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诗情画意“话”江南

[db:作者]  2022-02-17 00:00:00  互联网


  《碧螺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生动情景。通读全文,既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之情,又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整篇文章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妙趣横生,既有古代传说的生动别致,又有采茶、制茶、品茶的新鲜有趣;二是描写幽雅,既有嫩绿透亮、碧绿清澈的碧螺春茶,又有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的“工艺”碧螺春茶;三是情感浓烈,采茶姑娘的紧张、兴奋,焙茶手的专注、欢愉,还有品茶人的心旷神怡。这些都勾画出了一幅诗情画意的碧螺春茶图。在教学时,宜采用读,默读、细读,品读、赏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在读中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意义上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片段一】“醒”在茶园
  师:请同学们细细品读,你觉得第四自然段美在哪里?
  (学生自主朗读第四自然段后全班交流阅读感受)
  生:我觉得这一段中的拟人句很美,把整个湖山写活了。“随着几声嘹亮的鸡叫,整个湖山醒来了。”
  师:醒来的还有什么?(板书:醒在茶园)
  生:采茶姑娘,还有晨雾,朝霞,茶树…
  生:我觉得这一段中的色彩很美,“晨雾”是乳白的,“朝霞”是红的,茶树“翠绿欲滴”,阳光“万道金光”。
  师:“翠绿欲滴”是什么意思?
  生:树叶绿得都要滴下来了。
  生:形容茶树非常非常的绿。
  生:我觉得这一段不仅景美,景物中走出的人更美,“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生:还有姑娘银铃般的欢笑声。
  师:姑娘们真是“神采飞扬”,表现在哪?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师:“醒”了的茶园,欣欣然张开了脸,谁愿意带着欣赏美的心情给大家美美地读这一段?
  (指名两名学生读文,读的时候播放舒缓的音乐。读完之后,播放采茶的场景,伴着采茶舞曲的音乐,画面上有潺潺的溪水,有新绿的茶园……)
  师:请大家在看画面欣赏美景的同时,想象一下自己眼中心中“醒”来的茶园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后,指名说。)
  师:你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茶园。我们读的时候也可以把它当作一首小诗来读:随着几声?嘹亮的鸡叫?整个湖山?醒来了?披着晨雾?踏着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学生读文,教师指导。)
  〖点评:春天的美景是迷人的,在这迷人的美景之中更美的是创造美的人。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的音乐和画面,将学生领进了“醒”了的茶园。美丽的春景使学生心旷神怡,优美的音乐又激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学生的思绪放飞了,飞出了狭小的课堂,飞进了广阔的生活。原先积累的关于春的有关事物的表象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一下子从记忆的闸门中奔涌而出,并且在不同的描述中相互补充、启发。在生活原型的刺激下,激活了学生再现生活的激情,于是滔滔不绝的佳言妙语就成了学生再现生活的丹青妙笔。这样的山,这样的人,点染出一幅幅江南采茶的画面,成为课堂教学中熠熠生辉的闪光点。〗
  【片段二】“奇”在焙茶
  师:入夜,寻常时分,应该是睡了的山村,可是由于碧螺春的茶汛,山村里又是另一番景象,怎样的景象?
  生:山村里万家灯火,又是另一番繁忙景象。
  师:这里的繁忙和采茶时的繁忙一样吗?请同学们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可以把你感受深的地方多读几遍,一会儿我们来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读文,教师行间巡视。指两名学生读)
  师:怎么读有感情呢?我们看第一句“入夜,山村里万家灯火,又是另一番繁忙景象”,是怎样繁忙的景象呢?(课件演示,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哇”的赞叹。)
  师:能告诉我“哇”的背后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想象,教室里寂静无声。)
  师:(微笑地)现在,同学们都亲眼目睹焙茶手制作碧螺春茶的情景,那么,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充分,现在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谁先来说说看?
  生1:读了这一段,我产生了一种新奇的感觉。在读这篇文章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碧螺春茶还需要经过制作才能品尝,也没想碧螺春茶竟然是在滚烫的大锅炉里经过焙茶手不住翻拌制作而成的。
  师:不光是碧螺春茶,所有的茶都要经过焙茶手烘炒。
