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美,人类才可以走向自由
文/黛亚
爱和美是不可分割的。爱包括施与的慈爱,完美自我的欲望之爱和与自然合一的无由之爱,前二者是理性之爱,后者更多的是感性之爱。只有通过爱人类才可以走向美,通过美人类才可以走向自由。在这里主要论说一下通过美人才可以走向自由。下面通过理性、感性和超越理性和感性的宗教体验来简单论述审美达到的自由。
人在理性的逻辑和自我想象中完成了审美自由
以审美求解放达自由,是美学史上众多美学家作为有限个体生命造面临身心困境时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意向。其中,德国古典美学的表述尤为集中,其审美解放的思想由康德首先提出,经席勒、黑格尔继承和发展,在美学上形成了一种关于人解放的系统理论。他们都指出了人可以由审美之途达成个体与人类的统一,从而摆脱束缚,进入自由境界。
德国古典美学是对人的本质的理性共设的前提下来论述审美解放的,是理性至上主义的逻辑结果。“人是理性的动物”是对人的本质不加怀疑的预设。审美即是人由自然状态到达理性状态的一个中介。席勒说:“从感觉的受动状态过渡到思维和意志的主动状态,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来实现。”他认为其原因是因为“仅仅作为感性本质的我们是不独立的,作为理性本质的我们是自由的。”
同样,“在黑格尔看来,人的本质=自我意识。”黑格尔从绝对精神出发,把人视为理念自我运动或自我异化的过程。人的本质在于对绝对精神的追求上,即人的天性是在于追求自由,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自由是心灵的最高定性。”在人与外界的欲望、认识和审美三种关系中,只有在审美中,对象“不显得受我们人的压抑和逼迫,”主体也不被对象的具体效用所束缚,从而我们就可以把“美的领域活动中看作一种灵魂的解放,而摆脱一切压抑和限制的过程。”这就是黑格尔的“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理论。
总之,德国古典美学通过理性逻辑和想象的审美走向灵魂的自由。
人类在感性的蔓延和欲望中实现了审美自由
以尼采为代表的的是肯定感性至上的审美世界观。“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他提出了“酒神精神”。酒神精神在他看来是生命意志的象征。他的特点是:酒神祭之作为一种洋溢的生命感和力感,在其中连痛苦也是起着兴奋剂的作用……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生命意志在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竭而欢呼鼓舞——我称之为酒神精神。这是对声明自身的肯定,他说:“酒神精神的一个重要标志,乃是支配你自己,使你自己坚强。”
在尼采的《理性边缘的哲学》中他写到:“一个来自充盈和超充盈的、天生的、最高级的肯定公式,一种无保留的肯定,对痛苦本身的肯定,对生命本身一切疑问和陌生东西的肯定……这种最后的、最欢乐的、热情洋溢的生命肯定,不仅是至上的知识,同时也是为真理和科学所严格证实的认识,并且成了科学和真理的基础。”
他说在酒神精神中找到了那隐藏在个体化原理背后的生命意思,才是真正“形而上的快感”。在其中“人与人重新团结”“和解、融洽,甚至融为一体了。人“疏远、敌对和被奴役的大自然”也“和解”了,人与神的界石也被拆除了,在醉态中,人与太一互相交融为一体。叔本华强调的是对痛苦的解脱,尼采强调的则是超越和战胜,是一审美对痛苦人生的“拯救”。
人类在超越感性和理性的宗教体验中进入了审美自由
这是指以基督为中心的审美自由。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对基督的审美体验的论述很少,甚至提到在基督教的“禁欲主义”中所有的审美被抹杀了。这是对基督美学的认识不足和错误的认识。
基督美学最核心的是效法基督,因信称义,以基督为日常的生命,强调的是对神的顺服。效法基督本身是属于理性范畴的,但是因信称义却又是非理性的。宗教体验本身就是超越理性和感性的美感,在神秘和有神学价值的生命中享受自由自在的生命。
假如你真真感觉到伟大的造物主时时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你心中一定也会充满无比骄傲和自豪,因他是良善、圣洁、公义和神秘的。当你真真感觉在你还在母腹中的时候,一个神就拣选你来完成他神圣的计划时,你的心中就会充满一种活着的使命感。当你真真感受生活的痛苦是神在试炼洗净你的时候,痛苦变成了沁人心脾的琼浆。当你为认为死亡是进入天堂的唯一钥匙时,是另一次生命的开始时,死亡变得那么的和蔼安详。这就是基督美学的极致所在。
基督美学把自我纳入那创造世界万物的唯一神的计划之中,让自我的存在有了价值,那就是把善良、公义和圣洁的神作为自己存在的榜样和日常生活的标准。面对痛苦效法基督,使只要是顺服上帝旨意的痛苦都变成了有意义的“十字架”,这样实现了痛苦的超越。更为难以做到的是通过信仰耶稣基督,人可以进入永生。“神爱世人,竟将他的独生子赐予世人,叫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1:36)”
理性和现实感性审美自由所无法超越的审美体验,在基督美学中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