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风筝》教学设计之一

[db:作者]  2022-02-17 00:00:00  零零社区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色彩复杂的句子的含义,进行探究性学习。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学情分析:
    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尽管两节课下来,学生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①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②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
    ①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②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③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配乐录音,让学生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字音字义,积累优美词语、精彩片段。
    注音:蜈蚣(  )  瑟(  )缩
    解释:伶仃  憔悴  肃杀  诀别  嫌恶  苦心孤诣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c.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再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
    [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
    [问题探究]
    ①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
    ②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
    ③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师生讨论后,教师加以评述。
    [教师小结]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①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
    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③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投影出示字、词及文学常识。
  二、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本节课继续研读课文。
   1、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
   2、指名朗读课文(3—12段),对课文主体内容再交流探究。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
    再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
    在预习与思考前提下,小组内交流,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相
    互派代表问答,教师引导深化,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好如下问题)
   3、学生可边读边思考或读完整体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第一组:
     (1)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请你用自己话概括。说说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这时的小兄弟是怎样的处境?
     (3)这部分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用得很贴切传神,找出来,说说为什么用得好。
     (4)通过3、4段的学习,你进一步感悟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全班交流、补充。
    [教师小结]
     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第4题可放开让学生说,教师不一定给评价)
    第二组:
     快速默读,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1)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2)从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句子,说说反映了什么主题?
     (3)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作者一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他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组:(教师要重点指导第三组的问题,可由浅入深引导)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1)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2)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小结)
      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三、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请学生根据练习三准备的作业在全班交流。
    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以上练习如课堂时间不够,可放到课后练笔中写)
    小结
    《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四、课堂总结
    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尽管两节课下来,学生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看风筝   嫌厌 ——→ 风 ←——喜欢
          我 { 忆风筝 { 毁坏 ——→   ←——偷做 } 小兄弟
                    忏悔 ——→ 筝 ←——忘却
  七、课后反思: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6/2022-02-18/8178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