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叶梦熙
濮水钓叟/文
一
余廿六年前始至佛坪,闲暇时爱弄点书法,人或语余曰:“文化馆叶梦熙擅此道,已入脱俗之境!”闻之,心怦然而动,此偏远山地,有同道矣,不禁戚戚焉,翩翩焉。思慕有一日得缘见之,一睹其人其书风采。后一日,余于小城水巷见房管所贴出一告示,中楷书之,笔力沉着,行款恬然,虽非堂上卷幅,却天趣横生,耐人玩味。时告示下立一老者,自语曰:“此梦熙先生为之。”余愈想见叶先生甚也。
此年秋日,余于城南椒溪西岸,见一老者身材魁梧,气宇轩昂,方面浓眉,一派儒雅气质。余目之良久,想此人定非等闲俗人,腹内必藏有诗书经典。其人行似军人,直腰舒臂,文质彬彬,面无愠色,亦无躁气。后几日,每于午后,见其缘椒溪南行至东岳殿,又复入小城,甚异之,问行人,指曰:“此梦熙先生也。”于是,余更敬仰之。
翌春,文化馆办一书展,余书一横幅“任重道远”,佥入展中。展出之始,余亦前往赏览。见叶先生于展厅寂然端坐,有古人风姿。余怯意上前,与叶老师搭话,并自报姓名职业。梦熙先生点头与余握手,赞余书作,面容温敦淡然,用语歉和平定。几言便涉入书法话题,书人轶闻,墨家趣事,碑帖纸札,句句透着墨香。自夕阳透窗至灯火满城,余始与梦熙先生分手。自城南回校,一路恍惚,余心中窃喜,梦熙先生犹古人遗世,用语古雅朴素,偶有口吃,更显得不油滑,不虚浮,不轻漂。瞿秋白与豫才先生对联:“此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余不敢比二大师以万一,然其情怀,却一也。斯夜梦熙先生果入我梦中,成为至交矣。
一日,先生过余,淡茶两盏,一窗秋风。梦熙先生不弃余之谫陋,引作忘年之交,由此而往,山前偶逢,伫语良久;西窗剪烛,逸兴遄飞;黄叶满山,俱行山道上,悠然而忘形……
二
梦熙先生最不屑书家徒有一身匠气,鄙薄舞笔弄墨者胸无书卷。曰:“或词句出于胸臆,或诗文采自古人,或意境借鉴大师,字字连根,笔笔有源,如此始能书与意浑然一体,文与境天造地设!”梦熙先生于唐人宋人诗词而外,喜古风,喜楚辞,尤喜四书五经。余进修本科时,遇“君子之不知,阙如也”,绞尽脑汁,难穷其意,问之,随口说出某篇某页,具告其详。世上有酒友,棋友,钓友,牌友,诗友……余与梦熙先生,为书友也。偶遇夜不成寐,明月满窗,想今生能与梦熙先生会意交心,亦无憾矣!
三
有友劝先生经商,以书艺卖钱。先生告曰:“吾非恶铜臭,以艺谋财,亦非悖君子之道。顾吾无此意也,一生命不带财,不苛求而取之也。”
梦熙先生爱书墨,爱散步,爱新闻,其妻于洋县老家务农,先生便常独自孑然一室,亦有人劝曰:养鸟。叶先生摇头对曰:“吾性淡,养己已难,何能兼养花养鸟,累身又草菅生灵。”
四
先生诸子俱于洋县老家罗曲院山耕,唯小女考中师范,于遥远之乡下小学教书。
常闻人言,叶老师书呆子也,一生清风两袖,世利一毫而莫取。多少胸无点墨,心无浩气,笔下少文,口舌乏德,却倚投机取巧、鲜廉寡耻、尽失人格而得道升天、不可一世。而梦熙先生若稍能厚颜、曲膝、逢迎、溜须,儿女定会尽于城中得某职、使某权、享某福哉!
五
言先生为书呆子,先生必有耳闻,然其淡定而悠然,始信入古人真境界也。
退休后,先生又酷爱诗词格律,晨夕研习,抄成一百多页书稿。小城知音寥寥,几无同好。先生携书稿于余,期年,余忙,未翻赏,复送先生,呜呼,高水流水,断弦旷野,余愧恨之,负先生矣!
六
先生自欧入道,后习颜,习赵,习米,习二王,习赵之谦,习石鼓文,习章草,习二爨……到晚年,人书俱老,集众家之神韵,方正中有偏欹,内敛中有洒脱,端庄中有奇趣。书如其人,有初见惊其美却不耐看者,有初见鄙其拙却经久玩味而意兴盎然者,有久看不称于心而于数日数月后大叹其灿烂者。先生之书,犹钟鼎坐堂,正大平和,远观近视,春秋晨夕,俱见其美哉!
书人魏学政、张长林,俱名噪于长安,然羡梦熙笔力墨戏,时有小札往来,一缕墨缘,淡然存续亦有数年矣。
七
梦熙先生意欲回老家古洋州散淡安度晚年,临行,书四屏《后出师表》赠余,嘱余于国于友当真诚为先。别先生后,常临书思之,感慨万千。
先生回老家县城孤居,二年,至佛坪办事,与余话别,画图告之住址方位,诚邀余回老家时见面。时光渺渺,春秋匆忽,三年已逝,归家无几,终未得见先生一面。想来先生蜗处陌生之地,陷一世蠢蠢势利之人中,必为孑遗夫子,寂寞可知,忘年之交,无缘谋面,定然失落而惆怅。
未知先生如何?青山四围,秋风又起,愿先生依然淡定,恬静,体健,心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不知今秋有缘见先生一面否?远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