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 > 正文 返回 打印

书页上的阳光和冷

[db:作者]  2019-01-22 00:00:00  互联网

书页上的阳光和冷

 

 

    一个朋友来家里作客,看着我的几千册书,问我读书一般在什么地方。我觉得这问题太奇怪了,读书当然是在家里读——坐在椅子上读,躺在沙发上读,靠在床背上读,站在书柜前读,等等。但有没有记得最深的一次读书经历呢?他这么一问,我倒是想了起来,我的确有一次记忆犹新的读书经历。我那次读到的文字也强烈地震撼了我。

    那还是六年前,我出差去太原,要办的事很顺利,使我多出了一天时间,我便习惯性地去了当地的书店。在书架上一格格看过去,忽然就看见了俄国作家安德烈耶夫的中短篇小说集《红笑》。我读过他一个中篇集《七个被绞死的人》,印象深刻。我抽下来,目录上的第二篇小说是《墙》,我不由一阵兴奋。这篇小说我早就听说了,只是没有读过。我打开书,这篇小说的第一句话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和另外一个麻风病人小心翼翼地爬到了墙角下。”我立刻合上书。我知道,这是我渴望读到的东西。买下之后,我走出书店,在街上钻进一辆的士。司机问我去哪,我正想说出我当时住的宾馆名字,不知怎么改了口,我要司机将我拉到就近的一个广场去。

    下车后,我看了看这个广场,它不大,但很安静,有一个小小的喷泉,周围种着不少树,有一些七弯八拐的小路和零散的几个草坪。草坪旁边是一些石椅,我在僻静处捡张椅子坐下,开始慢慢地读这篇《墙》。

    六年前,秋天,那还是我第一次去北方。和南方相比,北方的天空显得更高更蓝,阳光也显得更淡更轻。我就一个人那么坐在一棵树旁的石椅上,在一个路人也不会走过的安静里翻动着书页。阳光在纸上铺着,几乎使字上的油墨也开始发光。我真是觉得享受,我甚至奇怪,当时我是从哪里来的灵感,要司机将我拉到这么一个地方来读书。

    对中短篇小说集,我平时的习惯是从第一篇读起,从头至尾读完,如果其中有哪篇特别吸引我,我会再去重新读它,而不会再去通读全书。这是惟一的一次,我先读这本书的是其中的第二篇,因为我实在是太想读这篇了。

    北方的阳光在书页上照着,但书页上的文字却是彻骨的寒冷。

    这个小说无头无尾。象征主义的作品大都如此,它需要的只是一个载体。这篇小说的载体便是墙和麻风病人。小说中的“我”和麻风病人一开始就渴望着将“吸饱了人类鲜血和脑髓”的墙撞倒。于是就“拼命用自己的胸膛去冲撞这堵墙”,使整篇小说充满着血淋淋的画面和一次次绝望的嚎叫。在现当代的欧美小说中,极少能读到这样富于打击力的文字。这是典型的俄罗斯的苦难。也只有处在极权与高压制度下的俄罗斯白银时代才可能出现这样的饥渴和绝望。那些“浩荡的”、“满怀着难以言说的痛苦”的麻风病人把每一具尸体都当作登上墙顶的一级阶梯,给我一种透不过气来的震慑和压抑。书中那些一个个死去的“麻风病人”让我想起一长串令人心弦发颤的名字:曼德尔施塔姆、霍达谢维奇、沃洛申、吉皮乌斯、勃留索夫、梅烈日科夫斯基……等等等等。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人的作品能比得上白银时代的俄罗斯作家那样充满痛苦和绝望,愤怒与诅咒。

    在文学史上,这是一篇象征小说,但我宁愿将它看成一般篇哲理小说和拷问小说。它拷问什么?书中的眼泪和鲜血便是拷问的工具,它要藉此拷问的便是一个人的良知。作为一个人,当然有权利到“那个不存在疯狂的、互相残杀的世界去”,但“卑鄙龌龊的墙竟然无动于衷”。一个人要真实地成为自己,找到通往真实生活的路,多么难!

    小说不长,不足一万字,但我却读得惊心动魄。我曾排过我心目中最喜欢的十个短篇小说的篇名;排完后我发现,只有这一篇,我只读过这一遍,其它的却反复读过多遍。我好几次想重读它,还是放弃了。是什么原因让我没再去读它呢?我现在猜想,大概是我懦弱了吧,不敢去面对那些最真实的绝望;尽管我明白,生活的本身其实就是这个“以头撞墙”的样子。

    我现在写这篇文字时,那个六年前下午的阳光和阳光照射下的冷,都历历在目。看着阳光和冷在书页上交锋,我知道,阳光是真实的,冷是虚构的;但在一个人的生活深处,事情却恰恰相反。

    坐在一个广场上读书,我也只有过这么一次。这惟一的一次在我心里保存着,我想它对我个人可能有更深的其它意味吧。它是什么呢?我没有去想;但我记住了它,像记住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

 



http://www.00-edu.com/meiwen/5/2019-01-22/35854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