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四月清明

[db:作者]  2019-01-22 00:00:00  互联网

  太阳朗照的四月,没有了清明的气氛。天空似乎更清明了,鸟儿的啁啾似一首首隽永的诗,每天,总在耳边想起。在春光灿烂中,飞翔出一条条美丽的弧线。婉转的清音,欢快的基调,把春渲染得情趣盎然。似乎大自然就在屋檐下,听得到,看得见似的。小鸟在厨房的窗前,在每个窗下鸣叫,还在客房外面的一角,安了一个家吧,总见它们飞来飞去的。

  4号那天,乡下的堂哥娶了儿媳,热闹的场景,不啻于我们这些出外的人的婚礼,四辆黑色的轿车,还有几辆送行的面包车,婚礼有点奢华。

  每逢这样的时候,才会看到更多儿时的伙伴,看到很久不见的姑姐。觉得时光真是残酷。以前的大伯大叔一个个都银霜夹杂,或是驼背弯腰。姑姐们一个个都显得有点苍老了。特别是在城市的四姑,脸色还挺红润,但满头自然卷曲的白发,让人觉得有些苍老了。记得,80年代初,我们对城市的印象都来自于她们一家。漂亮的穿着,白皙的皮肤,那就是城里人的特征。她们一家,也勾起我们这些乡下妹子对城市的向往。聊天中知道,她下岗后,只有1000多的退休工资,在乡下生活还行,在小城生活,肯定会很困顿。衣着也是90年代最昂贵的面料,虽料子挺好,但不合时宜了。五姑的一生,却是大起大落,从超生,到没有了工作,后来又离婚了,但却凭胆识走进了省城,买了房子,安了家。另一个三姑,年轻时候,就是勤劳苦干,善解人意的。现在依然清瘦。老爸至今还对她当年对于一村有困难的人的帮助津津乐道。心里不由然对三姑充满了敬意。聊天中知道,一比我大了几岁的堂姐已经离开人世好几年,不由得唏嘘,感叹生命的短暂和脆弱。这个在我四年级好一阵子不能自己走路上学,无怨无悔背了我差不多半个月的堂姐,就这样离开了我们。还见到了很多人,每个人,几乎都会引起我对那时候的回忆。每逢这个时候,回忆逝去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总是满满的感动

  5号,扫墓了。老妈也在我的撺掇下,第一次去扫了我们家的墓。她说,第一次扫墓是儿时了,好像只有几岁。比老妈大了6岁的老爸,一脸的矍铄,爬山的速度不落后于我们这些后辈,一路上,他总是为我们介绍陌生的村落,还有那里的熟人。老妈总是嫌他多话,我们却无所谓笑着。老爸的开朗和豁达,更令我钦佩。自己生活在家里,却自得其乐。儿孙们回来了,他当然喜不自禁。

  和祖先们的年代久远,自然没有扫墓的伤感。最迟离开人世的,就是我的爷爷了,都已经过去35年了。只有外婆,是22年前离开我们的。每年都少不了祭拜外婆。(外婆村,离我们村只有一条不到一米小水沟。)她是我们儿时的庇护神,疼外孙比孙子们多。哥哥弟弟住她家比住我们家时间多。

  清明放假,总是和农忙假一起放,除了祭拜祖宗,就是大睡懒觉,醒来翻翻书。看高中的教科书,小学就开始了,翻看大哥的高中书,最记得的就是《花城》一文了,从那以后,就知道花城就是广州,有火红的凤凰树。

  翻开高中语文第五册的第一单元,看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知道人生的境界有四层,一般人很难达到天地境界。读《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喜欢庄子拒绝楚国两大夫的从容:庄子持杆不顾。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总会觉得钱钟书语言犀利,见解独特,文字隽永。他会让你不由得停下咀嚼,总会让你揶揄,总会让你捧腹。读这样的文章,不能只是浏览。他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比较中国诗人和西洋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这样意趣丰富的句子在文章中,随处可见。钱钟书的文章风格在此篇得到了印证。记得第一次看《围城》,根本不懂得品味,就像嚼太热的肉一样,呼噜一下吞下。再读《过秦论》,不禁被文章的铺陈所打动,对比、反衬,自若天成。文章的论点呼之欲出,看着,觉得文字间有铿锵入耳的味道,想大声读出来。不同的年岁,或许读一篇文章,味道真的不一样。感谢这些年月的沉淀,让文章在心间活色生香起来。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四月,清明的天空,温暖而明净。



http://www.00-edu.com/meiwen/5/2019-01-22/35260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