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说明
〔解题〕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港口城市,临亚得里亚海,是中世纪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故乡。市区建于离陆地4千米的海边浅水滩上,由120余个小岛组成,又名“百岛之城”。177条水道贯通其间,大运河为其干道。市内以400多座形式各异的桥梁相连,以舟代车,有“水上城市”之称。公元6世纪兴建,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花边、刺绣等著称。有古老的圣?马可广场和广场上的总督府、钟楼和大教堂等建筑物,多海湾浴场。旅游业发达,游客年达几百万。
威尼斯被称为镶嵌在意大利东北部的一颗明珠,是一座梦幻之城。它风光旖旎,古迹繁多。有120座教堂、120座钟楼、40多座宫殿及64座修道院,被拿破仑称为“举世罕见的奇城”。歌德和拜伦都曾对它赞扬备至。本文介绍的就是这座著名的“水城”———威尼斯。
〔结构分析〕
本文介绍了世界著名的“水上之都”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威尼斯给人的突出印象是水多、桥多、船多。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威尼斯最负胜名的建筑圣?马可教堂和广场。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威尼斯吃的东西以面食为主。
〔语意理解〕
“这座四周几乎被海水包围的名副其实的水城,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水多、桥多、船多。”
这是对水城威尼斯最突出的概括性第一印象,也是文章第一部分的总起句。名副其实,也做名符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所谓水多……所谓桥多……所谓船多……”
“所谓……”是一种表达方式,“所谓”就是“所说的”意思。三个“所谓”句式,详细地介绍了第一印象中的“水多、桥多、船多”,多的状况和程度,第2自然段是对第1自然段的具体说明。
“各式各样的建筑,不管高的矮的,都像从水里长出来的一样。”
这句联系感官上的感觉,进一步突出威尼斯水之多:因为所有建筑均被水环绕,所以感觉建筑物是从水里长出来的,十分生动形象。
“所谓桥多,是因为在城中数不清的大小水道上,架设了数不清的桥。”
两个“数不清”,形象地说明了桥的数量之多,数不胜数,不计其数。此句为对“桥多”的概括性介绍。
“那些桥有月牙形的和半圆形的,有……有……当然也有走上百步才能过去的。”
“有……有……有……也有……”的句式,生动具体地介绍了桥的数量之多,造型之多,种类之多。
“白颜色的桥居多,间有灰色、暗褐色或黑色的,衬上渠道中微微荡漾的绿水,真像一幅精美的水
彩画。”
此句从色彩上介绍威尼斯的桥。白、灰、褐、黑与绿水相交织,静的桥与动的水相映衬,色彩纷繁交错,动静结合,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不就是一幅精美的水彩画吗?威尼斯的美景不也正是一幅美丽的水彩画吗?
“所谓船多,是因为水道上到处帆樯林立,各式各样的船让人目不暇接。”
威尼斯游人如织,却无车马之喧,它是水上城市,船当然是其主要的交通工具,威尼斯的船就好比现代都市里的汽车一样多。帆樯,船上挂帆的杆子,借指船只。帆樯像树林一样密集,那是各种样式的船只,多得让人看不过来。“到处”“林立”“各式各样”“目不暇接”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船只之多。目不暇接,也做“目不暇给(jǐ)”,东西太多,眼睛看过来。对“船多”的介绍运用的是略写的手法,几个关键词,一句话,一笔带过。
〔写作特点〕
1.从三个最具代表性的方面介绍水城威尼斯,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运用从概括到具体的写作方法介绍威尼斯“水上城市”的突出特点,生动形象,详略得当。
3.运用白描和衬托的方法写风景,行文如作画,将威尼斯的景色描绘得有如一幅精美的水彩画。
4.语言平实朴素,如叙家常,亲切平易。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威尼斯水城之美。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4.认识文后的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搜集威尼斯这座城市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阅读建议〕
1.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1)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3)整体感知课文,谈谈威尼斯这座城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时间,交流各自的学习所得,质疑问难。
2.学生自由朗读想象,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水城之美。
(1)再读课文,把最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让学生先自由体会朗读,再分小组读,最后指名读。
(2)说一说自己所了解到的其他关于威尼斯这座城市的资料。学生说的时候,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相关影片或图片。
(3)抓住重点句子或词语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这一座水城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学习作者总—分的表达方法。
4.积累内化。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2)摘抄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拓展延伸。
(1)写一写。把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围绕一句话把景物特点写具体。
(3)课外阅读《威尼斯的小艇》。
资料
〔威尼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它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挥之不去。这个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欧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得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千米,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其间,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350座桥相连。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
〔水彩画〕水彩,用水调和后使用的绘画颜料。水彩画是用水彩绘成的画。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宏伟〕(规模、计划等)宏大雄伟。
〔胜名〕美名。
〔圣?马可教堂〕威尼斯的代表性建筑。耸立于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堪称建筑艺术的典范。教堂和98.6米高的钟塔,给每位游客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亲昵〕十分亲密。
〔祥和〕吉祥和平。
〔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马可?波罗(1254—1324)〕意大利旅行家,出身于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家庭。约1271年随其父、叔来到东方。经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高原、中亚细亚,翻越帕米尔,历时4年多,于1275年到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得元世祖忽必烈信任,出使各地,仕元17年。通晓中国文化礼仪,熟谙汉语和蒙古语。几次游历中国,曾至今新疆、甘、内蒙古、晋、陕、川、滇、鲁、苏、浙、闽及北京等地。还到过缅甸。在中国游历了17年,于1292年初离开中国。从海上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到达波斯。1295年末返回威尼斯。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书中盛赞东方之富庶,文物之昌明,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附阅读材料:
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了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