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说明
〔解题〕
课题有很强的诱惑力,能让读者产生许多疑问和联想。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是安徒生。
安徒生,全名汉斯?克利斯安?安徒生,19世纪丹麦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著名的童话作家。1805年生于丹麦中部奥登塞镇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受父亲所讲的故事和民间口头文学的影响,他自幼就酷爱文学。为追求艺术,他14岁来到首都哥本哈根,先在皇家剧院当杂役,后在几位艺术家的帮助下,入中学、大学学习。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展露才华,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早期写诗歌和剧本,1835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世界声誉。1875年8月4日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安徒生30岁开始写童话,写了43年童话,共168篇。
《海的女儿》与《皇帝的新装》都是同一年写成,发表在1837年出版的《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里。故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丹麦人把《海的女儿》中的同名主人公铸成铜像,竖立在首都哥本哈根的入口处,作为他们国家的象征。
〔结构分析〕
《海的女儿》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海的第6个女儿向往人类世界,渴望得到英俊王子爱情的动人故事。故事热情地赞扬小人鱼善良、有理想、有抱负的品德,歌颂她不怕打击和挫折,为追求美好而纯真的理想,放弃生命也在所不惜的高尚情操。本文共26个自然段,按情节划分,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故事的序幕,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憧憬人间的小人鱼。
第二部分(第4~1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写小人鱼救出王子并爱上王子。
第三部分(第12~20自然段),故事的发展,写小人鱼为获得王子的爱情而忍痛服药变成人形。
第四部分(第21~24自然段),故事的高潮,写小人鱼爱情失败,又不愿加害王子。
第五部分(第25自然段),故事的结局,写小人鱼化成泡沫。
第六部分(第26自然段),故事的尾声,写小人鱼已超生到精灵的世界。
〔语意理解〕
“小人鱼的奶奶给她讲了许多故事,最使她向往的是陆地上的情景:花儿能散发出香气,森林是绿色的,而且树枝间游来游去的‘鱼儿’会唱得那么好听。”
奶奶讲的故事,在小人鱼幼小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使她深深地爱上了人间世界。关于陆地上的情景,是她依奶奶讲的故事情节而产生的想象。她的想象很有层次:“花儿能散发出香气”———这是从嗅觉上想象;“森林是绿色的”———这是从视觉上想象;“‘鱼儿’会唱得那么好听”———这是从听觉上想象。从三个维度上去想象,这个想象就是立体的画面了,让人感到那么美好、清新、秀丽。这对于幼小的小人鱼来说具有巨大的诱惑力,这是她后来爱情悲剧的心理基础。“树枝间游来游去的‘鱼儿’”,是指林间的小鸟。
“接下来的好多个日子,小人鱼一次次浮出水面,向她曾经放下王子的那个地方游去。小人鱼在沙滩上看到附近花园里的果子熟了,被摘下来了;她看到高山顶上的雪融化了;但是她却没有看到那个王子。”这两句话写小人鱼爱上了王子。第1句是写她找王子的次数之多,她希望能在救王子的那个地方见到她心爱的人。王子在那里遇难、获救,那个地方就是他难忘的地方,他就可能再度光顾那个地方。第2句写她找王子的时间之,果子熟了,雪化了,表明一年过去了。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小人鱼爱王子的心十分强烈,盼见之心特别急切。这也是她爱情悲剧的又一个心理基础。
“小人鱼知道了这个消息后,觉得她的心在碎裂。她知道王子结婚后,自己就会变成泡沫。为了王子,她离开了她的家庭,她交出了她美丽的声音,她每天忍受着巨大的苦痛,然而王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这3句话写小人鱼极度的伤心和委屈,是先果后因的关系。第1句写果,“心在碎裂”,极言伤心和委屈。后两句写因,历数了小人鱼的巨大牺牲:离家,变哑,承受由鱼变人的肉体痛苦,还可能化为泡沫。其实她可以设法让王子知道,那样她的理想就会实现。她所以选择沉默,是她不想伤害另一个正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女人。这是她高尚之所在:她愿以自己的牺牲换来他人的幸福美满。
“小人鱼掀开紫色的帷幕,看到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小人鱼最后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然后跳到了海里,她觉得她的身体在一点点融化成为泡沫……”
小人鱼轰轰烈烈的爱情以悲剧告终。作者在这里精细地刻画了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在太阳出来前,她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杀死王子,用他的血复活自己,再享海中生活的荣华富贵;要么自己死,变成泡沫。文章写她下决心前有两看:一看新娘,这是夺走她幸福的女人;二看王子,这是会给她幸福的男人。此刻他们都那么安详、幸福,她实在不忍破坏这一切。“刀子在小人鱼的手里抖动着”,是内心激烈斗争使然,是生命抉择时的情感使然。最后,善良和崇高让她选择自己化成泡沫。“刀子沉下去……好像有许多血滴溅出了水面”是说,她知道不杀王子就是在自杀,看不到王子流血,看到的只能是自己流血。“最后模糊地看了王子一眼”,显然她流泪了,这是她向自己深爱的人永别,是向自己的生命永别。
“此刻,大海上升起了一轮红日,阳光柔和而温暖地照在这些泡沫上,小人鱼看到光明,看到海上飞翔的小鸟、船上的白帆和天空的云朵,而且觉得自己正渐渐地从泡沫中升起来。”
作者倡导善良、纯真,希望人都能为理想、抱负而奋斗,不怕打击、挫折,甘于自我牺牲。他也和人们一样,不愿意让“好人”没好报。于是,在这里作者采用浪漫主义写法,让小人鱼飞升上天,看到美好的人间,在光明、温暖和幸福中得到永生。这个结尾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一样,让主人公到另一个美好的世界去。
〔写作特点〕
1.作者展开了丰富而活泼的想象,他将海人格化,并精心构思情节,描绘出生活中悠远的意境以及人物美好的心灵。
2.想象合理,有生活基础。
《海的女儿》尽管情节离奇莫测,但却不是脱离生活的胡思乱想。小人鱼对人间美景的向往,同生活中的儿童向往新奇和美丽一样;小人鱼对王子的暗恋,和生活中初恋少女的心理和行为一样。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挖掘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的善良和对幸福生活执著的追求。
3.认识1个生字,积累课文中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的善良和对幸福生活执著的追求。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安徒生童话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1.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应该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
2.这篇童话脍炙人口,故事内容易读懂,但其间蕴涵深刻道理是值得深入理解和回味的,所以在放手让学生读懂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从故事的结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3.指导过程。
(1)以“安徒生的童话”为话题交流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在读中认识生字,并给生字所在的词语画上记号。在认读生字新词的基础上,读通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海的女儿———小人鱼追求的幸福是什么?在她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都承受了哪些痛苦?最后的结局怎样?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时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再读课文,将描写小人鱼承受的痛苦的句子画下来,挖掘小人鱼当时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和对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
(5)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从故事的结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4.积累内化。
(1)选读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摘抄课文的优美词句。
5.拓展活动。
(1)续写故事。
(2)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
资料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奥登塞的贫民区。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写大海的小女儿一心变成人与王子相爱却不得的悲剧。1912年,丹麦著名雕刻家埃德华?埃里克森据此雕铸“美人鱼”铜像,安放在首都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海滨公园海边岩石之上,成为丹麦国家的标志。这个下身为鱼的少女与人体大小相似,她披着美丽的长发,含着深情的双眸,终日凝视大海,沉思遐想,仿佛在等待她的王子远航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