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节选自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中国姑娘》发表于1981年,写于中国女排首次夺冠之前。作者沿着中国女排的足迹,记录了她们遭受挫折时的苦闷,夺得胜利后的欢乐和激荡在她们心中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介绍了她们的训练、比赛、国际交往、老运动员的爱情生活以及理想和情操。作品情节生动,文笔朴实,抒情意味浓烈,富有生活气息。
鲁光,1927年生,浙江永康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画家。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先后担任中国体育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人民体育出版社社长。鲁光的作品以体育题材为主,着力表现中国体育运动员顽强的拼搏精神,以及他们的比赛、训练和日常生活。其代表作《中国姑娘》和《中国男子汉》曾分获第二届、第四届报告文学奖,已出版的报告文学集有:《踏上地球之巅》《在世界屋脊旅行》《中国姑娘》《东方的爱》《中国男子汉》。《中国姑娘》和《中国男子汉》已被译成日文出版,书名分别为《红色魔妇》《不进则退》。
〔结构分析〕
本文描述了陈招娣一次续加训练的过程,生动地表现了以陈招娣为代表的中国女排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个人服从集体,永不服输,永争第一,顽强拼搏的可贵精神。全文共27个自然段,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划分,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陈招娣主动请求续加训练。
第二部分(第6~11自然段),写陈招娣首次累倒堵气罢练。
第三部分(第12~17自然段),写陈招娣再次累倒痛哭罢练。
第四部分(第18~27自然段),写陈招娣理智回归完成训练。
〔语意理解〕
“崇文门外,太阳宫体育馆门前的一蓬蓬迎春花,开得正旺。被簇簇小黄花压弯腰的枝条,竞相往前伸展着,仿佛随时准备迎接从馆里走出来的女排姑娘们。”
这段话写女排训练的环境。先写迎春花正在盛开,接着用拟人的写法写迎春花的情态,那么美丽、可爱。文章一开篇就给人一个清新、亮丽、和谐的感觉,引人入胜。同时,也暗示女排是一个友爱、团结、人性的大家庭。迎春花象征朝气蓬勃的女排姑娘。
“她玩命地向球飞扑过去,滚翻起来,又飞扑过去。渐渐地,她的双腿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但她仍然不顾一切地奔跑着,滚翻着,飞扑着。当她救起第九个球时,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这两句话描述了陈招娣救球的训练过程。“飞扑过去”,“滚翻过来”,交代了训练内容,形象地再现了训练情景。要做好这几个动作,被训队员必须集中精力和体力,勇敢敏捷。“玩命”、“不顾一切”,说明陈招娣是以认真刻苦的态度投入训练的,初步表现她的拼搏精神。“双腿发沉”、“脸色苍白”,表明她已经精疲力竭了。最终陈招娣因体力不支而倒地。这是陈招娣续练后第一次累倒。
“招娣火了,心里说:‘扔吧!扔吧!扔吧!’她霍地从地上站起身,气冲冲地嚷道:‘我不练了!’便走到场外拿起衣裤,径自朝门外走去。”
这是陈招娣续练后的第一次罢练。前文写陈招娣累倒后,教练仍不停止训练,而且强度不减。这使陈招娣产生误解:袁指导太苛刻了!陈招娣连续3个“扔吧”,虽没说出口,但却表明陈招娣的恼怒心绪。而“我不练了”,“拿起衣裤,径自朝门外走去”这一连串动作,则是她直接的激愤与反抗。可见陈招娣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任性而急躁的、敢作敢为的姑娘“招娣走到红十字箱跟前,撕了几条胶布。不裹,手指尖裂开的口子,实在疼得受不了。如果从她打球算起,她用的胶布拼凑起来,至少可以做一身衣裤了。”
先写陈招娣用胶布裹手上的口子,再用抒情的笔法写她使用胶布之多,极言训练之苦。前文写训练之累,这里写训练之苦,苦与累是中国女排训练的基本特征。陈招娣她们是一群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女性。
“袁伟民一个球接一个球地扔着、砸着。招娣奋不顾身地向飞来的球飞扑着、滚翻着。……很明显,招娣的动作迟缓了。终于,她又倒下起不来了。”
这是陈招娣续练后第二次累倒。第1句写袁伟民对陈招娣的训练。他没有因陈招娣已经很累而手软,仍凶狠地“扔着、砸着”,足见他是一个以“狠”著称的教练。第2句写陈招娣训练的表现。她也没有因前次累倒心里不满而影响练习,还是那么顽强拼命,再一次表现陈招娣的拼搏精神。
