黄河著名的壶口瀑布,雷霆万钧,奔腾而过,象征着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黄河精神。著名的龙门,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由此产生“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又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霏雨初霁〕霏,(雨雪)纷飞;霁,雨后或雪后转晴。下过纷飞的雨后刚刚转晴。
  〔层峦叠翠〕层,重叠,重复;翠绿的山峦重重叠叠。
  〔静谧〕安静。
  〔云海怒涛〕云如海潮一般泛起汹涌的波涛。
  〔璎珞〕古代用珠玉穿成的戴在颈项上的装饰品。
  〔万弩齐发〕弩,弩弓,古代兵器,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无数的箭一齐发出。
  〔长风一拂〕狂风吹过。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6/2022-02-16/6935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