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美文 > 情感美文 > 正文 返回 打印


[db:作者]  2019-01-21 00:00:00  互联网

  似乎多年未写过信。

  如今,通讯如此发达,手机、电脑普及,不在一个城市,上上网,可以视频、语音聊天,就算要发什么物品,也是用快递,国内最多三天就到,大概,没几个人还会写信,嫌速度太慢了。

  记忆中,写信还是90年代的事情。

  最早是念技校的时候,会写信给父母,以及初中的同学梅子和韶仿他们。我在市里念书,离家不算太远,坐车几小时。当时,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只有周末才能出去走走。其实学校也有信箱,但不够快,到市里寄好些,所以,每逢星期或者星期天,我们同班的女孩子们,总三个一群、五个一起地把预先准备好的信寄回家,顺便逛逛街。跟父母无非是报平安,跟朋友说说各自在学校里的近况,包括生活学习方面,还有一些趣闻。在技校的一年多,实际上过得极不开心,是那些信件陪伴着我,多少有份心灵慰藉。

  1997年11月21日,与两个技校的同学一起,第一次南下打工。依旧写信回去,其中,包括班主任杜老师。母亲不在家,父亲又不管我,是老师借了200元给我作为车费,这份情,一直记在心里。上班后第二个月厂里发了工资,我就把200元放在信封内,连同写给老师的文字一同从邮局寄走了。怪我不懂寄信规矩,信封里不能夹钱的,以致班主任未收到我的信和钱。我没指望要老师回信,因此只写了收件人的地址和姓名,老师并不知道我写了信,更不知道我还了钱给她,我到2006年来大连后才清楚这事(此乃题外话了)。只是,少了班主任的消息,渐渐断了联络。

  1998年,我去了广东东莞,在长安镇时力厂做事,经常写信回湖南。那时,梅子、韶仿、向华等许多同学都在八中读高中,不在同一班级而已。一有时间,忘不了寄信给他们。每次,洋洋洒洒写满几大页,邮费超支,需要加钱,可我愿意。打工比较简单,车间——食堂——宿舍三点一线,而枯燥的打工生涯之余,一封一封信,成了我的精神粮食。高中生活非常紧张,同学们回我的信很短,往往只有几句话,叮嘱我保重身体、照顾好自己之类的话,梅子的信相对长一点,毕竟,我和她是从小学就同班,交情深厚些。我理解他们,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惦念在心中,就已经够了。

  当然 ,有写信给父母。还记得,因父亲打了我一耳光,我才负气跑出去闯天下。虽然这样,但是,真的出门在外,报平安是作儿女的本份。一向,告诉父亲和母亲,我过得不错,请他们别担心。开始,没留寄信地址,父亲再三嘱咐我留一个,好回信给我,我才听了他的话,在信封上注明。怕父亲等得焦急,于是,次次寄快件,要他寄平信,我等几天收到没关系。父亲写的信有很多错别字,他念书少,不过,我明白他的意思,每封信,要仔细看了又看,然后保存着。

  后来,父亲和母亲吵着要离婚,闹得沸沸扬扬。我人在广东,心早已飞到了家里。想请假回一趟,上面领导不批,只好作罢。不停地写信,父亲再也没回过我,我的信件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九几年,打电话麻烦得多,要到镇上赶集的地方才可以,加上,电话号码位数变了,新的我不知道,无法知晓父母的情况,只能干着急。

  再后来,听说,母亲去了湖北,八中的同学们高中毕业了,大家各奔东西。有的考上了知名大学,有的名落孙山,或者复读,或者选择外出打工。昔日的同窗好友,各有各行的路,慢慢失去了讯息。连梅子,不知怎么的,同样没了书信往来。

  1999年夏,经历过一场生命中最凄然的别离,再也不肯写信。我心如死灰,沉沦了好一阵子。将自己孤立起来,每天像行尸走肉一般。写信的岁月,不觉中远去。

  特别怀念曾经盼信、等信、以信寄情的日子,甜蜜中带着丝丝无奈,等待中念着几许牵挂。信中,有对亲人、朋友的爱和思念,写信,是那个年代,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最好的方式。

  现在,仿佛没有了当年用笔一字一句记载喜怒哀乐的耐心,连手机短信都懒得发,有事直接打个电话,方便,快捷。社会在进步,而青春时光里,写信的纯真,已不再,关于信件的种种,唯有停留在回忆中了。



http://www.00-edu.com/meiwen/3/2019-01-21/32090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