“她感到满肚子委屈,站起来,看也不看教练,拿起衣服又径自向门口走去。……想着想着,眼泪涌出了眼眶,洒落在光洁的酱黄色的硬木地板上。”
这是陈招娣续练后的第二次罢练。身体太累,心里不满和委屈,使她采取了再次罢练的行为。这段文字的中间插了两句心理描写,揭示了陈招娣的内心感受:教练狠心,心比铁石还硬。这时,她认为教练没有人情味,对教练的误解进一步加深了。这是她又一次采取过激行动的动因,再一次刻画出陈招娣的个性特征。两次罢练表明训练太苦,照应了课题“苦练”。
“她依然往前走着。不过,一步比一步迟缓。快走到门口时,她站住了。她那被极度疲惫和委屈情绪弄昏了的头脑,开始冷静下来,理智回到了她的心中。她像一截木头被钉在那儿,一动也不动。”
5句话将陈招娣在第二次罢练后的复杂的心理斗争展现出来。前3句写她心理斗争的外在表现:“依然往前走”,这是怒气未消;“一步比一步迟缓”,这是理性开始抬头,理性和感性在斗争;“站住了”,这是理性战胜了感性。第4句写她站住的动因是理性回归。第5句补充描述她站住的情态,“一动不动”,“像一截木头被钉在那儿”,多么坚定!她已经理解了教练的用意,理解了作为女排队员的责任,理解了女排队员应具有的作风。这就是陈招娣,一个知错就改的姑娘,一个敢向体力极限挑战的姑娘,一个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姑娘!
〔写作特点〕
1.两条情感线索并行发展。
2.叙事中结合抒情。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陈招娣的两次罢练,最终又继续加练的过程中,体会永不服输、坚强不屈的精神。
3.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格的。
4.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描写的揣摩,体会陈招娣为什么能在两次罢练后重新加练,感受陈招娣永不服输、坚强不屈的体育精神。
〔教学准备〕
中国女排的经典比赛实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建议〕
1.读书指导。
课文篇幅较长,内容易懂。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把阅读的重点放在陈招娣两次罢练、最终又继续加练的过程上,从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体会是什么力量支撑陈招娣完成了训练任务,进而深入体会陈招娣的顽强精神,感受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如下:
(1)情景铺垫,导入课题。
①播放女排比赛取得胜利的实况(节选)。
②胜利是喜悦的,然而在这喜悦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艰辛?
③板书课题:苦练。怎样的练习,才能称得上苦呢?
(2)自读课文,感知全文。
①自学生字,通读全文。
②边读边思考,文章围绕“苦练”二字,写了什么事?
③汇报初读收获,让学生在交流中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①默读课文,课文哪些地方给你很深的印象?
②抓住重点语句做批注。
③陈招娣为什么要加练?
④加练过程中,陈招娣为什么会两次罢练?又继续加练,是什么力量支撑她终于完成了训练任务?
⑤如果你和陈招娣的队友一起在旁观看她的加练,你有什么话想说?
⑥细读陈招娣的种种表现,你能感受到她是怎样的一位运动员?
教学时,要让学生运用浏览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边读边做批注,并能有一定速度。同时指导学生朗读自己印象最深的段落。
(4)体会细节,领悟写法。
可以启发:课文中的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积累内化。
(1)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朗读课文。
(2)透过我们课前看到的比赛,你觉得陈招娣成功的背后究竟经历了多少次这样的“苦练”?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3.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猝”不能读成“粹”和“碎”的音,注意比较。要求写的9个字应该安排课堂的时间来写,注意写好“袁、惫、毅”等笔画复杂的字,强调学生书写习惯。
(2)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不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为什么?
