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或不见,他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不念,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不爱,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不跟,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不弃。”
————题记
退学366天。
都说20岁是最好的年华。青葱岁月里的惊涛骇浪,也带着一丝甜蜜的忧伤。我们试图说清所有的来龙去脉,却终于在一番挣扎之后发现,当一切都过于清晰、详尽,反而不知从何说起。幸好有村上春树,有Beatles,有——《挪威的森林》。那些平缓舒雅的文字背后,涌动着年轻时代特有的伤感和激情,说出我们一直想说的话,那些纯真年代的——爱的物语。
一直以来,我听太多人说起了《挪威的森林》。真正读到它,却是自己高二退学之后。关于青春的记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然而那些岁月里的感伤,沉醉确实如此相同,在生命深深的留下烙印。38岁的渡边在飞机客舱里听到Beatles乐队的曲子《挪威的森林》时,一下子陷入往事,无法自己。音乐早已了无痕迹的渗入生命,在不设防的时候突然发现,牵动心中微微的疼痛。即使历经十八年的沧桑,20岁时的风景依然鲜明如昨。渡边仍可真切地记起那片草地,仍然记得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那时空气里弥漫着青春的芬芳气息。
首先说说作者吧。对于村上春树,有一种类似于久闻大名的感觉,《挪威的森林》一度成为了一种流行,似乎大家都以读一读春上春树为时髦似的。有人大肆宣扬他的书籍是多么的美好动人,而有的人只是嗤之以鼻,更有人说这本书带坏了许多人。可人们不论如何言论,《挪威的森林》却依旧是静静的。使人联想到嘈杂的小酒馆内,一个热爱旅行与崇尚自由的日本男人,一边用微型放唱机放着那首“寂寞的心”,一边写他的《挪威的森林》。
初读村上春树的作品被吸引,似乎在作品中体验,又似乎是个旁观者。当我第一次打开《挪威的森林》,一下子就被它领入略带感伤的青春情韵之中。小说情节是平平的,笔调是缓缓的,语气是淡淡的,然而字里行间却鼓涌着一股无可抑制的冲击波,激起我强烈的心灵震颤与共鸣。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构造了一个现代寓言:一个个人如何在自我与现世间达成一个平衡。
小说主人公渡边的20岁同大多数人的20岁一样,上寄宿学校,与三两个知交一起消磨时光,当然还有,恋爱。日子缓缓地流淌,年轻生命的水流总是新鲜、动荡的,不时有一些惊心动魄的情节和突如其来的意外。
年轻脆弱的心灵有一双易折的翅膀。直子和木月在自我封闭的“无人岛上”长大,想要同化到外部世界中去的努力始终不能成功,最终终究要偿还成长的艰辛。木月以自杀的方式解脱,十七岁的生命戛然停顿;直子在疗养院仍然未能治愈自己,也自行中断了年轻的生命。生与死之间仿佛只有薄薄的一纸之隔。不同的道路最后却是殊途同归。才发现,死亡离得如此之近,带着宿命的悲哀和铅灰色的沉重。
渡边的青春岁月里仍然风景无限好。除了世外桃源般的疗养院里的直子,仍有一个生动活泼的绿子为他的生活涂上一抹鲜明的色彩。对于渡边而言,爱穿短裙、思维活跃的绿子是他与现实环境相联系的媒介,正如当初木月和直子试图通过它进入外部世界一样,然而渡边却跨过了那道鸿沟。他站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在“哪里也不是的外所”连连呼唤着绿子。
许许多多似曾相识的片段从眼前缓缓掠过,带着温暖亲切的信息,唤起心底里深深地共鸣。我们在渡边、直子、绿子、木月、永泽、初美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我,看到了你,看到了他,看到了她。在渡边困惑和迷乱中,我们轻触到一颗纤细易感的心,一如我们自己。
成长是我们咀嚼不尽的话题。我们都有相同的体验——恋爱中的喜悦、甜蜜、忧伤和迷乱,对一切装模作样的言行举止的不满和嘲笑,难以和外面世界沟通的茫然无措。
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略带感伤的恋爱小说,但我更愿意说我思考人生的哲理小说。木月死了,直子死了,初美死了……,还有如绿子的家人等等,有的是自杀,有的是癌症。以木月死去的那个晚上为界,渡边君说他再也不能如此单纯地把握生死了。“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自杀死去的人,似乎都不惧怕死亡。问题是究竟是什么使得他们选择了生的另一部分。孤单?无法忍受世俗的眼光?而渡边君经历过木月、直子死的巨大打击之后,依然可以选择坚强的活下来,这种活着的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奇迹,具有顽强的生命意志。渡边君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的计算士都有那么一点相似,讨身边的人的喜欢,对于纷繁世界的淡定从容,具有一种永泽所说的特质。
小说主人公渡边以第一人称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落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虽然整个小说弥漫了太多过于人生道路与未来的迷茫气息,融进了许多死亡的铅灰色格调,但欣慰的是渡边最终在木月、直子、初美的离开中涅槃,从死亡泥潭中重生。所以,还好,结尾是给人以生的希望的,是光明向上的。
初读村上春树的作品被吸引,似乎在作品中体验,又似乎是个旁观者。当我第一次打开《挪威的森林》,一下子就被它领入略带感伤的青春情韵之中。小说情节是平平的,笔调是缓缓的,语气是淡淡的,然而字里行间却鼓涌着一股无可抑制的冲击波,激起我强烈的心灵震颤与共鸣。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构造了一个现代寓言:一个个人如何在自我与现世间达成一个平衡。
在小说里我看到了年轻的迷惑与无奈,感受着年轻的反叛,大胆与率真,既有年轻的奇异的哲思,成长的奇思妙想。我体味着作者说话的方式特别,那些隽永的语言常常克抽离出来而成格言,如“只有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思念,才能装进一种称作小说的不完整容器里”,“我们一直把死当作微尘般吸入肺里,一边活下去”。我更感受到人物鲜活的个性,无论是直子的挣扎与感伤,无论渡边的矛盾与拼搏,还是绿子的率性与张扬,都是如此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每种个性都是青春的烙印,都是与此熟悉的出现在自己或身边人的身上,让我不得不感同身受。我思考生与死,思考过去与未来,甚至感受到渡边如同置身于庞大的森林一般的无奈与迷茫,但幸运的是我和他一起走了出来,感受到了光明与生命的可贵,也学着更加珍惜青春与身边的朋友。
现在我庆幸读到了《挪威的森林》。我想说,还好有村上春树,还好有挪威的森林,讲述着我们的特有感伤,同时带着我们穿越那些迷茫和困惑,告别那阴沉的铅灰色,让我们在新的起点仰起年轻的头,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每个人的情感世界总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即使是最心爱的人有时也会无法到达。每个人也都会有孤独和无奈,只不过每个人的感受程度不同,隐藏方式不同,村上舒雅而又与众不同的文字表达出每个人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给人心灵的慰籍与共鸣,每一个普通人在书上找到自我,那就是我,我们就在感受着那种从自己身上滑过的痛楚或是愉悦,甚至可以留下一丝丝痕迹。我们感觉到了那些都市边缘人鲜活的生命在痛苦和哀嚎。反复阅读村上的这本书,越发让我感觉到无奈,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生活与我的生活天差地别,渡边的18岁,经历了困扰、徘徊、失去、追求、错过,他的青春充满回忆,仔细想想19岁自己,似乎也找不出能令我回忆的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