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很伤身体地看了一部完整的电视剧《我可能不会爱你》,不得不被里面的剧情、台词深深吸引,耐人寻味的同时,似乎也隐射着某种相似的情节。于是,我很奇怪地敲击出了这个标题,但还是怕亵渎了关于某些词的神圣,所以只想小心翼翼。
——写在前面的话
一直以来,做过很多的梦,梦里出现过很多的人,认识的、不认识的、似曾谋面的、或预期遇见的;有在现实里不曾实现的美好的,也有令我毛骨悚然以致于从梦里哭醒的。曾经以为自己有些神奇——是相比其他人,所独具的神奇;后来发现,会有这种经历的,不只是我——其实是这个世界很神奇,生命很奥秘;超越生命的一些东西,更奥秘。
怕做梦,但意识里似是迷恋着梦境。恍若隔世的飘渺,为那些如花一样凋谢在残阳里的悸动,营造着绝佳的雨榭楼台和戚戚然的相见相别;但梦里梦外,梦醒后,终究遗留下来的,只是自导自演的瞬间的灿然,和那些难以从记忆里删除的惊悚桥段,好不心酸。二十岁的年纪,别了花季雨季里的花样年华,别了偶然擦肩里的众里寻他,别了千里一骑后的博君一笑,别了泪洒长亭时的不说再见,于是,依旧年轻的岁月里还剩下什么,又拥有什么。或许不论是什么,不论是经历过的感情、跋涉过的学业、受创过的家庭、还是在内心苦苦挣扎过的生活态度,面对这些,都不应该有悔恨,哪怕延伸在身后的是自己踏出的一条狭隘泥泞的道路。就像有人说,谁的的青春里没有过失望的篇章,谁的记忆里没有过暗淡的色彩,我们总是在过去狠狠地绝望过一回,然后才突然醒悟般地走向未来的生活。只是,我不希望,每一个人都要去绝望那一回方可醒悟,每一张灿烂笑脸都要有说不尽的沧海桑田方显明朗,而每一次弥足珍贵的拥有,仅待到失去后方知其可贵。所以,是否有梦就应勇敢去追,不计成本、不想得失,哪怕遍体鳞伤;或许因为年轻,或许因为永远不知道明天的今天能否花香依旧。
这样形容追梦,不知是否会有人说太过消极。毕竟为明天存不存在而担心、或者说把每一个今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未免有些杞人忧天,而且真要做起来,也不那么容易。但生活本就是一道没有固定答案的辩证题,对与不对,在于证明的方法与路径,而不是草草得出一个对与非的结论;生活里正是各种过程的积累,才创造出了它的喜与悲,激情与平静。有时,一场没有结果的追梦,就像是一次不计代价的付出,不问结果的奉献,不求回报的祝福,不曾离去的坚守,而感情上尤甚。但终究还会是有所收获的。这让我想起剧中程又青所说的:其实认真去面对的每段感情,一定都会有所收获;所谓的收获也许是快乐、美好记忆、甚至婚姻,就算最后结果是再见,也还是会有收获——认清我们自己。
近几年,身边陆续发生着一些事情,让我不断地去思考关于爱情、婚姻以及友情、亲情这几者之间的关系。以前总认为自己还小,不愿主动去触及这些话题;后来的不愿,似乎更多的是对自我情感的隐藏吧。于是,很多年少时的梦,都在一种若隐若现的揣测、期待、失望、落寞与最终的平静中上演着一个人臆想出的悲喜剧。在这个剧中,那个假想出来的你、我、他也曾共有着一段昙花一现的美好片刻,也曾在只属于那个时代的时空中做着自己的梦,也曾体味过一种真正揪心的痛苦,但最后,这些轻盈的梦,带着一直在幻想、一直在追求、但从未真正拥有过的那个年少的我们,随着时间一起回旋升腾,有如氢气球,在一个合适的高度,以最好的姿态爆裂。没有烟花四处飞溅的灿烂,唯有声音,撕心裂肺,也畅快淋漓,一声过后,便了无遗憾。而那个我们呢,也在这种回旋中渐渐认清着自己。
