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美文 > 情感美文 > 正文 返回 打印

学会慈爱

[db:作者]  2019-02-02 00:00:00  互联网

近几天读了季羡林老人家的《读书与做人》一书。这本书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7月出版的,应该是在老人家离世之后。

《读书与做人》精选了季老对读书治学生涯,对平生师友的回忆文字,及探讨做人处世的散文、随笔60多篇。季老谈读书,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大学者而写小文章,可见一代学问家对学术的真诚与缜密。季老论人生,信笔拈来,娓娓而谈,慈爱有加,以期颐历练的心态,平和的对待世间种种苦难,深情明理,笔调平实亲切,给人心灵莫大的抚慰,像老人家就坐在你的面前,语重心长地对你讲着他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叮咛这番,嘱咐那番。面对慈爱如父,学富五车,异常丰富的老人,你只有喏喏地称是的分了。

季老十分看重书籍,他认为:“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所以他非常赞同张元济的一句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他视书为友:“我的藏书都像是我的朋友,而且是密友。”所以他把坐拥书城当作自己人生的一大幸事;“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他珍惜书籍、重视读书。

季老在治学方法中指出,要抓住一个问题不放,甚至一生都在探究它;收集文献资料的时候要竭泽而渔,下苦功夫、真功夫、实功夫;要带着明确的问题去读书和查阅资料;要学会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去读书;要有理论,有比较宽的知识面,懂外语,熟练使用汉语;要“中西兼通,中外结合”;做学问可以杂一些,但一定要有重点,否则取得不了任何成果……像这样的经验之谈在书中俯拾皆是。

在季老的眼里,人生就像随波逐流的花瓣,颠簸一下自己,就清醒一下自己。他既不崇拜哲学大家们的高谈阔论,更不造作自己的文学造诣。在他的文笔里,人生轻薄得似雾不可雕琢,似雨轻抚心灵;北大的“老大爷”淡薄得如一棵老树可有可无,厚重的如一片薄板遮盖着年少轻狂的北大学子。

季老认为,人生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食色,性也”的发扬光大,都有本性的私欲,都有独霸充满整个地球的理论可能。人生没有主动权。人的生死无法自控,除非不想活了,能有主动权,否则,永远被动。生死是一定的,但是道德却可能有长久,永恒。相比与动物,人则是在道德的范畴里造作。动物没有什么道德和恻隐之心,无所畏忌,该吃就吃。而人类则是在一片公德范畴内存在。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季老最朴实的生活哲学。一生清淡如水的学者,被人们崇拜的高喊:国学大师。而季老,受宠若惊:受之有愧。而且一直强调自己无大志。也许正是季老的平淡自如、自始至终,穿透了浮躁、急功近利的世人的心灵。季老的自如却深刻的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倡导。平实了人生的繁杂,超度了人生的意义。习惯于人生的磕磕绊绊,成就了人生的意义。季老对于缘分、命运和机遇的解释,犹于他对自己无大志的解释一般朴实和自然。轻轻的走来,自如的行动,恰如其分的啮合,人生的机遇、缘分、命运也。极其平凡的生活,讽刺了轰轰烈烈的浮躁。

季老认为自己是一个颇为敏感的人:我这一面心镜,虽不敢说是纤毫必显,然而确实并不迟钝。我相信,我的镜子照出了20世纪长达90年的真实情况,是完全可以依赖的。按理说,人对自己的“我”应该是十分了解的,然而,事实上却不尽然。依我看,大部分人是不了解自己的,都是自视过高的。这在人类历史上竟成了一个哲学上的大问题。季老在不同的文章中都提到他的看法:人一死就是涅槃,不用你苦苦去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不管寿长寿短,都要尽力实现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的价值。多体会“民胞物与”的意义,使人类和动植物在仅有的一生中过得愉快,过得幸福,过得美满,过得祥和。季老还说:能够60%为他人着想,40%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全书通篇都贯穿着季老通透的宇宙意识,将渺小的人摆上自然界合体的位置上,将一草一木,一虫一鸟摆进去,忽之看宇宙,忽之看内心,整个通透澄明、八极游刃、大智大慧的人生!

大师逝去,道德永存!如今的无为者,静下心来,慢慢地平淡持久地学习吧!学不来他的学问,就学学他的慈爱之心!慈爱地为人处世,慈爱地做学问。这是凡人可为的第一要务。当代的人拥有的东西虽然多了起来,但我觉得能拥有一颗像季老这样的慈爱之心是最重要的了。这可能是人类进步的希望,也是造物主的初衷呢。



http://www.00-edu.com/meiwen/3/2019-02-02/51583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