  生2:老师,我想补充。文中的“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饶有兴趣状)哦,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2:“揉、搓、捺、抓”这一连串不同动作的描绘和“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这一形象的比喻,不仅充分地显现了焙茶手烘炒茶叶的娴熟技艺,而且也使我感到碧螺春茶制作的新奇之处。这是我以前闻所未闻的,因此感到特别新奇。
  师:(高兴地)说得真好!不但言之有序,而且言之有理。那么你能把这一连串的动作给演示一下吗?
  生2:(点头,做起动作来)
  师:(相机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弄清这四个动词的异同)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还有哪位同学需要补充的?
  生3:我读了这一段后,也被焙茶手娴熟的技艺给折服了。他们娴熟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对火候和时机的把握上,经验老到。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文,文章中用了哪一个词来表现焙茶手技艺的娴熟?
  生:(齐答)利索。
  师:(满怀激情地)同学们,正因为有了焙茶手这娴熟的技艺,才有了这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让我们捧起书,有感情地练读这一段自然段,读出对焙茶手的无限敬意,读出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茶的由衷赞美之情吧!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指名反馈读后齐读)
  〖点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接触课文的语言,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并注重“熟读”和“精思”结合起来,全过程自始至终把感悟语言和训练语言放在重要位置,点引学生“披文入侵”“切己体察”“潜心会文”,显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属性。学生于反复诵读中,读出了形,读出了味,读出了情,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
  【片段三】“醉”在品茶
  师: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敬佩新奇的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陶醉”是什么意思?
  师:忘我地沉浸在品茶之中,品茶也可以叫做?(品茗)
  读第六自然段,试问:文中谁陶醉了?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主朗读第六自然段后,全班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出示句式:▁▁▁陶醉了,醉在▁▁▁▁▁▁▁▁▁▁▁▁▁。)
  生:品茶人陶醉了,醉在了嫩绿透亮,碧绿清澈的茶色上。
  生:品茶人陶醉了,醉在了清香扑鼻,浓郁的茶香中。
  生:品茶人陶醉了,醉在了甜津津,清新爽人的茶味里。
  生:我陶醉了,醉在了如青螺入水,旋转下沉,一旗一枪,姿态极其动人的茶形上……
  师:是呀,每个人都醉了,陶醉于月下品茗的氛围,陶醉在朋友间的真诚的情谊和飞溢四周浓郁的茶香。
  〖点评:以“陶醉”入手,让学生深入文本中的场景,以品茶人的身份来赏析课文,尝一尝“碧螺春”。站在儿童的独特的视角上,让学生用一双双明澈的眼光来看碧螺春茶,他们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这也正是真正意义上的自读自悟。〗
  师:现在让我们也来陶醉一次。再读课文第六自然段,读出“陶醉”的味道来。
  (学生读文教师冲泡碧螺春茶。)
  师: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形、味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人们陶醉了。有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他也醉了,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学生齐读诗句)
  师:他真的能看到吗?你又能看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生:这里的“看”不是真地看,是人想到的。
  生:这里的“看”是诗人心中所描绘的。
  师:我们的语言真是深蕴内涵。看不是看,而是想象、描绘。面对一杯碧螺春的茶汤,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陶醉一下,用一两句诗描绘一下你心中的江南。
  生:在碧螺春浓郁的茶香里,我看到了翠色欲流的江南。
  生:在扑面而来的缕缕茶香里,我听到了银铃般的江南。
  生:在甜津津的碧螺春茶汤里,我走进了写意的江南……
  〖点评:这一片段承接上一片段,将一个“醉”字进行到底。引领学生走进自己心中真实而又美丽的江南,身临其境地感受诗句中跃动着的“陶醉”之情,享受到语言的鲜活意蕴,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内化了作者的书面语言,而且把阅读所获得的精神营养释放出来,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能量,让阅读真正成为“披文——得意——及物”的过程。这样,学生的心灵在文本的促使下,诗情画意“话”江南。〗

  本文获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6/2022-02-17/8142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