抬头仰望,星辰依旧。岁月仍旧习惯以她不变的步伐匀速前进着,优雅、细致,只是小时候感觉她走得很慢,长大后却发觉自己已跟不上她的节奏。但时间是没有改变的,只是我们在被无形的时间慢慢改变着。在这种改变中,或许苍老了容颜,惨淡了誓言,遗忘了诺言,也原谅了谎言,于是总会有什么,会历久弥新,会如酒一般,愈酿弥香。由此想到爱情与婚姻,当彼此深爱的两个人走入了婚姻殿堂,他们也开始走进了彼此的生命,不再以自我的世界为中心,爱情也由只有两个人的甜蜜私语,演变为一家子的长相厮守;婚姻由白色婚纱里的两厢情愿,演变为了柴米油盐中的五味陈杂。在每天看似重复着的单调中,可能不再有惊天动地的瞬间,不再有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怦然心动,但平凡的生活中,也充溢着不必道明的幸福。那是彼此的默契,是认同,是赞许,是用心经营,而不是永远空洞的海誓山盟。
我曾经这样祝福过姐姐:爱情不是婚姻,但婚姻需要爱来维护;有爱,有理解,有包容,才会有婚姻世界里平凡琐事中的相濡以沫。我没有经历,还不能完全体会出“贫贱夫妻百事哀”背后的辛酸与无奈,但美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并不是紧紧依靠贫贱或富有来评析的,而是是否始终在一起的心。
守着一方净土,品味细水长流的温柔,不想再去奢求,那般轰轰烈烈的游走。
以前总会固执地以为自己真的相信缘,现在觉得这种相信不过是一种习惯——认知的习惯,感觉的习惯。但感觉有时也是错觉,正如外表往往会欺骗眼睛一样,所以人偶尔需要停一下忙碌的脚步,去改变已经习惯的习惯,去习惯不习惯中的挑战。亦若爱,在经历过时间里太多的变数后,若仍旧抱着几年前的承诺去索求与曾经相同的爱,那可能就是一种爱的习惯了,而这种习惯已不再是爱,可能已经是负担了。剧中李大仁说,你有没有想过,一个男人为什么会爱你?他就是因为喜欢你原先的样子,你做事的方法,你对于万事万物的态度;可是为什么女人只要一谈恋爱,就会变得不可理喻,要不就是…依附着爱情失去自己。或许恋爱中的女人是值得谅解的,毕竟这个群体在任何一种社会体制下,都摆脱不了“弱势群体”这一头衔;她们的无理、猜忌、嫉妒恰恰是反映出内心的害怕与恐惧,害怕得到后会失去,害怕一直拥有的骄傲会顷刻间崩溃如泥,害怕。所以,她们可能迫不得已选择一时压抑,选择抓住看似实实在在的完整;有的选择摆脱挣扎、做回自我;也有的选择活成一首诗——见到你,我就低到了尘埃里,然后在那里开出花来。但不论怎样,总有一点需要明白,人永远是独立的,有着自己独立的灵魂与思想,爱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让双方成为爱情的附属品,它不是百依百顺,不是无原则的妥协,不是为迎合对方而一味改变自己,哪怕有一方当了爱情里的配角,也应当是有着自己个性的配角。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来,爱情的世界是微妙的,变与不变,有如排列组合,一个数字间位置的微小变迁也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般的巨大效应。也许某些时候,在这条浪漫又艰辛的路上,会累了,倦了,想靠岸,却很难。难以回头的路,只能一直向前走。所以,才有了错失,也有了坚持;有了遗憾,也有了释然;却不会再有孰是孰非的纠缠。
记得在某个青涩的年代,有一种感觉叫默默喜欢。但是后来才明白,原来喜欢不是爱。喜欢一朵花,你可能会随手摘走,但若是爱那朵花——纯粹的爱,你更可能会倍加呵护,让她好好开放。两个恋爱中的人,令人感动的不是彼此长久地双目凝视,而是他们眼望着同一片天空。我折服于李大仁对程又青的爱,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对她一如既往的付出与从不质疑的关爱,更折服于两者之间高度的理解与默契、信赖与认同,或许是那相识的十五年给了他们一个美好结局,但人一生又有多少个十五年,能够用来等待,用来不求结果地全力去爱。
爱到情深处,是放手后的依旧守候,是转身后的依然祝福,是不需要承诺的永恒的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