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
教师提示一些字词的读音。(多媒体显示)
隶(lì) 扳(pā) 谒(yè) 邑(yì)
矣(yǐ) 泯(mǐ) 称(chèn)
卒(zú) 焉(yān) 耶(yé)
2.复读课文,读清句读。
教师提示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多媒体显示: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后,同桌为一组,展开对抗竞赛,底分均为100分,每发现一处错误扣5分,扣完即止。
第一轮:翻译课文
同桌每人口头翻译课文一段。互相质疑、评价、记分。
第二轮:认读课文,(多媒体显示):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求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第三轮:文言知识大评比。(多媒体显示):
(1)解释带点的字
①世隶耕
②未尝识书具
③并自为其名
④指物作诗立就
⑤稍稍宾客其父
⑥或以钱币求之 |
⑦环谒于邑人
⑧不能称前时之闻
⑨泯然众人矣
⑩受之于天
⑾贤于材人远矣
⑿得为众人而已耶 |
(2)一词多义
其
其诗以养父母
其文理皆可观者
父利其然
其受之天
如此其贤也
彼其受之天
|
之
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以钱币求之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受之天 |
于
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3)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 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
伤仲永 父异焉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得为众人而已耶?
如有困难,教师点拨。仲裁权归教师。
(明确):
(1)①属于 ②曾经 ③题上 ④完成 ⑤渐渐 ⑥有的(人) ⑦四处拜访 ⑧相当 ⑨完全 ⑩承受 ⑾胜过 ⑿能够
(2) 其:①他的,指方仲永的②代方仲永写的诗③这样④他⑤他的⑥他。之:①代“书具”②代“仲永”③代“仲永写的诗”④代“仲永的诗”⑤“方仲永很有才这件事”⑥结构助词“的”⑦调节音节,无意义。于:①引出对象②在③表示比较④介词,从。
(3) 奇:对……感到惊奇
宾客:把……当作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利:认为……有利
伤:为……哀伤
异:对……感到惊异(诧异)
(4)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4.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多媒体出示相关题目: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
(1)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闻”和“见”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方仲水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贪利之举却导致他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详略处理,有力突出文章主旨,体现“伤”的含义。
(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使学”。从道理上讲,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
学生听读课文,标画字音、断句。
请一名学生认读并领读。掌握字音。
根据教师提示,学生齐读课文,读清句读。
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按要求进行比赛、评价、记分
这是一段尚未标点的文章,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同桌两人交错认读,比赛方法同上
学生在练习本上直接写答案,同桌一组比赛,找二人板演,互相比赛。
每一道测试题的单数题由左边同学完成,双数题由右边完成。
学生边读边思考思考、然后合作讨论交流,并自由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