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黄河象》教学设计之四

[db:作者]  2022-02-17 00:00:00  零零社区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评价、争论,也可以表演出来。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培养了学生学科学、合理想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炙烤”“有气无力”“发现——发掘”“挖掘——发掘”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了解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点,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
    3、找出课文中推想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推想的依据。
    4、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领会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的假想,增长科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谁先给大家介绍?
     (指名学生上台解说并组织其他同学介绍、展示自制的化石图片或有关的资料等。)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出示课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板书课题:黄河象)
  (二)学习第一段
   1、看着这具大象的骨架样子(板书:骨架样子)
     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高大、完整。师板书。)课文在第几段描绘,请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
   3、齐读这些语句,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
   4、(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5、学生自由提问。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
   6、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检查: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学生回答)
   2、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化石的发现——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
   3、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4、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这句话。
     师板书:斜插沙土 脚踩砾石。
   5、师提问: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部分介绍了什么呢?
   6、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板书:假想来历。
  (四)学习第2—7自然段
   1、师问:什么是假想?
     生答:假设、想象。
   2、师: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
   3、科学家从哪几步假想了黄河象的来历?
    讨论得出四层:
    (1)当时的时间、气候和地理环境。
    (2)黄河象怎样来到小河边。
    (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
    (4)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4、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
   5、根据读书要求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
    (2)对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你想问什么?请准备好,在小组内交流。
   6、小组合作,表演大象当时陷进淤泥里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说说文中所说的黄河象是什么样的。
  二、复述课文。
   1、提示:(1)按课文的叙述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黄河象喝水失足——变成化石——发掘化石——展出化石。
   2、指名复述内容。
   3、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4、如果不是科学家想象的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
   5、自由感情朗读。
  三、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
   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
   2、生自由谈。并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出示甘肃地貌)
   4、待学生看完后,师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引导学生谈到环保的话题)
  四、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课文吗?(只要学生的见解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板书设计:
                  黄 河 象 
          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炙烤
           高大       ↓      斜插沙土
           完整       干渴     脚踩石头
                    ↓      
                    陷进
                    ↓
                    化石

  附:参考资料
  古生物生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而现已大部分绝灭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芦木、鳞木等)、古无脊椎动物(货币虫、三叶虫、菊石等)、古脊椎动物(恐龙、始祖鸟、猛犸等)。古生物死后,除极少数(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由于特殊条件,仍保存原有的组织结构外,绝大多数经过钙化、碳化、硅化,或其他矿化的填充和交替石化作用,形成仅具原来硬体部分的形状、结构、印模等的化石。
  化石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大多数是茎、叶、贝壳、骨骼等坚硬部分,经过矿物质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仅保持原来形状、结构以至印模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的生物遗体、遗物或印模。也有少数是未经改变的完整遗体,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等。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6/2022-02-18/8173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