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暖暖地洒在地板上。沏一杯远方朋友寄来的“蒙顶甘露”,静坐藤椅,于是这个悠闲的午后,便穿行在幽雅的茶香古韵中。
藤制的圆桌上,一只素白瓷杯里,紧紧裹着纤细明亮的嫩叶,身披银毫,汤色黄碧,香馨高爽,味醇甘鲜。轻轻品一小口,闭上眼睛,任缕缕茶香沁入心脾。此时,仿佛红尘里的纷纷扰扰都已瞬间停滞,留下了这份恬淡静雅,透过袅袅娜娜的云雾,静观茶叶在杯中摇曳,翻滚,思绪便不由自主开始弥散。
想象着那个春日的午后,远方朋友在包装茶叶时的画面。一缕牵念,一份祝福,一声问候,均悄悄打包遥寄。追溯两千多年前,蒙山寺院中那位普慧禅师,在上清峰上栽种的那七棵“仙茶”,“高不盈尺,不生不灭”,年长日久,春生秋枯,岁岁采茶,年年发芽。一段段神话般的记述和传说,便从这里诞生,流传。
阳台花架上的茉莉花开得正浓,洁白的,清雅的,明丽的。枝枝鲜,叶叶嫩,朵朵香。随着风,抵达屋子的每个角落。于是,花香,茶香合为一体,温婉地妆点着这个午后。
喜欢喝茶,还是小时候受父亲影响。父亲一生好茶。不论是什么茶,只要放在掌心轻轻搓一下,便会知道茶叶的优劣。一只不大的紫砂壶,里面长满茶山。传承了几代人,到了父亲这里,壶盖已经缺了一个边角。午休后是父亲的喝茶时间,父亲总是一边读着报,一边喝着茶,我也像模像样的跟着喝。其实,那时候谈不上喜欢,苦苦的、涩涩的、在不经意间还经常会烫舌头。
喜欢在细雨霏霏的日子喝茶。一个人斜倚阳台,慢慢地品着茶。看那窗外雨帘交织,听雨珠有节奏地敲打玻璃。这时可以什么都不想,也可以任思绪飞扬。
喜欢在月下喝茶。半个月亮慢慢爬上树梢,幽幽的月光,淡淡的哀愁。几许曼妙,几许温雅,还有几许神秘。假如伴着一首《春江花月夜》那就更好了,把音乐的情,与茶的意,融为一体,就会感到身心舒畅,惜日绵绵,仿佛流连于桃园仙景之中。
一直很喜欢杜甫先生这句诗:“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靖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想象着诗人在春日的傍晚,于平台上饮茶,倚着石阑在桐叶上题起诗来。旁边有翡翠鸟,晴蜓为伴。此情此景,就是天成的一幅 “饮茶题诗图”。
带些凉意的午后,就这样驻足于淡淡的意境中。一分茶香,一分憧憬,十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