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和书柜
最近搬家,我做的第一件要紧事就是把我的书从原来那个蜗居搬了进去。转眼和书打了二十多年交道,一直苦恼也一直渴望的就是能拥有一间名副其实的书房。
一直很想数个清楚,我到底有多少册书。本来打算趁这次搬家数一遍的,还是没数。来我家做客的,看见我的书,总是会惊讶一下,觉得我的书多,但这种惊讶实在是外行的惊讶,我心里有数,我的书其实不多。估摸一下,也就五六千册吧。
但这几千册书填塞的却是我二十多年的买书经历和读书过程。
最初的买书经历得追溯到我念中学之时,那时我开始写作,但身上无钱,只得从父母给的早餐费里挤,攒够一本书钱时,就买上一本,不过那时完全不懂得什么是好书,纯粹凭当时的兴趣购买。那时买的不是武侠书就是流行的通俗小说。中学临毕业时,有个同样喜欢读书的他班同学对我说,她喜欢的是外国名著,并且第一次对我说出了“傅雷”这个名字,她告诉我,这个“傅雷”是翻译书翻得最好的。于是我的阅读兴趣一下子转了向,开始读起了翻译小说,到新华书店时,也只站在卖译文书的柜台后面挑选。
那时和父母住,连同哥哥姐姐一起,五个人住一套六十多平米的房间,我是不能单独要间房的,我就在厨房里架个钢丝床,把那里当我的个人空间。买来的书就插在一个没有碗的碗柜里。那个碗柜也因此成了我平生的第一个书柜。
我记得非常清楚,碗柜有三层,我慢慢买书,慢慢把书一本本摆进去,心里总是盘算,什么时候可以把这个碗柜摆满呢?如果把它摆满,那会有多少书呢?但每月能用在买书上的钱不多,尽管我那时天天跑新华书店。那时的新华书店和现在不同,不是开架售书,得要营业员给你拿,一次要营业员拿多了,难免会遇到一些脸色。不过脸色倒无所谓,能看见一本心仪很久的书在书架上出现,内心的那份兴奋简直无以言表。赶紧买下,回家后就把它插在我以为最适当的位置。
后来见我的书渐渐多了,爸爸忽然要我把他那个货真价实的书柜腾空(里面实在没几本书,放着的都是些小玩意),说把那个书柜给我。我怀着难以描述的劲头把那个书柜腾空,再把它抹得干干净净,然后就把碗柜里的书一摞摞搬过去。那个书柜并不大,分三层,不过每层比原来的碗柜层长多了。把书摆进去后,我立刻发现,我的书简直少得可怜,连一半也没有摆满。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满柜扎扎实实的书,那将给我带来多大的阅读乐趣!
后来搬家了,我算是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那房子也不大,就前后两间,我把里面的卧室当做了书房。在原本要放衣柜的地方,我请人做了两个书柜。那也是我第一次做书柜,那两个书柜被做成上面是书格、下面是柜子的书柜。当我做好这两个书柜时,原来爸爸给我的书柜早已摆满书了,甚至连原来的那个碗柜也重新变成了摆满书的书柜。书柜做好后,我就把原来摆在爸爸家的书都搬了过去。正好把两个柜子的书格摆满,下面有柜门的,里面就放了些杂志和其它什物。
这两个书柜的格子摆满,我算是第一次可以看见我的那些书的全貌了。记得当时有个报社副刊的编辑朋友来我家,在我书架前浏览后说了句,我没见过谁家有这么多书。这句话让我当时挺得意的,现在回想,那时的书也实在没有多少,大概将近八九百册吧。
在那个过渡性的房子住了几年,父母也搬家了,把原来那套房子给了我,我又搬了回去。父母到新家,也请人做家具。问我要做什么,我说再做两个大点的书柜吧。于是,我把钱给父母,要他们顺带给我又做了两个大书柜,这两个书柜也是我这次搬家前最大的两个书柜。每个书柜七层,很快又摆满了。这是很自然的事,书的数量永远是加法,而书柜的容量是没办法改变的,如果要改变,也只能在数量上增加。
当我住的房子在后来的城建中被拆除后,又搬了次家,这个家也很小,倒是客厅大,我干脆就把客厅当书房来用。这下有了空间,但书柜还是四个。很巧,有个开书店的朋友改行,书店的书柜变成了累赘,我索性一股脑买了下来,以致除窗户那面墙外,全部站着书架。一算,我的书柜数量达到了十四个,容量都不小,但还是书多,很多书这里塞那里塞,所有的桌子上也全是书。我很担心,那些塞在柜子里的书只怕难得见到天日了。但房子小,根本想不出办法。什么时候能有个完整的书房让我耽溺其中呢?我确实充满了渴望。
书多了,读书也成了问题。我知道我不可能把我所有的书全部读完。这个问题也是有些来做客的朋友喜欢问的,“你全部都读了吗?”事实是,我感觉所有的书都翻过,但真正被完全吸收的并不多。我的朋友田耳曾在他的一篇散文中写道,一个人一生能读的书大概也就一千来册。这个说法我很认同。因为你读多了,会慢慢出现方向:有些书是你非常喜欢的,对这些书,你会一再重读、细读、精读,但有些书却只能作你的参考。关于书,亨利·米勒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一个人应该书越读越少,而不是越读越多”。我想,他指的也就是对书从泛读到精读这个过程了。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有次看一档关于读书的电视节目,电视主持人问一个读书嘉宾,问他读了多少书。对方说有十万册。那个主持人叹服不已,但我实在不以为然。因为一个人不可能读完十万册书,就算一天一本,一年下来也只三百六十五本。事实上,一天读一本也是根本做不到的,除非是薄薄一本小册子。即使那个嘉宾做到了一天一本,但十万册书读完又得多少年呢?这是个很简单的算术题,只是谁也没去算它。
另外一个事实是,书是很容易引起误解的。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阅读量上。书太占空间,容易让人迷惑。一个有一整架书的人会说自己有两千册书,因为两千这个数字不大,一整柜书也确实让人感觉书多,但只要数一数就会知道,一个书柜能装下的书实在有限。前年,我们这里有个文化老者逝世,他留下的惟一遗产就是满屋子书,报纸上宣称那老者留下了二十万册书,但就我来看,他留下的不会到三万册。而不到三万册,也已经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了。因为这不到三万册的书摆满了那老人的整整两套居室。
装修房子的时候,我最关心的就是我的书房了。依着墙,做了不留余地的三面整墙的书柜(最上面的书得架个梯子才能拿到),但我还是知道,它摆不满我原来的那十四柜书,因此在搬家时,我调整了一下,将自己喜欢的书捆了包,一些用不上,也打算处理的一些书就没有搬过来,如果都搬过来,实在是放不下。只是对我来说,总算有了一个彻底属己的书房。在这个书房里,有三面墙的书包围着我。
我很喜欢这样的包围。