①便走到场外拿起衣裤,径自(径直)朝门口走去。
②招娣奋不顾身地向飞来的球飞扑着、滚翻(翻滚)着。
③她感到满肚子的委屈(委曲),站起来,看也不看教练,拿起衣服又径直(径自)向门口走去。
4.语文实践。
收集资料,了解袁伟民、陈招娣其人,了解目前的陈中和和中国女排,进而了解中国女排的辉煌成绩及带给我们的种种启示。
资料
〔陈招娣〕女子排球运动员,运动健将,浙江杭州人。
陈招娣生于1955年,1974年入选八一女排,两年后入选中国女排。在八一女排打球的时候,陈招娣的左臂桡骨曾经受伤。1979年6月,中国女排在太原迎战到访的日本女排,陈招娣在一次拦网中再次伤及同一部位,造成桡骨断裂。在之后的两个多月里,她用绷带固定左臂坚持征战全运会,从此便有了“断臂将军”的别称。
作为中国女排的接应二传,陈招娣可以说是当时的女排队员中防守能力最出色的一个。她与陈亚琼配合,开创性地使用“双快”战术,拉开了排球运动在二、三号位眼花缭乱的战术配合创新的序幕。1981年,陈招娣随队出征在日本举行的第3届女排世界杯,她与郎平、张蓉芳等队员的出色发挥协助中国女排夺得首个世界冠军。在1982年第9届世锦赛上,陈招娣随中国女排获得了“两连冠”。
陈招娣于1983年退役,随即就读于北京体育学院。毕业后,陈招娣先后担任过八一女排和国家青年女排的主教练。不过,就在她要在排坛大展拳脚时,“直肠类癌”把她击倒了。经历两次手术,陈招娣摆脱了病魔的纠缠,重新回到她心爱的排球事业上。在部队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陈招娣受命担任中国女排领队,当时她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到海南任文体厅厅长。
〔袁伟民〕生于139年7月,江苏苏州人。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南京体育学院。1958年进江苏省男子排球队。1962年入选国家男子排球队,任主力二传。退役后,出任国家女子排球队主教练。1984年起历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全国体总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国排协主席,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主任。1992年6月当选为中国排球协会主席。同年被南京体育学院聘为名誉教授。1994年9月当选为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同年10月当选为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席。1995年9月14日起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会理事长。曾任亚排联第一执行副主席。1996年4月2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的第16届亚排联行政理事会上当选为亚排联代主席。1996年6月30日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亚洲排球联合会特别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亚洲排球联合会主席。1996年7月17日在国际排球联合会第二十五届代表大会上被确认为国际排联理事。1997年9月在第十二届亚排联代表大会上连任亚排联主席。1998年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后任局长。中共第十二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十四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中国排球“五连冠”〕1981年,首夺世界杯。1981年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的身份,参加了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比赛采用单循环制,经过了7轮28场激烈的比赛,1981年11月16日,中国队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袁伟民获“最佳教练奖”,孙晋芳获“最佳运动员奖”、“最佳二传手奖”、“优秀运动员奖”,郎平获“优秀运动员奖”。
1982年,秘鲁世锦赛再度登顶。
带着一场负分进入复赛,形势十分严峻。主教练袁伟民果断起用年轻队员梁艳、郑美珠,替下周晓兰、陈招娣,以3比0轻取古巴,赢得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一役。此后中国女排又以3比0战胜苏联队,杀入四强。并最终在与东道主秘鲁队的冠亚军决战中以3比0完胜,获得本届锦标赛冠军。
1984年,折桂洛杉矶。
8月3日预赛的最后一场对美国队的比赛中,中国队以l比3失利。半决赛中国队以3比0轻取日本后,8月8日的中美决战上中国女排丝毫没有受到小组赛失利的影响,以3比0完胜对手,取得了“三连冠”。
1985年,再夺世界杯。
在这次世界大赛中,中、古之战是世人注目的焦点。赛前双方均以3比0击败了实力雄厚的苏联队,因此这场比赛可谓本届比赛的冠军争夺战,最后中国女排以3比1获胜。邓若曾获“优秀教练员奖”;郎平获“最佳选手奖”及“优秀选手奖”;杨锡兰获“最佳二传奖”及“优秀选手”奖;郑美珠获“优秀选手”奖。
1986年,荣膺“五连冠”。
当年9月,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在极为困难的情形之下出征,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以8战8胜的出色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在本届锦标赛上,张蓉芳获得“最佳教练员奖”,杨锡兰获得“最佳运动员奖”和“最佳二传手奖”,杨晓君获得“最佳一传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